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如白驹过隙,又过年咯。晚餐后,和妻子坐在火炉旁,忆想旧事,便聊起了过去的那些“年事儿”。
过年,首要习俗就是“掸尘”。寓意破旧立新和辞旧迎新。
记忆中,每到过年的前几天,父母通常选择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将家具擦得锃亮,把屋里屋外墙壁统统清扫一遍,除去蜘蛛网和灰尘,将地板拖得干干净净,把厨房整理得井井有条。
过年前还要买新衣服。街上人来人往,商品琳琅满目,热闹非凡。商店里的衣服款式多种多样,家人们试了又试,选了又选,既要合身合体,又要颜色搭配,还得时尚流行。我最喜欢有大口袋的衣服,穿上新衣服走春节,大兜里揣满零食,瓜子、花生、糖果,应有尽有,一群小屁孩乐颠颠的簇拥在我身后,一下我就成了他们的“王”。
年前,每户人家都得置办年货。跟着大人们到市场采购,各种山珍海味、美味佳肴,目不暇接,猪肉、牛肉、羊肉、兔肉、鸭肉、鸡肉、鱼肉,蒸的、炸的、焖的、炖的,水果、糖果、坚果……把我这个“小吃货”馋得口水直流。
丰衣足食,年年有余,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人们脸上写满了幸福和喜悦。
我家习惯过早年。除夕的凌晨两点,我就跟着父母来到爷爷奶奶家。首先拜祭灶王爷。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司命灶君”,把灶王爷写在红纸上,两旁是“上天奏好事,下地保平安”的对联,以求保佑全家老少平安、健康、如意。接下来拜祭“福德正神”,也就是“土地爷”。我们点上蜡烛,插上香,摆满一桌的菜肴,恭请“土地爷”来吃饱喝足,保佑来年风调雨顺,粮食丰收,家畜兴旺,免灾免难,家庭美满。六点,是“祭祖”的时候,同一宗族的叔伯把佳肴佳酿奉上,摆满“八仙桌”,放鞭炮,放烟花,烧金纸银纸,合掌叩头,礼拜祖先。鞭炮响亮炸开的一瞬间,新年也从这一刻开始。仪式完毕之后,团年饭便热热闹闹吃起来了。
一年又一年,转瞬间人到了中年,不论多忙,不管多远,回家是不变的盼望。过年,陪亲人吃吃饭,喝一杯小酒;找儿时的同伴,聊聊家常;叫几个同窗,叙一叙旧事;围在火炉旁,喝着闲茶,听父辈讲一讲旧事,算一算老账,卜一卜新年,那种感觉真的好温暖。
家,才是最温馨的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