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县15万粒第二代“太空种子”发现变异植株

发布时间:2024-10-10 10:43 信息来源:益阳日报 作者: 浏览量:
字体:


试验田内,胡文彬正在查看变异植株。黄云摄

  10月8日,今年6月在南县播种的15万粒第二代“太空种子”,已全部进入收割期,试验田遍地金黄,偶有几株“异类”傲立田中。试验田里,省农科院的科研人员认真比对、筛选,记录变异植株数据。

  “这种特别高的,还有这种完全不结实的,都是产生的变异,但是这种变异不是有利变异,而像这边这种粒子变长的就是我们想要的。”省农业科学院副研究员胡文彬介绍,米粒变长后,商品性更好,消费者更喜欢,有利于提高市场价值。

  区别于普通稻谷种植,太空稻种植时要先划行子,每一个十字交叉点只有一粒种子,这样才能保证田里面的每一粒谷子获得空间相同,但是栽培、管理方式和普通种植一模一样,这是为了将来能够广泛应用。这些发生粒子变长、秆子变粗等有利变异的植株,将会运回海南繁殖,繁殖之后的第二年再将种子种到南县。“然后我们就把这个谷子收割起来,看看产量怎么样,品质怎么样,如果比原来更好的话,南洲香2号3号4号有可能都要出来了。”胡文彬满怀期待地说。

  据悉,第2代南洲香1号太空种子是由省农科院科研人员通过海南加代繁殖获得的第二代种子。理论上,变异单株的差异也将在这一代开始展现出来。届时,科研人员将继续认真试验对比查看,发现具有应用价值的变异植株,为育成更多优质稻虾米新品种打好基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