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县2013年财政预算安排的报告
——在南县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上
南县财政局局长 彭应明
(2013年4月18日)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会议报告全县2013年财政预算安排情况,请予审议。
一、财政预算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省、市及县委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建设“湘北明珠、生态南县”总体目标,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依法组织收入,不断壮大财政实力;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厉行节约,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着力创新预算管理机制,强化预算基础管理,提高财政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巩固和推进预算体系建设,着力深化财政管理“三项改革”,进一步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质量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二、公共财政预算的总体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和《湖南省预算审查监督条例》,按照省、市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统筹兼顾、有保有压、总量平衡、突出重点的原则。
三、预算编制的基本方法
(一)县直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实行部门预算
部门预算编制继续遵循零基预算、细化预算和收支平衡的原则,加强部门预算“基础数据精细化、基本支出标准化、项目编制科学化、监督监管透明化”建设,科学有效地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部门预算单位的所有非税收入(含门面收入、捐赠收入、行政性收费、罚没款收入、其他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遵循以收定支、统筹安排的原则。人员工资按实计算;各类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按政府确定缴费基数和比例计算;公用经费分类核定;先人员经费,后公用经费,再专项经费;先单位自有资金和非税收入及上级补助资金,后本级预算资金安排。
2013年对县直86家行政事业单位实行部门预算管理(县房产局、民政局、粮食局、供销社、广播电视台、总工会、城投公司按照基数加增长的办法编制预算)。在职副科级人员津补贴达到15000元,提标部分由财政全额安排(无非税收入单位的公务员及参公人员津补贴由财政全额安排,纪委、检察院补差部分安排50%);纳入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范畴的人员中,退休人员按每人8112元安排,在职按每人6500元安排;纪委、政法委和公、检、法部门公用经费按每人25000元安排,司法局公用经费按每人22000元安排,其他单位公用经费按每人2400元安排;交通费、招待费、会议费均按上年预算标准安排;专项经费根据单位工作需要,结合县级财力,按照有保有压、有去有留的原则予以核定。
(二)教育和卫生系统实行综合预算
1、教育系统。人员工资按标准足额安排。义务教育阶段在职教师绩效工资按人平15000元安排,离退休人员按比例标准安排,由财政直接打卡发放;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按人平15000元安排,由教育局打卡发放。中心学校公用经费按校均70000元安排。
2、卫生系统。卫生系统中县直医院及乡镇中心卫生院人员工资按每人5000元、血防医院按每人14000元安排;“两卫”人员绩效工资按人平年增长1000元安排;县级卫生专项预算安排135万元(人民医院60万元,妇幼保健院50万元,爱卫办13万元,“卫生管理年”经费10万元,红十字会经费2万元);基本药物制度改革继续安排专项资金800万元。
(三)乡镇部门单位实行分类安排
乡镇政府机关和财政所人员工资按实计算。在职副科级人员津补贴达到15000元,离退休人员津补贴按比例标准由县财政全额安排;公用经费按每人2400元安排;大学生村官的工资和津补贴按标准全额安排,由县财政打卡发放,公用经费按每人1200元安排到乡镇;离休干部经费按每人8000元安排。林业站、农业综合服务站、经济发展办、水利站、计生站、文体卫站、村镇建设站在职在编人员按每人24000元安排;全额拨款编制人员中离岗退养人员按每人19000元安排;计生站合同职工按每人17000元安排(上述安排包括工资、除养老保险之外的各类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津补贴和公用经费在内),退休人员按人均10140元安排;县财政对乡镇原自收自支分流人员人均补助3000元;水机站机电岗位按人员实际工资额和人均6000元补助经费。社区工作经费除南洲镇三个老社区按每个社区7.5万元安排外,其他按每个社区5.5万元安排。村级运转经费按村平5万元安排。
四、公共财政预算的具体安排
1、2013年,全县公共预算财政总收入为55100万元,比上年实现数49126万元增加5974万元,增长12.1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2542万元、上划中央17957万元、上划省级4601万元。分征收部门任务为:国税局20000万元,比上年实现数16624万元增长20.31%,其中增值税18595万元、消费税450万元、企业所得税950万元;地税局26500万元,比上年实现数23897万元增长10.89%,其中营业税10900万元、企业所得税1600万元、个人所得税3380万元、资源税4万元、土地使用税900万元、城市建设维护税1217万元、印花税210万元、土地增值税3910万元、房产税520万元、车船税250万元、教育费附加收入900万元、契税1624万元、耕地占用税1085万元;财政局8600万元,与上年实现数8605万元基本持平,其中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2000万元、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4484万元、罚没收入800万元、排污费收入42万元、其他收入1274万元。
2013年,全县地方财政收入32542万元,转移性收入117736万元,动用上年净结余58万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合计150336万元。2013年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47436万元,转移性支出2900万元(专项上解支出),支出合计150336万元,公共财政预算收支平衡。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同比增加31968万元(同比数为上年预算数,下同),主要增减因素是:地方财政收入同比增加2856万元,上级补助收入同比增加29152万元(含专项转移支付增加24062万元),净结余减少40万元。
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同比增加31968万元。主要增支项目有:新农合、农村低保及五保户县级配套、退休人员增加、城镇居民医保增加及离任村干部补助提高共需增加2078万元;公务员津补贴和教师及公共卫生系统绩效工资提标、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增人增资及单位专项增加,无非税收入单位及乡镇津补贴全额补助增资等共需3270万元;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系统维护、农村清洁工程需增加357万元,城市维护费增加75万元,住房公积金增加390万元,预备费增加500万元,税收征收经费增加150万元;重点工程增加1000万元;上级专项指标支出增加24062万元;专项上解增加86万元 。
