中共南县县委 南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县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办法》的通知

索引号 4309210010/2021-1324804 文号 南发〔2020〕14号 统一登记号
签署日期 2020-12-31 发文日期 2021-01-19 信息时效期 2025-12-31
所属机构 公开范围 全部公开 公开方式 政府网站
公开责任部门 南县教育局
索引号 4309210010/2021-1324804
文号 南发〔2020〕14号
统一登记号
签署日期 2020-12-31
发文日期 2021-01-19
信息时效期 2025-12-31
所属机构
公开范围 全部公开
公开方式 政府网站
公开责任部门 南县教育局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发〔2018〕4号)、《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湘发〔2018〕22号)和《中共益阳市委益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益发〔2020〕6号)和全国、省、市教育会议精神,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以下本办法。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不断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良好氛围,加快形成优秀人才争相从教、教师人人尽展其才、好教师不断涌现的大好局面,为南县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总体目标。经过5年左右努力,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基本健全,职业发展通道比较畅通,事权人权财权相统一的教师管理体制初步建立,待遇提升保障机制更加完善,教师职业吸引力明显增强。到2035年,教师管理体制机制科学高效,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全社会尊师重教蔚然成风,教师岗位的幸福感、成就感、获得感明显增强,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

二、重点任务

(一)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着力提升思想素质

1.加强学校党支部和党员队伍建设。全面落实学校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治校育人全过程。坚持分类指导,不断深化教育系统党支部“五化”建设。认真做好党员发展工作,扎实推进党员、骨干教师“双培养”工程。配齐建强党务工作者队伍,做到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统筹实施“党建+”融合创新,充分发挥党员教师在教育教学、教研教改、专业发展、交流支教、教育扶贫等方面的先锋模范作用,实现党建工作与教师队伍建设及教书育人的深度融合。

2.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坚定“四个自信”,准确把握和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结合湖湘文化、红色教育基地和经济社会大局,强化社会实践参与,引导教师深入了解党情、国情,通晓社情、民情,增强教育实效。全面落实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建设要求,加强团(队)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制定人才发展规划,严格任职标准,满足岗位需求。

3.提升师德师风水平。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施教、以德育德,争做“四有”好教师。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贯彻落实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建立新教师入职宣誓制度,扎实开展师德楷模巡回演讲和师德主题教育月活动,加强引领,注重感召,形成强大正能量。健全师德考核机制。推进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建立教师个人信用记录和师德信访台帐,引导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树立教师良好社会形象。完善师德考核办法,强化结果运用,加大惩处力度,对学术不端、师德失范的,在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职级晋升、评优评先等方面实行一票否决制。对危害严重、影响恶劣者,依法依纪予以处理,坚决清理出教师队伍。

(二)深化队伍管理改革,切实理顺体制机制

1.创新和规范教师编制管理。每年进行一次教师编制动态调整,由县教育部门根据学校班级数量、学生规模等情况,充分考虑乡村小规模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及教学点的实际需要,提出编制分配使用计划,报县机构编制和财政部门备案。逐步落实好职业学校、幼儿园和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编制。完成在编不在岗人员彻底清理,依法解决不在岗人员占用编制问题。每年对教育系统病假人员进行一次清理,从严查处“吃空饷”。按照“不形成增量、消化存量”原则,三年内完成公办学校在编教师长期到民办学校任教问题的清理工作。严格控制非教学岗位,逐步压缩非教学人员编制。一般性教学辅助和工勤人员逐步不再纳入编制管理范围,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妥善解决,所需资金列入财政预算。

2.创新和完善教师招聘机制。进一步完善教师公开招聘机制,建立符合教育行业特点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招聘办法。加大紧缺学科、薄弱学段教师补充力度。规范临聘教学人员管理。进一步扩大学校用人自主权,畅通高层次人才招聘渠道。加大优秀教育人才引进力度,落实教育人才优惠政策,重点支持对外引进高层次教育人才、教学名师、重点师范院校优秀毕业生、优秀高技能人才等四类教育人才,为高中阶段学校补充优秀师资。

3.全面推进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改革。落实县教育部门对教师的归口管理,县教育部门在编制部门核定的教职工编制总量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核定的岗位总量内,对县域内教师和校长统一管理、按需配备,学校负责教师的使用和日常管理。积极试点并适时启动“县管校聘”改革,编制、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要在政策上给予支持。积极探索下放学校聘用自主权、绩效工资分配自主权等,逐步建立事权人权财权相统一的符合学校办学规律的管理体制,不断激发学校办学活力,提升办学质量。

4.改革教师职称和考核评价制度。严格执行教师职称晋升时对基层工作经历的相关要求。认真落实乡村教师职称支持政策,建立基层中小学岗位乡村教师职称制度和资深乡村教师职称制度。完善符合中小学教师岗位特点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把教师完成规定的课时量作为参评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和竞聘教师专业技术岗位的必要条件。加强教师聘后管理,乡村学校教师评定为特级教师和高级专业技术职务,须在本乡镇学校服务5年后方可流动。严格落实教师职称评审材料真实性学校主要负责人责任制度和教师诚信惩戒制度,强化职称评审打假。实行教师师德考核、业务知识考试和教育教学能力考评“三考”评价机制,对于不合格的教师,在评优评先、职务晋升、职称评定中实行一票否决制。

