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洲廉评】基层“减负”不可当“减责”

来源:未知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6-03  点击数:

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于524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全国政协委员、北京日报社副总编辑李学梅在会上表达了“为基层减负需要坚持不懈抓下去”的观点,她建议各级党委和政府加强对减负工作的监管,严查向下推责的“甩锅”现象。

“甩锅”式的“减负”的确让基层干部包袱更重。且在实际工作中,还有种现象值得警惕,有的干部把“减负”自当成了“减责”,打着“减负”的旗号对工作挑三拣四、推诿拖沓,甚至少干事、不干事,认为“少干少错、不干不错”,自己给自己划出了“安逸圈”,以“减负”为由,做起了冠冕堂皇的“甩锅王”。

工作未落实或落实不到位,“甩锅”者图了一时轻松,却影响了大局。倘若把“锅”直接甩给下级、甩给基层,基层更是苦不堪言。一名村支部书记曾诉苦道,“任务尽往下面压,责任尽往下面丢,大事小事尽是村里的事。”上面工作目标不明确、举措不到位、推动不扎实,基层落实起工作来还得靠自己琢磨揣测,弯路走了不少,工作实效大打折扣,群众也不满意,更极大地打消有干劲有奔头的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甩锅”的实质,实际上仍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思想上松懈、作风上不实、工作上不担当。“减负”的主要目的是让干部从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干实事。不可当成是少干事、不干事,这是主观主义、责任心缺失的表现。减负不是减责任、减担当,而是少一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乱作为、不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倾听基层干部心声,让敢担当有作为的干部有干劲、有奔头。”“减负”减得实不实在,减得到不到位,基层一线干部和群众最有发言权。李雪梅关于确立以结果为导向的考核标准,把所属部门和下一级政府减负实效及群众满意度作为关键指标,变单向评价为双向评价,给基层干部群众“吐槽”管理部门机会的建议值得采纳,能有效倒逼上级管理部门单位夯实责任、扎实作风。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蒿松劲退千寻”,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松绑减负为基层干部和群众带来了福音,基层负担过重的问题普遍积极好转,但仍任重道远。要真正下到基层、走近群众,倾听他们的声音,对“甩锅”者要严查,对实干担当者要鼓励重用,真抓实干、转变作风,坚持不懈、久久为功,让硬杠杠硬举措得到落实,让基层和群众更有获得感。(南县纪委监委 张 婷 肖体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