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浅谈两型社会建设
- 来信时间2014-05-27 16:15:43
- 来信人李天桥
- 信件状态 已发布
- 来信内容
一位文科生浅谈“两型社会”的建设
绿水青山,纯美的大自然;蓝天白云,和谐的好家园,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是何等的美妙?
闲坐在校园中,呷一口清茶,拥一缕和风;沐浴温暖的晨光,呼吸新鲜的空气;听鸟儿欢快歌唱,闻花儿吐露芳香,这诗意的生活、自然的恩赐,我们再无幸感受,至少,在短期内,又佳!
难不在于人文的限制,而在于自然的无奈,经济腾飞,生态溅泪。一座座烟囱熏得天花了眼;一把把铁锯割得地流了血;一条条臭水沟流得人痛了心!谭嗣同曾为民族命运悲叹:“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而今朝“十三亿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无雾霾”呜呼!人常云:“生态与经济是一对矛盾,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牺牲为代价。”我并不完全认同这种观点,既然生态与经济是一对矛盾,那两者便存在同一性,也以可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发展经济,兼顾生态,完全可为。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环境问题不断恶化,政府便提出了建设“两型社会”的宏伟目标,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相信将来天会变蓝,水会变清,社会将变得更美好。
至于怎样建设“两型社会”,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学会联系,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政府当利用经济与环境的联系,用不断发展的经济来进行环保建设,用逐渐改善的自然环境来推动经济增长(环境优美、生态和谐、文明卫生的县城一定会吸引一部分人口来旅游,将我我县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只要南县的“生态名片”够亮,推动经济增长便不是问题),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告诉我们办事情要抓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以我愚见,建设“两型社会”关键还是在于发展经济,改进生产工艺,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资源利用率,促经济增长是当务之急,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兼顾到教育,环保,文明等多个方面,其中特别要强调的是教育问题,要重视素质教育,切实提高学生素质,学生素质提高了,自然不会乱丢乱扔,自然会去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况且,学生是将来社会的栋梁决定着社会的发展趋势,他们是将来建设“两型社会”的主力军,发展教育有着长远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告诉我们要重视关键部分,利用部分推动整体的进步。教育无疑是我们建设“两型社会”的关键性部分。教育是发展科技的基础,科技是经济增长的动力,经济是改善环境的物质力量,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然,只有量的积累才会有质的飞跃,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统一。建设“两型社会”是一项持久的任务,它需要我们不懈的坚持与艰苦的奋斗!
在过去的几年中,县政府“建设两型社会”是取得了不少成效的;南洲路与兴盛大道间的那条臭水沟填上了,上面现有各种健身设施,各种花草树木,成了良好的休闲场所;人民路北端曾有个放水泥的仓库,附近总是灰尘滚滚,路面被压得支离破碎,现在仓库拆了,空气清新了,路修宽敞了;运河边的花甲煤厂,曾长期向运河排“黑液”,致使运河发臭,而现在,煤厂迁走,河水重清,县城的环境问题,处理得还是较好的。
至于农村的环境问题,它对于生活在农村的我来说简直如数家珍,现在每几户人家便有个水泥垃圾筐,用于容纳各种垃圾,可见政府还是费了心思的,可是,这往往不够,由于农村居民环境意识普遍缺乏,许多垃圾筐形同虚设,垃圾筐外亦是垃圾成堆,还有一个问题是垃圾长期无人清理,成了垃圾山。而目前处理他们的办法是烧,这一烧又要排放多少大气污染物,情况实在令人担忧。可是让县城的垃圾车去各人乡镇村回收垃圾,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我的建议是:以村为单位,每个村设一个大型垃圾站,由政府出资雇佣几名工人专门负责清理,回收垃圾任务,把垃圾集中到一起进行处理,这样既扩大了就业,有保护了环境,只不过需要经济来提供物质保证,每个村的环境治理好了,那整个乡镇自然就治理好了。每个乡镇的环境都治理好聊,这个县的环境问题便处理好了,在这个机制的执行程序上,大可实施村长责任制,由村长全权负责其村的环保问题,形成县—镇—村的管理体系。这样既可以减少领导的工作压力,又可以高效的解决我县环境卫生问题。环境卫生问题解决好了,才能真正意义上构建“两型社会”。
然而,现在农村的环境问题相当复杂,至少,还是存在许多问题的,我只知道,以前的农村是真正的“农村”,而现在却变了“工业城镇”,就我所居住的城效地区,现有三家工厂,还有一些养殖企业。令人深恶痛绝的是一家养猪场,直接把粪便排放到水沟中,以前我家后面的水沟能下去游泳,后来,勉强能在岸边钓鱼,而现在只能“催吐”了,听父母说有人举报了此事,可不知为何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对于这类事件,我建议政府利用村组织下发环境宣传资料鼓励群众举报,举报一起,调查一起,查处一起,严惩一起,并对举报人员进行奖励,这样一定能有效遏制住企业破坏环境的不法行为。
物质决定意识,规律是可观的,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政府为构建两型社会要慎为,而又敢为,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整治高耗能的企业,引进外资……南县没有什么大型的工业,构建“资源节约型”设计只能从小事做起,从日常做起。必须发动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实践的主体,也只有发动十大的人民群众,才能构建“两型”社会,至于怎样发动人民群众,可采用“学校教育”,“公益广告”“下发宣传资料”等多种方式,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相信在树立这些正确的意识后,我们会离“两型社会”越来越近。
绿水青山,纯美的大自然,蓝天白云,和谐的好家园,我坚信在政府的领导与广大人民群众的配合下,一定会实现“建设两型社会的”宏伟目标,打造一个新的南县,向全省、全国递上一张“崭新的南县名片”。
南县一中1205李天桥
- 答复单位南县信息和数据中心
- 答复时间2014-06-10 10:31:56
- 答复内容“一位文科生”网友: 您好! 您的来信《浅谈两型社会建设》已收悉,从来信中可以看出,您是一位热心于南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好网民,你的来信中提出了一些非常好的意见与建议,这里,我们给您一个点赞。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而“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简称“两型社会”建设)正是有力探索我们大湖流域(洞庭湖)生态文明建设引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新路径。2009年,湖南省成立了长株潭“两型办”,指导全省两型社会建设工作。2012年,益阳市纳入省“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按要求成立了两型办。2013年8月,我县迅速成立了两型办公室,并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如“十二五”以来,我县确立了建设“湘北明珠、生态南县”发展目标,全力推进生态、宜居、和谐南县建设。2014年,两型社会建设工作纳入县政府重点工作,并制定 了两型社会建设工作要点,内容包括企业清洁生产、城乡环境整治、交通道路建设、两型建设宣传推广等,同时将20个重点部门的两型社会建设工作纳入了绩效考核的内容。2014年,启动了创建国家级生县城、文明县城、卫生县城即“三创”工作。2014年6月,南县低碳发展规划获得省发改委批复,并授牌为省低碳发展试点县。南县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正朝着两型社会的方向推进。同时,两型社会建设工作内容涵盖经济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是一个系统性、长期性、艰巨性的任务,它大到一批重点生态工程的建设,小到每个人民群众的举手投足动作。因此,两型社会建设也需要全社会力量的支持,希望大家作为南县的每一个份子,积极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正如我们“一位文科生”网友所言:绿水青山,纯美的大自然,蓝天白云,和谐的好家园,我们坚信在政府的领导与广大人民群众的配合下,一定会实现“建设两型社会的”宏伟目标,打造一个新南县,递上一张崭新的“南县名片”。 南县发展和改革局两型社会建设办公室
- 满意度 无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