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县科协2023年度预算绩效自评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24-04-24 15:21 信息来源:南县科学技术协会 作者: 浏览量:
字体:

  按照《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湘办发〔2019〕10号)和《南县财政局关于做好2023年度预算绩效自评工作的通知》(南财函〔2024〕5号)等文件精神要求,为进一步规范财政资金管理,牢固树立预算绩效理念,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我单位成立了以财务分管领导蒋慧同志为组长的预算绩效自评工作小组,参照有关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认真组织对2023年度县财政预算批复资金进行自查考评,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单位基本情况

  南县科学技术协会(简称南县科协)是全县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群众组织,是中共南县县委领导下的人民团体,是县委、县政府联系全县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全县发展科学技术事业的重要力量。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南县《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充分发挥院士专家服务办公室的职能;开展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科技三下乡等活动;大力开展科技培训,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加强对全县项目基地和协会(学会)的管理和科普能力建设,做到科普资源共享,科普活动良性互动。南县科协办公地点设在县政府大楼1008—1010室,现有在职人员6人,主席1名,副主席2名,临聘人员1名。

  (一)部门整体支出概况

  2023年部门决算收支完成情况。

  1、收入:2023年县科协年初预算数203.89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拨款203.89万元。实际决算收入186.32万元,其中:财政拨款收入168.32万元,其他收入18万元。

  2、支出:2023年度决算支出185.90万元,其中:基本支出111.41万元,项目支出74.49万元。基本支出111.41万余,包括:工资福利支出84.31万元,商品和服务支出22.66万元,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4.35万元,资本性支出(办公设备购置)0.09万元;项目支出74.49万元,包括科普惠农益民和科普科技创新支出56.56万元,其他科普活动支出17.93万元。

  (二)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

  认真贯彻“科技三会”精神,全面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推动科技人才建设和产业发展,不断拓宽科普宣传手段,将科技三下乡、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科普大篷车进社区校园、科普培训、科技推广、举荐优秀科技工作者、青少年科技创新等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全县人民群众科学文明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进一步形成,营造科学、文明、健康的社会风尚,为促进南县的科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贡献科协力量。

  (三)部门整体支出情况分析

  2023年度财政预算资金合计203.89万元,2023年12月已全部拨付到位,我单位根据年初预算编制及时制定实施计划组织实施。县科协严格按照年初预算进行部门整体支出。在支出过程中,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控制公务接待和公务用车费用的支出。尤其是在科普专项经费支出上,我们力争做到专款专用,按项目实施计划的进度情况进行资金分配,无挪用科普专项经费的现象。实行先有预算、后有执行、“用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新常态。

  二、绩效评价工作情况

  (一)绩效评价目的

  此次绩效评价的目的是:严格落实《预算法》及省、市、县绩效管理工作的有关规定,进一步规范财政资金的管理,强化财政支出绩效理念,提升部门责任意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

  (二)绩效评价的工作过程

  根据绩效评价的要求,我们成立了自评工作领导小组,对照自评方案进行研究和部署,党组成员及财务人员全程参与,按照自评方案的要求,对照各实施项目的内容逐条逐项自评。在自评过程发现问题,查找原因,及时纠正偏差,为下一步工作夯实基础。

  三、主要绩效及评价结论

  (一)经济性效益分析

  科技三下乡,科普惠农益民,扶持协会、基地搞好科学技术培训大力发展生产力,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2023年,县科协组织县农业农村局、县稻虾中心、县畜牧水产事务中心、老科协等成员单位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稻虾种植养殖培训班8期,参加培训的农民群众3200多人次,受益群众达到4万多人次。积极申报省、市级专家工作站项目,2023年共为3家企业(金之香米业、助农米业、捷创新材)成功申报省、市级专家工作站,帮助企业争取经费支持150万元。帮助助农米业技术专家何巍博士成功申报市级“小荷人才”项目,获取项目资金10万元。