5.推进校长教师合理流动。完善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交流轮岗制度。结合教育集团化办学、城乡学校对口帮扶、乡镇学校共同体建设等工作,推动城镇优秀教师和校长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对交流、走教教师给予适当补助。落实《中小学校领导人员管理暂行办法》和校(园)长专业标准,建立中小学校长任期目标考核制度,不断提高校长专业化水平,实现“教育行家”办学。积极探索校长职级制改革,按校长职级不同给予适当岗位津贴,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三)加强教师培养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加强教师发展机构建设。建设好“一中心”和“五基地”。重点推进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建设,整合教师培训、教研、电教等部门资源,发挥集成优势,实现研训一体。完善5所县级教师发展示范基地校建设,为定向师范生顶岗实习、校长教师跟岗研修提供保障。加强专业培训者队伍建设,培育本土教师培训师团队。配齐配强各学段学科教研员,优化教研员岗位结构比例,建立教研员与学校教师长期顶岗交流制度,不断提高培训者队伍的指导能力。按规定将教师培训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加强教师培训经费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2.提升教师职后研训实效。加大教师培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以国、省、市、县、校五级培训为抓手,采取交流观摩、集中培训、网络研修、跟岗实践和校本研训相结合的方式,切实提高教师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强化教师普通话、“三笔字”、信息技术等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技能训练,开展更加丰富的教师专业技能竞赛,以赛促学,提升专业素质。重点开展骨干校长培训和名校长研修,提升校长办学治校能力,打造高品质学校。按照“补短板、强弱项”原则,加强紧缺、薄弱学科教师培养,加大乡村教师培训力度,着力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鼓励在职教师参加学历提升培训,对取得硕士学位及以上,且在本县服务满3年的在职教师,依据有关规定给予适当奖励。

3.加大乡村教师培养补充力度。县财政每年安排经费,按计划选送一批初、高中毕业生参加乡村教师公费定向培养,逐步使其成为乡村教师补充主渠道。继续实施“特岗计划”,落实特岗教师相关政策待遇。积极实施“银龄讲学计划”,面向社会公开招募已退休的优秀校长、教师、教研员到乡村学校讲学,缓解师资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等矛盾。

4.实施卓越教师培育工程。实施卓越教师“51555工程”,到2025年,培养5名特级教师、10名卓越校长、50名名班主任、50名首席名师、500名骨干教师。加大名优教师表彰奖励力度,建立以教学实绩为核心的推荐培养机制。每两年奖励150名师德标兵、教坛新秀、教学能手、优秀教育工作者、德育工作先进个人和最美乡村教师。每5年推荐一批市级卓越校长、首席名师、优秀教研员,并向农村边远地区一线教师倾斜。支持职业学校与企业共建一批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培养一批职业教育名师。健全名优教师管理机制,加大培养考核力度,实行动态管理,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

5.“互联网+教育”赋能乡村教师。完善南县智慧教育云平台的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在智慧南县建设板块中,为乡村教师提供更多的优质数字教育与学习资源。实施新周期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乡村教师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不断提升,在网络备课、师生互动、同行交流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通过“1+N”或“N+N”的网络课堂方式,建设“百群千课”农村网络联校群,覆盖全县所有农村学校,缓解农村学校课程开设不全、师资不足等问题。依托名优教师组建40个“名师网络工作坊”,带动乡村教师参与网络研讨、资源开发、资源应用等活动,推动信息化教学应用覆盖全体乡村教师。

(四)不断提高教师地位待遇,增强教师职业吸引力

1.不断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加大教师教学业绩表彰力度,提升教师争先创优获得感。开展教学成果奖评选表彰活动,重点奖励学年度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中贡献突出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大力开展尊师活动,鼓励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民间组织,依托南县教育基金会、县一中校友基金会等平台,对教师出资奖励,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不断壮大南县教育基金会基金规模,探索设立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特殊津贴,稳定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

2.完善中小学教师待遇保障机制。建立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随公务员待遇调整长效联动机制。核定教师绩效工资总量时统筹参考公务员实际收入水平,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建立教师定期体检制度。

3.维护民办学校教师权益。民办学校应依法保障教师工资、福利待遇、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各项合法权益,建立健全教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民办学校应安排资金用于教师队伍建设。民办学校教师培养培训纳入全县教师队伍培养培训统一规划。依法保障和落实民办学校教师在培训进修、职称评定、职务聘任、教龄和工龄计算、表彰奖励、科研立项等方面享有与公办学校教师同等权利。

4.实施安居工程。加大乡村教师住房保障力度,合理确定“分配、新建、购置、改造”等各种不同方式,提高乡村教师公租房供给。对公租房建设实行“交钥匙工程”,不留资金缺口,着力解决偏远乡村教师住宿难问题。

三、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教师工作实行党委和政府一把手负责制。县委常委会议、县政府常务会议定期研究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工作。县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要建立教师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健全部门沟通协调机制,及时研究解决教师队伍建设中的突出矛盾和重大问题,形成工作合力。全县各级各部门要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努力提高教师社会地位。

(二)优先经费投入。完善支出保障机制,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投入重点予以优先保障。优化经费投入结构,重点用于按规定提高教师待遇、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支持教师队伍建设。完善经费监管制度,确保资金使用效益。

(三)强化督查问责。将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列入督查督导工作重点,并将结果作为乡镇和部门党政领导班子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奖惩任免的重要参考。对工作推进不力、成效不明显,影响教育事业发展和教师队伍稳定的,按规定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中共南县县委办公室                2020年12月31日印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