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万人的“健康守护”:南县家庭医生让乡村就医更有温度
“看病不出村,就医有良医”,这曾是几代农村居民藏在心底的深切期盼。“十四五”期间,南县聚焦乡村医疗卫生服务短板,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作为民生攻坚的重点任务,通过构建“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体系,让农民群众的健康诉求得到最温暖的回应,19.06万村民自此有了专属“健康守门人”。
深秋时节,刚刚结束县人民医院门诊工作的医生谢峰,与武圣宫镇卫生院医生赖佳星来不及休息,便拎着诊疗包赶往白蚌口村,为签约村民石立春提供上门医疗服务。走进老人家中,赖佳星熟络地与老人拉起家常,一边细致测量血压、检查身体,一边将诊疗情况认真记录在专属随访本上。“每一位签约村民都有专属档案,结合日常诊疗记录,能快速精准掌握病情、对症下药,后续我们还会定期回访跟进。”赖佳星介绍道。

石立春老两口年事已高,子女常年在外务工,以往身体不适时,去村卫生所就诊总担心医疗条件有限,往返城镇医院又力不从心。自从与谢峰、赖佳星组成的家庭医生团队签约后,这样的难题迎刃而解。
“医生一个月来两次,反复叮嘱我少吃甜食、注意作息,比自家孩子还上心!尤其是赖医生夫妇,服务态度特别好,有他们在,我们心里特别踏实。”石立春的话语里满是感激。从过去的“就医不放心”到如今的“有需求就响应”,基层医疗服务的蝶变,正悄然改变着乡村居民的生活。
这背后,是南县一系列实打实的政策支撑。今年起,当地对乡村医生实行分级分类管理,配套发放每月300元至800元的岗位补贴,同时打通职称晋升通道,让乡村医生“有奔头、有干劲”。资金投入持续加码,基层卫生机构人均经费预算较2024年大幅提升70.42%,达到2.42万元,为基层医疗服务升级注入动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的加速建设更让优质资源流动起来,总医院下设的云药房、远程诊断中心,像纽带一样串联起县、乡、村三级医疗网络,实现药品物资精准调配和诊疗资源高效共享。
“现在卫生院里彩超、DR、全自动生化仪等基本医疗设备一应俱全,常见病、多发病在乡镇就能解决。”武圣宫中心卫生院院长金爱华说,为持续提升服务能力,医院每年都会选派医护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仅今年就有三名医生、一名医技人员参与进修,通过“走出去”的方式不断锤炼业务本领。
作为省市十大重点民生实事之一,提升居民健康水平是南县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升行动则是关键抓手。今年初,南县结合县域人口结构、医疗资源分布和居民健康需求,制定专项行动方案,将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产妇、儿童等重点群体列为核心服务对象。全县各乡镇组建专属家庭医生团队,每个团队由1名县级医生、1名乡镇卫生院医生、1名护理人员、1名公共卫生人员及1名乡村医生构成,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健康服务网络,彻底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截至目前,南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已覆盖19.06万人,超额完成既定目标。下一步,南县将继续深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涵,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让更多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便捷、贴心的医疗服务,为乡村振兴筑牢健康根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