  (二)社会性效益分析

  2023年,南县首次获评“全国科普示范县”荣誉称号。湖南助农米业有限公司南县稻虾科普教育基地和广利源生态农庄南县科普教育基地获评为省级科普教育基地,县科协的各项工作均取得较好成绩。

  1、科普资源助推“双减”工作形成经验典型。一是联合县教育局、县科工局制定《南县利用科普资源助推“双减”工作实施方案》指导性文件;二是积极举办南县第二届青少年机器人大赛,评出金奖17个,优秀辅导老师18名;三是举办南县“科学家精神”微视频宣讲大赛,优秀作品在学习强国省级平台和省科协相关媒体发表;四是成功举办南县2023年中小学科学老师科学素质提升培训班;五是南县科普资源助推“双减”工作形成典型经验在中科协简报上发表。

  2、积极开展系列科普宣传活动。一是利用宝塔湖公园科普文化长廊对南县籍优秀科技工作者集中展示,全年共展示两批;二是邀请市委党校老师为全县科技工作者代表进行科技创新专题授课;三是组织科技工作者代表到宝塔湖科普文化长廊、浪拔湖科普小镇等科普宣教阵地参观学习;四是联合多部门开展科普志愿服务,如食品安全知识、创文巩卫上户宣传等;五是在全国科普日启动仪式上组织科学普及志愿者代表进行集中宣誓,并在活动期间开展科普宣传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等,联合助农米业对米珍营养米进行大力宣传和推介;六是积极组织开展“百名院士进校,万名科技工作者上讲台”活动,邀请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执行院长胡胜标教授为南县一中650名学生及老师代表、县直单位代表、企业代表讲授《探寻微生物世界的奥秘》,受到一致好评。

  3、扎实推进专家工作站建设。2023年,我县已建立省级专家工作站3家(湖南橡塑、金之香、助农米业),市级专家工作站5家(湖南橡塑、金鳞农业、金之香、助农米业、捷创新材)。

  (三)环境性效益分析

  县科协开展科技三下乡、全国科普日、科普进社区等活动,环境保护和垃圾分类知识宣传,倡导全民养成低碳、节能减排的科学生活方式。注重绿色环保、生态种养、要金山银山,更要青山绿水。

  (四)可持续性影响分析

  通过一系列科普工作的开展,将会不断提升全县人民的科学素养,积极推动科技创新,从而为南县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

  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科普专项资金的使用要更具有针对性,同时加大对科普惠民益民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督力度,全面追踪资金使用情况;二是单位财务人员业务知识尚有欠缺,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财务知识的学习和培训。

  五、有关建议

  (一)严格区分“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凡属预算安排的科普项目资金,支出时应归集到“项目支出”并按预算项目的分类进行明细核算,避免混淆与挪项。

  (二)科学制定年度绩效目标。年度绩效目标应结合本单位职能、年度工作重点,细化量化可操作、可考核的绩效目标。

  (三)根据绩效目标,合理编制年度预算。结合上一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及本年度预算收支变化因素,根据部门具体绩效目标,科学编制本年度预算,力求精准,尽量减少调项和追加,保持预算执行的严肃性;

  六、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无

  附件:2023年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自评指标计分表

 


 南县科学技术协会

  2024年4月12日

  附件:

  2023年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自评指标计分表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三级指标

自评分

指标解释

指标说明

投入

(20分)

目标

设定

(5分)

绩效目标合理性

(2分)

2

部门所设立的整体绩效目标依据是否充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整体绩效目标与部门履职、年度工作任务的相符性情况。

①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计1分;②符合部门“三定”方案确定的职责计0.5分;③是否符合部门制定的中长期实施规划计0.5分。

绩效指标明确性

(3分)

3

部门依据整体绩效目标所设定的绩效指标是否清晰、细化、可衡量,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整体绩效目标的明细化情况。

①将部门整体的绩效目标细化分解为具体的工作任务计1分;②通过清晰、可衡量的指标值予以体现计0.5分。③与部门年度的任务数或计划数相对应计0.5分;④与本年度部门预算资金相匹配计1分。

预算

配置

(15分)

