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县巧用“生态配方”唤醒万亩良田

发布时间:2025-04-22 08:25 信息来源:南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任 杰 赵 园 浏览量:
字体:

  眼下,南县春耕生产正如火如荼。近年来,南县通过“绿肥还田+粪肥利用”的绿色种养循环模式,为传统春耕注入生态新动能。

  走进麻河口镇千亩高标准农田示范片,紫云英与肥用油菜交织成紫金相映的生态画卷,旋耕机轰鸣作业,将鲜嫩的绿肥作物深翻入土,为早稻备好“营养餐”。翻耕现场,来自中国农科院等研究所的专家正观摩交流,感受春耕胜景。

  “今天这个现场示范的模式叫紫云英和腊油菜混播。这种方式的好处就是能够发挥两种作物间的协同效果,让农田的固碳效果更好。我们从现场来看,整个紫云英的长势和腊油菜的长势都非常好,取得了既有景观也有肥田的效果。从翻耕的地里来看,土壤结构很好,蚯蚓很多,整个土壤也比较松软,基本达到了示范的要求。”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曹卫东说道。


  紫云英是天然绿色基肥,有改善理化性状以及生态环境,增加土壤肥力的作用。为减少化肥带来的副作用及使用成本,近年来,南县发挥紫云英等绿肥作物的生态功能,结合“双花”混播、“紫油”套种等技术,极大提高绿肥产量。

  与此同时,南县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技术示范片河西片区的粪肥加工处理厂内一派繁忙,运输车将刚收集的粪污送入发酵罐,经过厌氧发酵、固液分离等工艺,制成液态肥和有机肥。这些肥料将通过县绿色种养循环项目,以补贴形式配送至附近的合作社和农户,用于果蔬和绿肥田底肥,形成“畜禽养殖—粪肥还田—土壤改良”的闭环。

  “目前,河西片区的86户养殖户可以每年给我厂提供一万吨左右的粪肥原料,经过加工可以生产出九千多吨的合格有机肥,就近服务120多家种植大户。”粪肥加工处理厂负责人张永新说道。

  近年来,南县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工作,通过大力推广绿肥种植、作物秸秆还田和绿色种养循环,将“用地”与“养地”相结合,持续提升耕地地力,提高耕地有机质的含量。2024年,全县种植绿肥4.38万亩,秸秆还田面积128万亩,秸秆还田率达到90%以上,收集养殖粪污制成粪肥还田面积10.5万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