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港村:党建引领绘新景 和美乡村入画来
走进湖南省益阳市南县华阁镇天然港村,荷莲满园、鱼跃蛙鸣,景色如画。近年来,天然港村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示范作用,依托党支部带头、党员示范、群众参与的发展模式,在支部建设、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并获得了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湖南省党建示范村、湖南省乡村振兴示范村、湖南省美丽乡村等荣誉。
头雁引领促振兴
在天然港村的一处花园内,村党总支书记张唐云正带领着村民进行一种新的尝试——木槿花种植。“张书记是我们村里的‘老书记’了。不仅经验丰富,还喜欢研究新领域。”“村里有他这个‘宝’,发展不愁!”……村民们口中说的张唐云不仅是“袁隆平科技奖”获得者,还是当地有名的致富能手。经常在田间地头手把手传授村民经验的他,还将自己收集的致富信息、科学种养知识印成小册子发给有需要的村民。深知头雁肩负的责任,8年来,张唐云乐此不疲地带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上一任周书记的敢担当、能抗事的精神对我触动很大,现在担子压到了我的身上,就一定要吃得了亏、受得了气。现在,我们有幸成为湖南省党建示范村,对自己的要求应该更高。”张唐云上任之初,便十分注重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以换届为契机,天然港村坚持从外出务工经商乡贤、专业合作社领头人、能工巧匠中发展党员,不断优化队伍结构,实现学历和年龄的“一升一降”;从青年力量和骨干力量中挖掘和培养后备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并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外出学习先进经验,为乡村振兴蓄“活水源”。
32岁选择返乡创业的陈典,既有市场经验,又有干事热情,是党总支培育致富带头人的合适人选。村党总支积极引导陈典利用自身优势,鼓励其领办村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
在村党支部的引导和支持下,陈典不负众望,不仅将合作社运营起来,还养殖了80多亩小龙虾和20多亩黄鳝,成了村里有名的养殖大户。此后,陈典主动提交了入党申请书,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如今已经被村里列为后备村干部。
“现在农机服务面积有800多亩,每年的面积还在增加。下一步我想以农机合作社为支撑,集中连片开展稻虾综合种养,帮助更多村民增收致富。”陈典说。
在天然港村,陈典并非个例。近年来,天然港村共培养了6名优秀青年。“通过不断优化队伍,目前,村‘两委’班子成员平均年龄在40岁,能力素质也有了明显提升。”张唐云说。
在优化基层干部队伍基础上,村党总支对全部党员干部实行积分制管理,将积分考核作为每月主题党日固定议题,对表现好的进行公示表扬,对工作不积极的进行通报批评,倒扣积分,并对无职党员进行设岗定职,让他们参与人居环境、乡村治理等工作,加强自身党员意识,提升党员履职能力。
“只有不断加强党组织建设,持续发挥党建示范引领作用,路才会越走越宽。”张唐云说。
生态种养助增收
凌晨4点,脱贫户罗茂林便开始了一天的忙碌。“行情好的时候,30多亩小龙虾每天差不多有五六百元收入,一年卖出去的小龙虾能过万斤,收入能有十几万。”靠着小龙虾,2018年,罗茂林脱了贫。天然港村还有不少村民和罗茂林一样靠养殖小龙虾脱贫致富,日子越来越有盼头。
在好政策和好技术的“双向指引”下,天然港村党总支经过一系列考察,积极与农业农村、乡村振兴等部门对接,通过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实现对低洼低产农田的高标准改造,新建抗旱、排渍机埠等配套基础设施,建成稻虾、莲虾基地1500多亩,蔬菜基地200多亩,优质稻基地3000多亩,为培育大型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保障。
“生态套养”的技术是决定产业种养产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对此,张唐云积极联系县里稻虾专家来村里进行授课,为当地种养户提供免费技术支持,并积极推荐其参加县里组织的各种稻虾养殖培训班,鼓励村民探索养殖模式,确保稻虾养殖取得效益。
“如今,稻虾产业成了当地村民的‘致富产业’,天然港村已有专业种养合作社、家庭农场12家,农产品加工企业7家,已经超过一半村民加入稻虾种养产业项目中,种养面积超过2000亩,平均亩产值6000多元。”张唐云介绍。
文明乡风润民心
碧波荡漾的湖泊,鱼游柳垂的沟港,一碧千里的田园,浓绿簇拥的民居,干净整洁的道路……在天然港村,随处可见“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丽景象。
一幅幅美丽乡村画卷离不开天然港党总支的付出。天然港村党总支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动作用,点面结合开展集中攻坚,村“两委”坚持“党员引路带头”,引导群众积极投工投劳,对全村13.8千米的渠道边、路边进行了集中整治;对村里的无任职党员设岗定责,通过“评比岗、劝导岗、宣传岗、保洁岗”等岗位发挥党员示范效应。同时,天然港村还成立了党员群众志愿者服务队,不定期地开展白色垃圾清理、花草树木护理等志愿活动。
人居环境的提升需要建立起以农民为主体的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机制。为确保整治效果长效,脏乱现象不反弹,天然港村党总支将党员分成六个工作小组,对全村的渠道、农户进行督导,并对全村的道路实行“路长责任制”,由各组的组长或党员担任“路长”进行监管维护,并积极动员村民主动参与环境治理。
“我们对农户开展环境卫生月评、季度评,评选‘十佳庭院户’‘最清洁农户’,将表现好的村民在村委会荣辱板进行公示,并相应进行积分奖励。”张唐云表示,这种奖励极大地激发了群众参与环境治理的热情,越来越多的村民也由开始的不积极变为现在的主动参与。
和美的村庄,不仅需要环境的提升,还需要有效的治理。
“思想教育,广播声声;农家书屋,读书声声;敬老尊贤,问候声声;邻里和睦,谈笑声声……”天然港村有一段顺口溜生动形象地反映出这里的文明乡风。近年来,天然港村通过不断健全“四位一体”的治理模式,每年进行更新或修订村规民约,不断推进移风易俗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树立文明乡风。
同时,村里还采用印发宣传资料、张贴标语横幅、微信群传播、召开广播动员会等形式进行宣传,将老干部、党员、乡贤组织起来,成立志愿服务队下村组宣讲,进行文明劝导。为丰富当地群众精神生活,天然港村还组织老年协会、广场舞队、大鼓队等村级团体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让村庄更加宜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