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村级资产资源处置不透明,资金管理账面混乱、收支明细不全,村级资产产权归属不明,导致多年以来群众与干部之间的矛盾突出,村集体利益受损。近些年,镇里花大力气进行清理,特别是有镇纪委监督,那些问题确实得到了有力整治。现在账清了、主权陆续收回了,村级集体经济实实在在增收了,我们也跟着受益……”近日,南县三仙湖镇纪委到关帝庙村召开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屋场会,通过群众座谈的方式,调查群众满意度、倾听群众诉求、厘清下阶段整治重点。会上,关帝庙村民吴伏良感慨道。
清理农村集体“三资”是加强资源统筹,盘活村集体经济,推进财源建设的重要途径,也是基层监督的重点内容。近年来,三仙湖镇纪委紧盯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领域突出问题,充分发挥监督职责,针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底数、问题、制度”三类清单,围绕资金、资源、资产、农村集体经济合同专项清理、村级债权债务清收化解、新增资源收费等重点基本情况,督促各村(社区)及相关职能部门开展摸底排查。同时,由镇纪委牵头组建11个专项督导小组,分村包点,抽查抽检摸排数据、了解掌握工作进展、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效果实。
太平桥村通过借助司法部门的法律援助,依法收回被非法侵占的670余亩村级集体鱼池,每年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13万余元;中奇岭村通过成立村级民主理财小组,对集体‘三资’进行逐笔逐项清理与核实,全面建立健全登记台账,顺利收回村级集体鱼池480亩,每年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7万余元;利群村通过理顺债权债务关系,规范集体鱼池的归属与使用合同,发包500亩集体鱼池,每年可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6万余元……在镇纪委的日常监督指导下,该镇通过“强制执行一批、组织协调一批、解决问题一批”,推动加强村级集体财务规范管理和公示公开,加强村级集体资产管理,深入排查村级集体资源资产发包、租赁、拍卖和工程项目建设等集体经济合同,变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糊涂账”为“明白账”。截至目前,全镇共摸排登记被非法侵占集体鱼池水面8239.8亩,有效清理不规范合同42份,调整完善合同104份,依法依规收回集体鱼池水面5239.8亩,增加集体收入72万余元。
下一步,三仙湖镇纪委将持续坚持“严”的基调,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化解铲除问题根源,把农村集体“三资”管好用好,守好农村集体的钱袋子,维护好农村和谐稳定和经济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