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南县201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2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2011年12月28日在南县第十五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南县财政局局长 彭应明
各位代表:
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全县201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2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宝贵意见。
一、201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1年,全县预计完成财政收入40300万元,占年初预算的100%,比2010年的32244万元增长25%。其中:地方预算收入完成23900万元,占预算的102.7%,同比增收5339万元,增长28.8%;上划中央级收入完成12496万元,占预算的96%,同比增收1536万元,增长14%;上划省级收入完成3904万元,占预算的97.6%,同比增收1181万元,增长43.4%。
分征收部门统计:国税局完成13700万元,占年初预算任务14500万元的94.5%,比2010年的12112万元增长13.1%;地税局完成20800万元,占年初预算任务的100%,比2010年的13951万元增长49.1%;财政局完成5800万元,占年初预算任务5000万元的116%,比2010年的6181万元下降6.2%。
全年预计完成财政支出152778万元,比2010年的148229万元增长3.1%。其中,县本级支出150178万元,上解支出2600万元。重点项目支出情况为:①教育事业支出37815万元,比预算增加13047万元;②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7261万元,比预算增加14269万元;③医疗卫生支出22624万元,比预算增加12735万元;④农林水事务支出21740万元,比预算增加10456万元;⑤预备费支出727万元,未超年初预算。财政支出预计比年初预算增加的主要原因为上级追加和专项转移支付以及上年结转拨付。
2011年,预计全县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3900万元,加上级补助收入121538万元、财政部转贷地方政府债券2600万元、上年结转收入22896万元,减当年本级支出150178万元、上解支出2600万元,预计结转下年支出18058万元,结余98万元,当年财政收支平衡。
2011年,预计全县基金收入完成4034万元,占年初预算1928万元的209.2%;上级补助收入10587万元;支出预计完成15711万元(含上年结转及本年上级追加支出)。
各位代表,由于全年的财政预算执行情况需在办理决算后才能完整反映出来,故收支数均为预计数,详细情况待上级财政部门批复我县的总决算后再专题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
在2011年的预算执行中,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工作:
(一)在收入管理上抓措施,确保收入稳定增长。一是加强重点税源监控。税务部门通过联网资源平台,将纳税额超过50万元的企业纳入重点税源监控范围。积极推行“户籍式”税务管理,对企业和纳税户的生产、销售及税负情况进行全程监控,为企业发展提供合理化建议,将征收中的难题及时发现,并通过收入协调会及时解决。二是加大税收稽查力度。国、地两税常规稽查入库税款1050万元。另外,国税部门通过对139户商家和农产品收购企业进行纳税评估,入库税款1866.3万元;对纺织、房地产等四大行业进行税收专项清查,入库税款421.3万元。地税部门通过开展房地产市场清理整顿,查处少报多建房屋359栋,入库税款338万元。三是强化税收协控联管。强化相关部门责任,不断完善基建、房地产、行政事业单位、车辆、私房出租等税收的协控联管,全年入库代征代控税收5541万元,同比增收2647万元。四是深化非税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认真执行“单位开票、银行收钱、财政统管、政府统筹”的非税收入征管模式,坚持以票管收、票款同步,超额完成了全年任务。
(二)在支出结构上抓优化,加大改善和保障民生力度。一是进一步规范公务员津补贴、教师绩效工资和公共卫生系统人员绩效工资改革。筹措资金13350万元,圆满完成公务员津补贴、教师绩效工资和公共卫生系统人员绩效工资改革任务。二是重点项目建设和乡镇运转得以保障。安排3815万元用于兴盛立交桥、工业园、德昌公园、南茅生态运河、“一馆三中心”等重点工程建设;全年共向乡镇财政补助经费8126万元。三是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顺利推进。三仙湖镇2010年土地治理项目建设顺利竣工并通过省级验收,并再次荣获省农业综合开发先进单位称号。2011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主体工程有望老历年前完工。四是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高效开展。2011年我县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较上年增加113个,达到238个,拨付奖补资金1830万元,同比增加856万元。五是农村义务教育其他债务化解工作顺利完成。我县义务教育其他债务化解工作于今年10月全部完成,共化解债务1056.6万元。
(三)在惠民政策上抓落实,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今年预计发放惠民补贴16081.4万元,同比新增补贴资金1875.8万元;拨付村级运转经费1297万元;发放离任村干部困难生活补助189万元(含乡镇工作经费);配套农业保险资金264万元;发放再就业补助资金1940万元;配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1003万元,发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资金9132万元;发放城镇居民低保金3010万元、农村居民低保金2100万元;发放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资金3000万元。
(四)在财政改革上抓完善,不断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制。一是“省直管县”改革进一步深化。根据省直管县改革和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要求,除7个单位外的所有单位全部纳入了部门预算,对全县基金收支行为进行了规范;采取以奖代补、专项扶持、财政贴息和适当调度还贷准备金等手段支持乡镇与企业发展;积极争取上级对我县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在改革中赢得主动。二是政府采购改革进一步加强。预计全年实现政府采购1315次,资金发生额13986万元,节约资金1244.8万元,节约率8.9%。三是国库集中收付改革成效进一步显现。预计全年可完成直接支付780笔0.5亿元;授权支付完成3200笔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395笔,增支2.98亿元。
