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文明新风出圈 村民幸福生活出彩——南县中鱼口镇积极推动作风建设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5-07-28 16:05 信息来源:益阳日报 作者: 浏览量:
字体:

  盛夏的南县中鱼口镇瓜果飘香,行走在村头巷尾,一幅幅党风清、乡风正、家风好、民风淳的画卷正徐徐展开。近年来,中鱼口镇紧扣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引领,创新构建“党风引领—乡风培育—家风涵养—民风淳化”四位一体治理模式,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群众参与、文化支撑、数字赋能的基层治理新路径。

“党建+家校”融合

打造乡风文明新引擎

  在中鱼口镇,党建不仅是一面旗帜,更是一种引领力。镇党委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举办集传统文化学习、志愿活动服务、交流运动休闲于一体的“家长学校”,并将其与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深度融合,推动党建引领乡风文明建设落地见效。

  “我们把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融入家长学校课程体系,让作风建设从会场走向课堂,从干部走向群众。”中鱼口镇有关负责人介绍,该镇已设立8个村级家长学校试点,开设家风家教研习班、智慧老人体验班、为人父母成长营等特色课程,累计培训群众近600人,培养出一批文化骨干,成为推动乡村文明建设的生力军。通过“党委统筹—支部落实—群众参与”的三级联动机制,中鱼口镇不断优化办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真正实现了“群众在哪里,教育就延伸到哪里”。

开门纳谏听民意

干群同心共建清廉乡村

  干部作风怎么样,群众最有发言权。中鱼口镇坚持开门搞教育,构建“线上+线下”立体监督网络,设立八项规定监督岗15个,邀请家长学校学员、邻长代表担任监督员,推动干部作风持续好转。

  “以前干部来村里,有时候就是走走过场。现在不一样了,他们带着问题来,带着解决办法走。”村民李大爷说。今年4月以来,镇村两级干部通过“走找想促”活动,进组入户摸排整改道路安全、生产安全隐患39处,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协助新安农业招聘务工人员60人次,帮助丰吉乐米业解决厂房建设难题。

  同时,该镇创新推出民意速办机制,建立“诉求收集—分类交办—跟踪反馈”闭环流程,今年以来,累计收集民情83条,其中镇级解决23条、村级解决60条,真正做到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文化浸润润民心

家风建设厚植廉洁土壤

  中鱼口镇以家风建设为切入点,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本土文化资源深度融合,开发《勤俭持家》《清廉传家》等特色课程,让群众在耳濡目染中感受廉洁文化的力量。

  “我们把南茅运河艰苦奋斗精神、本地非遗中的廉洁故事搬进课堂,用老百姓听得懂、记得住的方式开展教育。”镇党政办负责人介绍,课程不仅注重理论教学,更强调实践养成。学员通过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志愿服务等活动,将勤俭、清廉、孝亲等理念转化为日常行为。不仅让传统美德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而且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持久的精神动力。截至目前,已有600余名学员参与垃圾清扫工作,累计清扫道路70公里,村庄焕然一新。

数字赋能添活力

智慧平台激活自治动能

  在中鱼口镇,一部手机就能参与村庄治理。镇上结合吾乡数字化社会服务平台社会服务、积分管理、线上培训功能以及巧用腾讯视频等平台功能,推动群众指尖上的参与。

  “以前议事要集中开会,现在手机一点就能参与。”村民王大姐说。中鱼口推出的云端屋场会功能,让在外务工的乡亲也能实时参与村务决策,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120名志愿者参与治理工具推广,推动网格管理、家庭信用、劝导文化等机制落地见效,真正实现了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的有机融合。

  从“党风引领”到“家风涵养”,从“群众参与”到“数字赋能”,中鱼口镇以一种接地气、有温度、有深度的方式,书写了新时代基层治理的生动篇章,正如村民们所言:“现在干部作风更实了、邻里关系更近了、村里环境更美了,看到这样的变化,我们打心眼里高兴!”

  益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馨予 通讯员 宋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