在职人员控制率

(5分)

5

部门本年度实际在职人员数与编制数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对人员成本的控制程度。

在职人员控制率=(在职人员数/编制数)×100%小于或等于1计5分,否则按比例计分。在职人员数:部门实际在职人数,以财政部确定的部门决算编制口径为准。编制数:机构编制部门核定批复的部门的人员编制数。

“三公经费”变动率

(5分)

    5

部门本年度“三公经费”预算数与上年度“三公经费”预算数的变动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对控制重点行政成本的努力程度。

“三公经费”变动率=[(本年度“三公经费”总额-上年度“三公经费”总额)/上年度“三公经费”总额]×100%。下降的计5分,增加的按比例扣减。“三公经费”:年度预算安排的因公出国(境)费、公务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和公务招待费。

重点支出安排率

(5分)

5

部门本年度预算安排的重点项目支出与部门项目总支出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对履行主要职责或完成重点任务的保障程度。

重点支出安排率=(重点项目支出/项目总支出)×100%。实际得分=支出安排率*5分。重点项目支出:部门年度预算安排的,与本部门履职和发展密切相关、具有明显社会和经济影响、党委政府关心或社会比较关注的项目支出总额。项目总支出:部门年度预算安排的项目支出总额。

过程

(30分)

预算

执行

(20分)

预算

完成率

(4分)

4

部门本年度预算完成数与预算数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预算完成程度。

预算完成率=(预算完成数/预算数)×100%。完成年初预算计4分,未完成年初预算按比例扣减,预算完成数:部门本年度实际完成的预算数。预算数:财政部门批复的本年度部门预算数。

预算

调整率

(2分)

2

部门本年度预算调整数与预算数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预算的调整程度。

预算调整率=(预算调整数/预算数)×100%。未调整的计2分,调整了的除特殊原因外按比例扣减。预算调整数:部门在本年度内涉及预算的追加、追减或结构调整的资金总和(因落实国家政策、发生不可抗力、上级部门或同级党委政府临时交办而产生的调整除外)。

支付

进度率

(2分)

2

部门实际支付进度与既定支付进度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预算执行的及时性和均衡性程度。

支付进度率=(实际支付进度/既定支付进度)×100%。完成年终进度的计1分,按季度完成预算进度的计1分。实际支付进度:部门在某一时点的支出预算执行总数与年度支出预算数的比率。既定支付进度:由部门在申报部门整体绩效目标时,参照序时支付进度、前三年支付进度、同级部门平均支付进度水平等确定的,在某一时点应达到的支付进度(比率)。

结转结余控制率

(4分)

1

部门本年度结转结余总额与上年结转结余总额增减比例,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对存量资金的实际控制程度。

结转结余控制率=(本年结转结余总额-上年结转结余总额)/上年结转结余总额×100%。低于15%的计4分,每超过5个百分点扣1分,扣完为止。结转结余总额:部门本年度的结转资金与结余资金之和(以决算数为准)。

公用经费控制率

(2分)

2

部门本年度实际支出的公用经费总额与预算安排的公用经费总额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对机构运转成本的实际控制程度。

公用经费控制率=(实际支出公用经费总额/预算安排公用经费总额)×100%。为100%的计2分,每超过1个百分点扣0.1分,扣完为止。

“三公经费”控制率(2分)

2

部门本年度“三公经费”实际支出数与预算安排数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对“三公经费”的实际控制程度。

“三公经费”控制率=(“三公经费”实际支出数/“三公经费”预算安排数)×100%。为100%的计2分,每超过1个百分点扣0.5分,扣完为止。

政府采购执行率

(4分)

4

部门本年度实际政府采购金额与年初政府采购预算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政府采购预算执行情况。

政府采购执行率=(实际政府采购金额/政府采购预算数)×100%,为100%的计2分,每低于1个百分点扣0.5分,扣完为止;政府采购预算:采购机关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行政任务编制的、并经过规定程序批准的年度政府采购计划。

预算

管理

(5分)

管理制度健全性

(2分)

