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文苑】夜访濂溪故里

来源:南县文联 作者:肖跃 发布时间:2023-10-27  点击数:

  癸卯深秋,我们科干班的师生到道县拜谒陈树湘烈士纪念园。看纪念碑,听讲座,参加《我是陈树湘》沉浸式教学活动后,时至傍晚。到了道县不去看看周敦颐故居,不去道州濂溪书院惹点文气,有点说不过去。我想晚上去楼田村看看,走近理学大师周敦颐的濂溪,喝一口文脉泉的水。阳文彬兄也有同样的想法,于是再邀上两位同学前往。

  的士司机老唐人健谈,一路就道县的风土人情跟我们悉数道来,什么古道州,潇水河、鬼崽岭是南方兵马俑,他还特别介绍了清代大书法家何绍基,说是近年道县为何绍基建了纪念馆,在一个广场立了一尊雕像。还有中国排名第一的非著名山韭菜岭,说是这山海拔过2000米,山上风光秀丽,吸引了无数登山爱好者。山下不远处就有楼田村,濂溪绕村而过。和老唐聊得正酣之时,老唐突然说,“道洲濂溪书院”到了。

  老唐领着我们一行人摸黑走到“道州濂溪书院”门前,此时书院朱门紧闭,我们打起手机灯,分别照起相来,也说不清是为“到此一游”,留个纪念,还是心怀崇敬。我们摸到书院门边,两个手机灯光下那乌黑油亮的方形门墩,光滑细腻,我似乎感受到古代许多书生在此经过,许多孩童在此嬉戏,甚至无数今人在此打卡驻足。书院之前是一个大的文化广场,广场上有大牌坊,青砖石刻,晚间尤感古朴。走到一排石雕像前,我们逐个打灯看着,周敦颐、朱熹、程颢、程颐、张载等等,这些先贤都是理学大师。就是我脚下这片块清塘镇楼田村的土地养育了一代理学宗师、湖湘文化先驱者周敦颐先生,自宋朝以来,历代名贤无不景仰膜拜周公。今天我驻足濂溪故里,似乎呼吸到了濂溪先生那个年代清新的空气,感受到了濂溪先生理学思想。灯打到了张载身上,我看到了他那双炯炯有神的目光,我记起了张载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夫子的这一哲学首创,无不给人一个精神高度。

  老唐驱车带我到了一个山脚之下,夜静中可听到叮当泉水之声,没走几步便见一块“圣脉泉”的指示牌,走近小溪,只见两个村姑在捣衣,一个小女孩依在一位村姑的身边怯怯地看着我们。虽说今晚是个大黑夜,但远处的路灯依旧将圣脉泉水照得清亮清亮。一位捣衣的村姑告诉我们,圣脉泉的水没干过,从古至今,从白天到黑夜都是在慢慢涌,泉口下的小溪也是长年潺潺水流不断。奇怪的是,圣脉泉泉底之水清浊各半。这是真的吗?我马上追问村姑。村姑说,真的,你白天可以看到,但这眼清浊泉水形成至今无人可以解释。道别村姑,我们一行人议论着,圣脉泉的清浊之分,是阴阳?是好坏?抑或濂溪先生留下的神秘力量?还有一种可能是村民们为带动旅游编的什么故事?我们说着说着都笑了。顺圣脉泉泉口下小溪而行不久就到了“周敦颐故居”,近在故居前,我们也看不清什么。还是老唐脑子灵光,他将的士开到故居前禾场上,用的士车大灯照亮了故居,我们高兴地看着周敦颐故居的匾额,看着青砖木柱,忙合影留念。阳文彬兄突然问我,“周敦颐故居”这几个字是谁题写的,我说,牌匾的右边有“欧阳中石”的落款,是“欧阳中石”题的。阳文彬兄打趣道,今天我找到了要夜游“周数颐故居”的原因,原来“周敦颐故居”的牌匾是我们欧阳家的大书法家题的。一旁的周志明兄道:周敦颐是我的先祖,我是来拜祖宗的。他说着,虔诚地做了三个揖。我看身边的孙志明兄说,你来夜访周敦颐故居有什么由头?孙兄笑道,我夫人姓周,我是代夫人来拜祖宗的。我想,我有什么理由夜访濂溪先生故里呢?正思忖着,老唐领着我们到了濂溪先生读书之地“崇本堂”,虽书房大门紧闭,但五部手机灯下,一幅朱漆对联跃于眼帘:“楼外山光千里碧,田中佳气四时青”。我看着这副对联问老唐,这里是不是有个很大的荷塘,老唐说这里很早就有口大荷塘,可能周敦颐就是看着这片荷塘里的莲写的《爱莲说》。我不由自主地颂来:“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我让老唐领我们去看荷塘,路上我们正好经过“周敦颐廉政文化馆”。我想,来了解周敦颐的廉政思想正是我此行的目的所在。

  我伫立在濂溪故里的荷塘边,虽黑夜里我不曾见一伞荷叶,一枝荷花,但我感受到了荷的清香,感受到了濂溪先生《爱莲说》给我带来的精神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