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运河我的歌丨征文展览之二:流金淌银五十年(节选)
流金淌银五十年(节选)
——为南茅运河而歌
周剑民
径流南北又连江,玉带天成系垸乡。
船笛声声鸣谧夜,车轮滚滚逐朝阳。
桥飞两岸人潮涌,水润千村稻菽香。
羡煞牛郎常俯瞰,银河哪比运河忙?
—— 题记
修建南茅运河被物化了的人和事,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淡出后人的视线与记忆,而被提炼出来的魂与神,将代代相传,历久弥新。南县人民以自己的心血与汗水,锻造出一种独特的意志,践行了一种可贵的品格,这就是:“艰苦创业,敢为人先,团结协作,无私奉献。”
五十年岁月,五十年辉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愿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追求。修建南茅运河的初衷,主要是解决农田排灌和水陆交通的燃眉之急。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南茅运河功能的内涵与外延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单一变为多元,从平面拓向立体。把南茅运河比作南县人民的“母亲河”恰如其分,毫不夸张。如果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那么南茅运河便是流金淌银。从空中俯瞰,运河就像一条长长的玉带,紧紧地系在南县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它贯通南北,羽翼东西。每到春种夏耘之时,南茅运河就像一位慈祥的母亲,用甘甜的乳汁,滋润着每一寸土地。待到秋收冬藏之季,富饶的土地,又像赤子一样,奉献出所有,回馈给默默奉献的南茅运河,以及辛勤劳作的人们。从南茅运河两岸一眼望去,哪一块田地没有它伸出的血管?哪一条沟渠不是它扩展的筋骨?不仅如此,南茅运河还是一位高明的画家,它用自己多彩的画笔,把平坦而又多情的大地,描绘得色彩纷呈,模样迥异。春天铺满碧绿,夏天描成金黄;秋天勾勒曲线,冬天点缀银装。
运河的春 蒋学军摄
其实,有这样一位慈祥仁爱的母亲,怎么敬重都不为过。然而,曾几何时,南茅运河却出现了病态:岸塌坡崩,河床淤塞,污水四溢,树木遭伐……进入新世纪之后,国家江河整治和生态建设的浩荡春风,给南茅运河带来了绝好的机遇。县委、县政府为南茅运河重新规划,精心打造。疏浚清淤,固岸护坡,改桥扩路,治污减排,绿化美化……如此,运河获得了第二次生命,母亲又展现出了昔日的风采。
如今,走进南茅运河,目之所及,看到的是无与伦比的生机与活力。运河两岸车水马龙,繁忙有序;河道上,水运船来舟往,秩序井然;白天碧水蓝天,尽收眼底;入夜华灯闪烁,天上人间。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南茅运河被赋予更多更新更重的使命,诸如生态辐射,文化旅游,产业带动,绿化示范,综合治理等。真可谓“集万般宠爱于一身”,“以天下大任为己任”。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洞庭明珠,生态南县”的治县方略。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干到底。在全县未来建设的宏伟格局中,南茅运河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担负起更伟大的责任。
五十年的岁月,对于一个人的生命来说,谓之“天命”,已近迟暮,而对于南茅运河而言,正值青春,风光无限。祈盼它给南洲大地提供更多的养分,给全县人民带来更多的福祉。与此同时,也祝愿这位母亲更青春,更丰韵,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