2

部门为加强预算管理、规范财务行为而制定的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完整,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预算管理制度对完成主要职责或促进事业发展的保障情况。

已制定或具有预算资金管理办法、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会计核算制度等管理制度计1分;相关管理制度合法、合规、完整计0.5分;相关管理制度得到有效执行计0.5分。

资金使用合规性

(1分)

0.7

部门使用预算资金是否符合相关的预算财务管理制度的规定,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预算资金的规范运行情况。

①符合国家财经法规和财务管理制度规定以及有关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计0.2分;②资金的拨付有完整的审批程序和手续计0.2分;③项目的重大开支经过评估论证计0.2分;④符合部门预算批复的用途计0.2分;⑤不存在截留、挤占、挪用、虚列支出等情况计0.2分。

预决算信息公开性

(1分)

1

部门是否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有关规定公开相关预决算信息,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预决算管理的公开透明情况。

①按规定内容公开预决算信息计0.5分;②按规定时限公开预决算信息计0.5分。预决算信息是指与部门预算、执行、决算、监督、绩效等管理相关的信息。

基础信息完善性

(1分)

1

部门基础信息是否完善,用以反映和考核基础信息对预算管理工作的支撑情况。

①基础数据信息和会计信息资料真实计0.4分;②基础数据信息和会计信息资料完整计0.3分;③基础数据信息和会计信息资料准确计0.3分。

资产

管理

(5分)

管理制度健全性

(2分)

2

部门为加强资产管理、规范资产管理行为而制定的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完整,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资产管理制度对完成主要职责或促进社会发展的保障情况。

①制定或具有资产管理制度计1分;②相关资金管理制度合法、合规、完整计0.5分;③相关资产管理制度得到有效执行计0.5分。

资产管理安全性

(2分)

2

部门的资产是否保存完整、使用合规、配置合理、处置规范、收入及时足额上缴,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资产安全运行情况。

①资产保存完整计0.4分;②资产配置合理计0.4分;③资产处置规范计0.4分;④资产账务管理合规、账实相符计0.4分;⑤资产有偿使用及处置收入及时足额上缴计0.4分。

固定资产利用率

(1分)

0.9

部门实际在用固定资产总额与所有固定资产总额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固定资产使用效率程度。

固定资产利用率=(实际在用固定资产总额/所有固定资产总额)×100%。利用率为100%的计1分,每降1个百分点扣0.1分,扣完为止。

产  出(30分)

职责

履行

实际

完成率

(8分)

8

部门履行职责而实际完成工作数与计划工作数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履职工作任务目标的实现程度。

实际完成率得分=完成市委、市政府绩效考核得分或上级主管部门考核指标得分/指标分值*8分

完成

及时率

(4分)

3.5

部门在规定时限内及时完成的实际工作数与计划工作数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履职时效目标的实现程度。

完成及时率=(及时完成实际工作数/计划工作数)×100%。1-4季度各得1分

质量

达标率

(8分)

8

达到质量标准(绩效标准值)的实际工作数与计划工作数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履职质量目标的实现程度。

质量达标率=(质量达标实际工作数/计划工作数)×100%。实际得分=达标率*8分

重点工作办结率

(10分)

10

部门年度重点工作实际完成数与交办或下达数的比率,用以反映部门对重点工作的办理落实程度。

重点工作办结率=(重点工作实际完成数/交办或下达数)×100%。实际得分=办结率*10分

效  果(20分)

履职

效益

(20分)

经济效益

(5分)

4

部门履行职责对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直接或间接影响。

按经济效益实现程度计算得分(5分);按社会效益实现程度计算得分(5分);按生态效益实现程度计算得分(5分)

社会效益

(5分)

5

部门履行职责对社会发展所带来的直接或间接影响。

生态效益

(5分)

5

部门履行职责对生态环境所带来的直接或间接影响。

社会公众或服务对象满意度(5分)

5

社会公众或部门的服务对象对部门履职效果的满意程度。

按收集到的服务对象的满意率计算得分(5分)

总分

95.1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