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县2025年科学施肥增效工作实施方案

索引号 4309210010/2025-2058840 发布机构 南县农业局 发文日期 2025-04-22
信息类别 综合政务 公开范围 全部公开 公开方式 政府网站
索引号 4309210010/2025-2058840
发布机构 南县农业局
发文日期 2025-04-22
信息类别 综合政务
公开范围 全部公开
公开方式 政府网站

  肥料是作物增产的物质基础,全面倡导科学高效施肥,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意义重大。为扎实推进科学施肥增效,支撑粮油等主要农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和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重要指示批示和中央一号文件及省委、市委一号文件精神,以服务支撑粮油等主要农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和深化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为重点,按照《益阳市到2025年化肥减量化行动方案》部署,遵循“精、调、改、替、管”技术路径,促进施肥精准化、智能化、绿色化、专业化,提高化肥利用率,为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提供坚实支撑。

  二、工作目标

  建立健全以“高产、优质、经济、环保”为导向的现代科学施肥技术体系,探索建立科学施肥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构建完备的科学施肥增效制度标准和工作机制,通过优化施肥方案、深化测土配方施肥成果应用、实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推广绿肥种植、秸秆还田等举措持续推进科学施肥增效,提升整体施肥水平,确保全县农作物化肥总使用量稳中有降,单位面积施肥强度力争年度减量2%,化肥利用率达到43%以上。

  三、重点任务

  (一)进一步做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全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计划面积183万亩次,水稻等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稳定在95%以上。强化土壤普查、耕地质量监测等数据开发应用。开展科学施肥宣传培训,推广应用智能化施肥专家系统,制定发布我县主要农作物肥料配方和推荐施肥方案,引导农企对接,促进测土配方施肥成果落地。

  (二)进一步做好肥效田间试验。按照省市要求,全县计划完成7个田间试验,即3个水稻(早、中、晚稻)肥料利用率试验、1个国家级耕地质量监测点定位肥效田间试验、2个有机肥对比试验、1个绿肥(紫云英)-早稻-晚稻试验。综合考虑本县主要粮食作物面积及分布、种植制度、地力水平等因素,合理布局,科学选点,完善试验方案,出具详实的试验报告。

  重点做好水稻化肥利用率田间试验,加强肥料施用、田间管理、样品采集、测产分析等全环节技术指导和质量控制,保证田间试验质量。严把数据质量关,在全面汇总、逐项审核的基础上,及时报送化肥利用率田间试验数据。

  (三)进一步做好施肥情况统计调查。综合考虑作物类型、种植制度、施肥主体等因素,以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为主,兼顾小农户等种植主体,科学合理安排农户施肥情况调查点位,全县完成260户农户施肥情况调查。创新数据采集方式,通过全国农户施肥信息监测系统“肥情监测通”小程序(二维码附后),开展农户施肥情况和肥料使用效果调查监测。结合全国肥料节水专业统计,分析本县施肥水平、施肥结构、施肥种类、施肥方式等情况,形成施肥情况专题报告。

  (四)进一步做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实施。今年是试点项目实施的收官之年,要在系统总结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四年来实施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整县开展粪肥就地消纳、就近还田补奖试点,扶持一批企业、专业化服务组织等市场主体提供粪肥收集、处理、施用服务,构建1-2种粪肥还田组织运行模式,全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完成粪肥还田面积10万亩,带动县域内粪污基本还田,促进耕地质量提升和农业绿色发展。形成发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的技术模式、组织方式和长效机制,推动县域内种养结合和农业绿色发展,为今后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成熟可借鉴经验。同时,梳理2021年项目实施以来的工作资料,查漏补缺,分年度完善工作台账,做好项目总结。

  (五)进一步做好绿肥种植推广。加大宣传引导和政策支持力度,鼓励扶持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绿肥生产。全县计划发展绿肥种植面积7万亩以上(详见附件2),其中紫云英面积3.5万亩,涉及洞庭湖总磷污染控制与削减销号任务和大通湖流域水环境治理清单任务。实施绿肥生产“百千万”示范工程,全县打造10个以上“百亩示范点”、5个以上“千亩示范片”和1个“万亩示范区”,通过县乡村三级联创,以点带面推动绿肥生产发展。全县稻田绿肥以紫云英、肥用油菜为主,在一季稻区大力发展适产型迟熟紫云英和蚕豌豆等冬季豆科绿肥,双季稻区选择生育期短的早熟紫云英品种,幼龄果园鼓励间作或套种夏季豆科绿肥。围绕绿肥播种、开沟、翻压、收种及秸秆协同利用各环节,推广全程机械化轻简栽培与高效利用技术,解决劳动力不足、生产技术与利用方式落后等制约绿肥生产发展瓶颈问题,为稳步扩大绿肥种植面积创造条件。

