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文,对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灵山县平山镇同古村原村委主任助理劳道连违纪违法案件进行了剖析。劳道连利用职务便利,在协助镇政府实施产业开发扶贫项目工作中,为了获取奖补资金,经与蒙某某等9户不符合申请要求的贫困户以及村里养蜂大户商定,将养殖大户的蜜蜂产业作为蒙某某等申报扶贫奖补资金的项目。获得66150元产业奖补后,劳道连与贫困户进行私分,从中分得1.1万元。
劳道连自作聪明,最终作茧自缚,不仅“竹篮打水”一场空,全案所涉违纪违法款项均已上缴,而且其本人还被开除党籍,因犯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二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5000元。
妄图从扶贫资金里分得“一杯羹”的劳道连,丧失宗旨意识,丢失党性修养,胆大妄为采取“诈骗”手段觊觎国家扶贫奖补资金,甘当啃噬扶贫资源的“蛀虫”,其联合贫困户骗取资金的行为更是对贫困户理解和享受扶贫政策的一种误导,严重影响扶贫政策的落地落实和政府公信力。对劳道连案的查处可谓大快人心,民心所向。
扶贫资金是贫困群众的“救命钱”,每一分都得花在“刀刃”上。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更容不得动手脚、玩猫腻!”据有关数据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上下共同奋斗,我国贫困人口从2012年年底的9899万人减到2019年年底的551万人,到2020年将全部实现脱贫。数字背后,是国家权衡各方的倾情付出,是千千万万扶贫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点滴血汗,一分成绩万分努力,一项资源来之不易,对敢动扶贫“奶酪”的决不能客气。
“蝇贪蚁腐,其害如虎”。从实际情况来看,扶贫领域腐败多为“微腐败”,不论是虚报冒领的、截留私分的,还是索拿卡要的、贪污挪用的等等,都是侵害群众切身利益、群众反映强烈的腐败问题,我们必须坚决以“零容忍”的鲜明态度严惩不贷。
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既要擦亮眼睛,紧紧盯住扶贫领域钱、事和人,提高精准发现问题的能力,以问题为导向,靶向治疗;又要张大耳朵,倾听基层声音和群众诉求,有效研判甄别,高质效找准问题线索;还要利剑高悬,严肃执纪问责,有效通报曝光,果断斩断伸向扶贫领域的“黑手”,全力守护好贫困群众的珍贵“奶酪”,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南县纪委监委 张 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