2、2013年,全县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为2856万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900万元,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收入300万元,地方教育附加收入480万元,教育资金收入100万元,地方水利建设基金收入120万元,农业土地开发基金收入100万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收入203万元,育林基金收入70万元,散装水泥专项基金收入20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208万元,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收入55万元,其它政府性基金收入300万元。全县基金支出预算为2856万元,其中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608万元,农林水事务支出70万元,地方教育附加安排支出480万元,地方水利建设基金支出120万元,其它政府性支出300万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支出203万元,散装水泥专项基金支出20万元,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支出55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平衡。
3、社保基金预算和政府采购预算。2013年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算为63147万元,比2012年预算执行数增长6.5%;社会保险基金支出预算为62611万元,比2012年执行数增长22%,本年度收支结余536万元,年末滚存结余45168万元。2013年公共财政预算中安排政府采购预算为5880万元。
五、需要说明的两个事项
1、关于专项转移支付列入预算收支的说明。为解决预算编制与决算实际支出相差过大的问题,进一步提高预算的完整性,加快预算执行进度,根据《财政部关于提前通知转移支付指标有关问题的通知》(财预〔2010〕409号)精神,从2011年起,我县结合财政厅有关文件及南县实际情况,今年对可列入当年预算收支的上级专项转移支付60033万元纳入了预算编制。
2、关于预算内重点工程支出安排的说明。2013年,预算内安排重点工程建设资金3000万元,主要用于“一馆三中心”、工业园区和相关中央投资项目地方配套。
六、深化财税改革,加强科学管理,努力完成2013年预算
1、培植财源生好财,在促发展上求突破。一是明确项目建设的主攻方向。准确把握上级财政支持项目建设的重点和趋向,立足全县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积极向上级部门汇报,努力寻求项目对接点,积极争取上级对我县的资金、政策和项目支持。二是突出支持项目建设的重点。立足南县县情,围绕优势资源开发、特色产品精深加工,扶持壮大以克明面业、拓普竹麻、德盛纺织、南洲大曲、顺祥水产、森艺家具、福十二槟榔为首的龙头企业和国泰、凯新迪、厚道等新投产企业,加快工业发展;围绕生态南县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旅游业、以芙蓉兴盛为代表的商贸物流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三是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搭建财源发展平台。通过财税政策支持和财政资金的直接投入,推进产业链延伸、规模化经营、集群化发展,增强发展后劲。四是丰富财政支持项目的手段。综合运用财政贴息、补贴、调度还贷准备金等手段,最大限度地吸引资金。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不断增强财政发展后劲。
2、科学组织聚好财,在稳增长上求突破。一是落实责任。将收入任务科学分解后,继续与各征收单位签订责任状,将季度任务完成情况与奖励挂钩,在明确责任的同时落实激励机制。加强收入组织调度,强化综合治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征管合力。二是加强征管。突出税源监控,构建“宏观税负分析、税源监控、纳税评估、税收检查”良性互动的新型征管模式。强化税收协控联管措施,严格非税收入缓减免审批,从源头上堵塞征管漏洞;完善“以票管收,源头控收”机制,做到应收尽收。三是拓宽渠道。盘活各种政府性资产资源,创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及运作方式,规范中心城区土地市场管理,多渠道、深层次聚集政府财力,促进收入规模、增长速度和可用财力协调发展。
3、落实政策用好财,在促节约上求突破。落实好积极财政政策的各项措施,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突出重点、控制一般,把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保障好农业、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就业、保障性安居工程、公共文化等重点支出需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要求,厉行勤俭节约、防止铺张浪费。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加强会议费、差旅费和车辆经费管理,严格控制修建装修办公楼等楼堂馆所,进一步清理规范庆典、研讨会、论坛等活动,努力降低行政成本。
4、借力改革理好财,在重绩效上求突破。在深化“省直管县”、部门预算、政府采购、财政资金三方对账、财政投资评审等改革的同时,扎实推进财政管理“三项改革”。一是着力深化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为有效解决财政资金体外循环问题,确保财政资金“一口进,一口出”,按照“两个所有”、“两个直达”要求,在规范现有改革单位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改革覆盖面,力争2013年实现乡镇的全覆盖。二是加大公务卡制度改革力度。严格执行《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实现县级预算单位的全覆盖,不断增强公务支出的真实性、规范性和透明度,从运行载体上遏制腐败行为的发生;积极营造公务卡消费环境,确保公务卡发卡率达到预算单位在职相关人数的70%以上,刷卡消费金额达到授权支付额度的30%以上。三是扎实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逐步完善“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强化“用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从预算约束上实现对权力运行的制约。
主任、各位副主任、委员,圆满完成2013年财政收支预算和各项财政工作任务意义重大。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县委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坚定信心,乘势而上,真抓实干,努力完成全年财政收支预算和各项工作目标任务,为推进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