各位代表,虽然全县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好于预期,但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财政工作仍面临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一是收入实质性增长难。在世界金融危机和市场的影响之下,我县支柱企业税收贡献率难以跟上财政收入增速,加之工业园内新引进企业短时间内难以发挥明显的税收效益,财政均衡入库压力大。二是重点项目县级配套压力较大。今年全县重点工程年初预算仅1000万元,截至目前,重点工程支出已超3000万元。同时,随着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奖补工作、各项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工作的全面铺开,按政策应到位的县级配套资金较上年增加2000万元以上。三是改革成本高。今年仅教师和卫生系统人员绩效工资改革以及基本药物制度改革带来的支出就高达5850万元,进一步加剧了收支矛盾。对上述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2年财政预算安排(草案)
2012年财政预算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和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着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实现财政预算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全面提高资金使用绩效和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着力创新强农惠农资金投入和管理方式,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着力适应预算信息公开制度,不断完善预算编制机制,全面保障各部门行使公共职能,为打造“湘北明珠,生态南县”而不懈努力。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2012年全县财政收支预算安排如下:财政总收入47560万元,同比增长18%。分征收部门任务为:国税局15500万元,同比增长13.1%;地税局25500万元,同比增长22.6%;财政局6560万元,同比增长13.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8675万元,上级补助收入71070万元。
财政支出预算99745万元,同比增长9%,全年收支平衡。重点支出项目安排为(以2011年预算数为参考):①教育事业费支出28534万元,同比增长15.2%;②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5949万元,同比增长19.5%;③医疗卫生支出10889万元,同比增长10.1%;④农林水事务支出12653万元,同比增长12.1%;⑤重点工程建设支出1000万元,与上年持平。
2012年财政收支预算的详细安排待会后再专题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
三、依法理财,科学管理,确保完成2012年收支任务
(一)以组织收入为重点,确保财政收入持续快速增长。一是加强动态管理。通过密切关注经济形势变化和结构性政策减税动态,切实加强税源预测分析、政策效应分析和税收预警管理,及时完善组织收入应对预案,增强组织收入的预见性。二是强化税收征收。按照“均衡入库、持续增长、优化结构”的组织收入工作要求,强化税收协控联管等措施,努力减少“跑、冒、滴、漏”,力争应收尽收。三是狠抓非税入库。通过规范国有资产处置、深化“收支两条线”和部门预算改革等手段,规范收支行为,努力增加地方财力,缓解财政压力。
(二)以财源培植为中心,促进全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首先是全力扶持重点财源。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鼓励和引导企业增加技改投入,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重点支持克明面业、南洲酒业、拓普竹麻、德盛纺织等骨干企业发展,确保重点税源贡献率。与此同时,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和工业园区建设力度,落实各项财税优惠政策,通过“筑巢引凤”吸引外商落户。其次是加大项目引进力度。立足县情,把握各级加大投入扩大内需的机遇,协助乡镇、部门上报优势项目,积极争取上级对我县的资金、政策和项目支持。
(三)以统筹发展为目标,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一是健全社会保障机制。确保农民养老保险、新农合、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医疗体制改革等资金足额到位;继续做好各项惠农补贴发放工作,确保财政补贴及时足额到位;进一步完善农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鼓励金融业服务“三农”。二是确保民生重点支出。重点确保义务教育公用经费、教育危旧房维修改造资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和卫生系统人员绩效工资到位;确保五保户和抚恤对象等弱势群体的生活保障;确保农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和村级运转资金到位;增加公共卫生投入,确保基本药物制度改革的顺利推进。三是支持群众文化体育建设。加大投入,支持社区和乡村文化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提高文化体育软实力。
(四)以财政监管为手段,进一步规范财经秩序。加大《预算法》贯彻力度,执行综合财政预算,逐步建立健全预算执行分析报告和监督绩效考评机制;建立健全覆盖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机制,通过财政日常监督、专项资金清查和“小金库”专项治理等手段,促进监督与管理有机融合;落实预算信息公开制度,提高预算透明度和精细化、科学化管理水平。
(五)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不断健全公共财政管理体制。一是扎实推行部门预算改革,实行“一个部门、一本预算”。二是扎实推进公务卡试点,在上年度8个试点单位的基础上进一步扩面。三是认真做好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强化对财政投入工程项目的预算评审、跟踪问效和决算审计,确保财政资金使用安全高效。四是继续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充分发挥国库集中支付的监管职能。五是继续扩大政府采购面,尤其要加强对工程类项目招标采购资金的监管,发挥源头防腐作用。
各位代表,做好2012年的财政工作,使命光荣,任务艰巨。我们将在县委的领导下,在各位代表、委员及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更开阔的思路、更昂扬的精神、更给力的措施,开拓创新、真抓实干,确保圆满完成全年预算任务,为南县跨越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