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华:辛勤换得晴朗天

发布时间:2019-12-25 12:35 信息来源:大益阳 作者:陈浩军 朱宏 黎鼎毅 浏览量:
字体:

杨丽华外出演出完,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去89岁的婆婆房间看看。她像变戏法似地,拿出了糖果、蛋糕等,喂给婆婆吃,老人笑得特别开心。

杨丽华是南县乌嘴乡东风桥村人,婆婆瘫痪11年了,在她的精心照料下,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长兄长嫂过世早 她待侄儿侄女如亲生

杨丽华婆家情况有点特殊。公公过世较早,婆婆一手拉扯大4个儿子,生活过得很是艰辛。

丈夫排行第三,其大哥1993年因病去世,留下一儿一女。儿子当时9岁,女儿才7岁。大嫂因伤心过度,几年后,也撒手离世。二哥、小弟都没有成家。家庭的重任,就由夫妻俩承担。

那些年,有自家孩子吃的、穿的,杨丽华从没有少过侄儿侄女那一份。有人劝她,“自家儿子还在读初中,以后要用钱的地方多着呢,要省着点……“一想到他们这么小就无父无母,心里就有种说不出的酸楚,我情愿自己过得苦一点,累一点。我早就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了,别的孩子有的,我就尽力让他们也有。”杨丽华淡然一笑。

很快,就到了侄儿侄女谈婚论嫁的年纪,杨丽华可上心了,相亲对象她都好好把关。侄儿成婚,侄女出嫁,她都按照村里习俗,认认真真操持。侄媳妇早年丧母,生孩子那会,杨丽华正在学校陪读,她找了个亲戚照顾儿子,自己回来全心全意侍奉侄媳妇“坐月子”。侄女怀孕,妊娠反应很大,每天都会呕吐,有时吐在杨丽华身上,她从没说过一句重话,还多方打听,专为她做一些适合孕妇的菜肴。后来,侄儿外出打工,侄孙都由她帮着带。

逢年过节,一大家子聚在一起,这个特殊的大家庭充满温馨。

婆婆偏瘫二哥失明 她无微不至照料起居

好生活正向杨丽华展露笑脸时,意外再次发生。2008年,身体一向硬朗的婆婆,因摔跤导致股骨头坏死。出事那天,丈夫不在家,她背着婆婆去医院检查,爬上爬下。住院期间,她每天送饭洗刷接屎接尿,半年多,婆婆可以拄拐走路了。婆婆好了,她却瘦了10多斤。

2014年,婆婆不幸中风导致左侧瘫痪。给婆婆洗漱、梳头发、剪指甲等,杨丽华细心周到。为帮助婆婆恢复,她还特意学会按摩,每天都会帮婆婆按上个把小时。婆婆喜欢读书,她隔不多久,就会从村里的图书室借一些回来。婆婆耳朵不大好,她凑在其耳边,分享着生活中的一些高兴事、有趣事,逗得婆婆哈哈大笑。

村里办红白喜事、朋友宴请等,杨丽华总喜欢给婆婆打点包,老人家牙口不大好,全是那种酥软、香浓的,盐菜扣肉、清蒸鸡等。大家都熟悉她家情况,“遇到这么孝顺的媳妇,是老人家前世修来的福分,多打点,多打点……”怕婆婆一个人在家不放心,杨丽华过年过节走亲戚,很少在别人家过夜。

去年4月,丈夫二哥突然视网膜脱落导致双目失明。二哥是五保户没有经济来源,又是杨丽华忙前忙后,张罗着手术。后来,又将二哥接到自己家照顾。这样的情景,让村民特别感动。准备好饭菜后,杨丽华把饭菜先送到婆婆房里,扶她起来,安排完了再把饭菜送到二哥手里。“那段时间,感觉自己就像陀螺一样转,累得要命。”可看着视力慢慢恢复的二哥,婆婆身体似乎也有好转,能慢慢下床了,杨丽华觉得再累也值得。

村里老幼都放心上 还带头活跃群众文化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杨丽华是东风桥村一名村干部,主抓组织工作。并村前,任东南村妇女主任。因工作原因,会接触到一些特殊家庭。96岁的温老,是名老党员,儿女都不在身边。有次她送党员纪念品时,发现温老还盖着一床薄薄的棉被,她自己掏腰包给老人家买了一床新棉被,老人很是感动,夸她细心周到。村里的一些留守孩子,她时不时地与他们聊聊天,谈谈心,鼓励他们好好学习,健康成长。

早些年,村里的文化生活单调,打牌的多。杨丽华和几位好姐妹一商量,组建了一支军鼓队,还跳起了广场舞。军鼓敲得响,敲出了精气神,广场舞跳得欢,跳进了县城。军鼓敲出了名堂,村民家里有红白喜事,总喜欢喊她们去热闹下,添添喜庆。最让杨丽华自豪的是,遇到那些五保老人过生日,姐妹们主动上门,敲敲打打好不热闹,分文都不收,军鼓队被赞誉为“村里的一道风景”。

责任编辑:黄 尹

审  稿:薛凯文

签  发:姚 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