  (六)进一步做好秸秆还田利用。大力推广农作物秸秆粉碎还田、快速腐熟还田、覆盖还田、过腹还田等措施和技术,推进大田传统有机肥资源利用,改善土壤结构,提升耕地有机质含量,进一步提高秸秆资源肥料化利用水平和化肥使用效益。全县推广秸秆还田“肥料化”利用面积110万亩次以上。

  (七)进一步做好科学施肥成果运用。运用大数据分析手段,深入挖掘测土配方施肥数据,收集整理土壤普查、耕地质量监测点等的调查数据,持续更新县域耕地养分数据库。充分应用“田间道”手机App和NE养分专家系统(二维码附后),生成本地区主要农作物施肥方案。在施肥用肥关键时期,制定发布主要农作物科学施肥指导意见。通过短视频、直播授课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解读科学施肥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推介典型模式,指导科学选肥用肥。大力发展科学施肥社会化服务,鼓励开展整村整乡“统测、统配、统供、统施”科学施肥服务,加快探索批量化高效分析测试和无人机诊断变量施肥等智能化、信息化精准施肥技术装备应用,提升科学施肥水平。

  四、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县科学施肥增效工作专班将持续加强协调指导,为深入推进科学施肥增效工作提供强大组织保障。凝聚工作合力,形成上下联动、多方协作的工作机制,推进各项措施落实。

  (二)加强办点示范。通过办点示范,充分发挥示范创建的辐射引领作用。要重点在双季稻区和稻稻菜种植区,打造以精准施肥、绿肥生产、有机肥替代、机械深施、水肥一体化等为主要内容的示范样板。要创建1个以上科学施肥增效示范千亩方,示范方坚持“五有”(有示范区面积、有醒目标识牌、有技术模式要点、有领导挂帅、有技术责任人)标准,集中展示科学施肥增效技术,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施肥措施和推进模式。

  (三)加强技术指导。坚持目标导向,不断创新技术指导方式,印发化肥选购明白纸、施肥建议卡,组织开展现场观摩、施肥技能竞赛,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强技术指导服务效果。各乡镇要加强对规模种植主体的技术指导,推广有机肥为主、配方肥为辅的科学施肥技术模式,按照不同作物的科学施肥增效技术方案和技术规范,发挥肥料施用的最大效能。深入开展专家联县联乡科学施肥指导行动,重点针对种粮大户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在关键农时节点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组织技术力量分片包干确保各项科学施肥增效措施落地落细。

  (四)加强宣传培训。广泛运用传统和现代媒介,全方位、多角度加大对科学施肥增效必要性、重要性和可行性的宣传报道,提升群众参与科学施肥增效意识。深入开展科学认识化肥专题宣传活动,通过电视、广播、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宣传报道科学施肥成效及典型经验、先进个人等,营造全社会协同发力、齐抓共管的舆论导向和良好氛围。深化开展“百县千乡万户”科学施肥培训行动,强化推广、科研、教学、协会、企业等力量联动互动,采取现场观摩、田间课堂、室内教学、视频直播等形式,在关键农时组织开展技术培训活动,县级每年举办3期以上科学施肥增效专题培训。

  (五)加强督促检查。科学施肥增效工作纳入绩效考核内容,各乡镇要对照年度任务目标,加强对种植主体的培训指导,促使科学施肥落实落地。县工作专班进一步健全完善化肥减量增效进展调度机制,严格落实“一季一调度”制度,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并加强跟踪问效。对工作推进不力、进展迟缓、成效不明显的乡镇将予以通报。

  (六)及时做好总结。各乡镇要在每季度末将工作进展情况及时汇总后上报县土壤肥料股。请各乡镇于12月1日前报送科学施肥情况年度总结。

  联系人:县农业农村局土壤肥料管理股,余国民,电话13873741546。

  附件:1.南县农业农村局科学施肥增效工作专班.docx

        2.南县2025年化肥减量增效各项工作任务表.docx

        3.肥情监测通及NE推荐施肥专家系统二维码.docx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