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南县纪委监委立足职能定位,主动扛起护航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政治责任,以监督的提质提效推动“洞庭清波”工作走深走实,助力守护碧水蓝天。在县纪委监委的监督指导下,益阳南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南县管理局持续推进湿地生态与保护修复工程实施,积极采取生态保水和生态补水措施,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
2022年,舵杆洲相继迎来了东方白鹳、黑鹳、麋鹿等多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候鸟数量达到3万余只。今年3月,正值候鸟北归时节,但仍有1.5万余只候鸟“留恋”这里,不愿离去。
此时的舵杆洲水草茂密,绿意盎然,微风吹过,碧波荡漾。成群的大雁、野鸭在水里捕食嬉戏或于草木中栖息,少数苍鹭在鸟群中悠然自得,呈现出一幅生态和谐画卷。(图为南县融媒体中心王征洋摄)
3月初,益阳南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南县管理局舵杆洲管理站工作人员在南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南县舵杆洲蒸钵湖区域内,首次拍摄到了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青头潜鸭的清晰影像。镜头下,青头潜鸭时而觅食嬉戏,时而悠闲游动,时而梳理羽毛,时而伸开翅膀,尽情享受着春日的舒适和惬意。
青头潜鸭是雁形目鸭科潜鸭属鸟类,体长42至47厘米,身圆,头大,雄鸟头部和颈部为黑色,有绿色光泽,眼睛为白色。上体黑褐色,胸部暗栗色,腹部白色一直延伸到两胁前面。主要繁殖于我国东北地区,越冬于我国中部至亚洲东南部。目前全球仅存1000余只,属于世界极危物种,堪称鸟类中的“大熊猫”。(图为舵杆洲管理站工作人员陈新供)
白鹭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环保鸟、检测鸟”之称。近年来,随着洞庭湖水质的不断改善,对栖息地环境极为挑剔的白鹭成了南洞庭湖舵杆洲保护区的常客。(图为舵杆洲保护管理站陈新供)
䴙䴘体羽多为灰、褐色。羽毛松软如丝,头部有时具羽冠或皱领。嘴细直而尖,眼先多具一窄条裸区。颈细长。翅短圆。尾羽均为短小绒羽。脚位于身体的后部,跗跖侧扁,前趾各具震状蹼。主要在淡水生活,以昆虫和小鱼等为食。主要繁殖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省和自治区,越冬时则经过河北、河南、陕西等省,迁往西藏南部、云南、四川、安徽等。近年来,䴙䴘也成了南洞庭湖舵杆洲保护区的常客。在䴙䴘中凤头䴙䴘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图为舵杆洲保护管理站陈新供)
长脚鹬高挑、修长(37厘米)的黑白色涉禽。特征为细长的嘴黑色,两翼黑,长长的腿红色,体羽白。颈背具黑色斑块。幼鸟褐色较浓,头顶及颈背沾灰,为罕见季候鸟。(图为舵杆洲保护管理站陈新供)
舵杆洲在南洞庭湖与东洞庭湖交界地段,位于洞庭湖腹地,行政管辖面积28470亩。8月上旬,炎炎烈日之下,在洞庭湖舵杆洲水域腹地,随处可见候鸟嬉戏,白鹭群飞。(图为舵杆洲保护管理站陈新供)
近日,在南洞庭湖舵杆洲保护区,多头野生麋鹿在滩涂草地游步觅食,与成群飞翔的野生鸟类构成了一幅灵动的自然生态美景。(图为益阳日报黄云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