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县委巡察移送有关问题线索,核查发现你单位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方面存在问题,特提出以下纪律检查建议……”
“你单位在公共租赁住房管理中存在租前资格审核不细、租后动态监管不够的问题,现提出如下监察建议……”
……
近年来,南县纪委监委将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作为深化案件查办“后半篇文章”的重要抓手,坚持从个案中发现共性问题,从苗头中洞察趋势动向,通过下发《工作提示》,进一步规范工作流程,对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的适用情形、内容结构、审批流程等作出明确规定,要求每份建议书必须做到事实清楚、依据充分、建议具体,坚决避免“概略式”或“模板式”建议。
“纪检监察建议不能泛泛而谈,必须找准‘病灶’才能开好‘药方’。”该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说道。为让建议书真正成为“祛病良方”,该县纪委监委针对日常监督、信访举报、审查调查、巡察反馈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深入剖析、靶向施治,及时与相关部门单位沟通会商,充分了解掌握实际情况、矛盾原因,坚持在“人”上找准思想根源、在“事”上厘清责任链条、在“制度”上深挖短板漏洞,确保问题点准“穴位”,建议切中“要害”。
“建议书客观中肯地指出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短板,我们将以案为鉴、举一反三,切实堵塞管理漏洞、抓好整改落实。”收到纪检监察建议书后,某县直单位第一时间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整改工作。
该县纪委监委健全完善“发出建议—限期整改—跟踪监督—回访评估”闭环监督机制,按照“谁提出、谁督办”原则,对纪检监察建议实行“一本账”管理,通过听取情况汇报、实地走访调研、专项监督检查等方式,强化跟踪回访、定期对账核验,对达到整改要求的予以销号,对整改不力、敷衍塞责的,依规依纪依法严肃追责问责,以有力举措督促有关单位落实主体责任,由点及面、查漏补缺,推动将“纸面建议”最大程度转化为“治理实效”。
今年以来,该县纪委监委共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13份,督促问题整改32个,推动完善制度13项,努力实现“发出一份建议、解决一类问题、完善一批制度、推进一域治理”的治本功效。
随着一份份纪检监察建议书精准落地,其综合效应也在日益显现。“下一步,我们将持续用好用活纪检监察建议书这一有力武器,不断提升其精准度和穿透力,扎实做好监督执纪‘后半篇文章’。”南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