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发热、皮疹、肌肉关节疼痛,需警惕登革热

发布时间:2024-09-27 09:15 信息来源:南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作者: 浏览量:
字体:

  今年,全球多个国家处于登革热疫情高发期,报告病例数创历史新高!我国多地发生了由境外输入引起的本土传播疫情。

  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是登革病毒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的急性虫媒传染病。人群感染后,潜伏期一般为1-14天,多数在5-8天后发作,但也有部分人不发病(称为隐性感染者)。我国登革热疫情主要为境外输入病例引起的本地传播疫情,主要来源国为缅甸、柬埔寨、印度尼西亚、泰国、老挝和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和南亚国家,多分布在广东、云南等沿海或沿边地区。

  传播途径

  登革热传播媒介有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主要是白纹伊蚊。伊蚊吸食病人血液后,病毒在伊蚊体内经过大约8-10天的增殖,扩散到包括唾液腺在内的次生组织。蚊子感染后,余生均可传播病毒。蚊子主要通过叮咬将病毒传播给人,人与人之间一般不会直接传播疾病。

  主要症状

  感染者通常在感染登革病毒后5-8天出现症状,感染症状可能有:

  热:突发高烧(40°C),可伴畏寒。

  痛:感到头剧痛、后眼窝痛、肌肉和关节痛,全身乏力。

  红:面部、颈部、胸部潮红。

  疹:皮疹分布于四肢躯干或头面部。

  其他:恶心、呕吐。

  大多数登革病毒感染者没有症状或症状轻微,即使有症状,也会在1-2周内好转。极少数情况下,登革热可以很严重并导致死亡。

  预防措施

  预防控制登革热最有效的三个措施:防蚊叮、清积水、灭成蚊。

  防蚊叮

  预防蚊虫叮咬是避免感染登革热的最佳方法。在户外活动时,可以使用蚊虫驱避剂或穿着长袖衣物和长裤,尽量选择浅色。在阴暗潮湿等蚊虫孳生处尽量不停留,减少伊蚊叮咬的机会。居室应安装纱门、纱窗,出门前可以在酒店房间使用蚊香、灭蚊气雾剂等,注意室内灭蚊。

  清积水

  翻盆倒罐,清理住家及周围各类无用积水。保持住家及周围环境卫生整洁,清除各种卫生死角和垃圾。一个瓶盖或者蛋壳大小容器的积水中,就可以孳生媒介伊蚊,所以在清除孳生地时,一定要仔细,不要放过角落的垃圾。定期清理雨水管道和排水沟,保持水流畅通。

  灭成蚊

  白纹伊蚊在室外主要栖息在阴暗避风处,如缸、罐、坛的内壁,工地积水的基槽内壁;在室内则倾向于停留在墙上、桌椅和床下、悬挂的衣服上等。白纹伊蚊在早晨和近黄昏活动特别频繁,此时喷洒杀虫剂可起到事半功倍效果。

  自我健康监测

  开展自我健康监测,当出现发热、皮疹、肌肉关节疼痛等登革热相关症状,需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并告知医生健康状况、近期有无登革热流行区旅居史和省外工作或旅游史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