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涝灾害防病科普知识-虫媒传染病防控

发布时间:2024-07-07 16:20 信息来源:南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作者: 浏览量:
字体:

  洪涝灾害极易造成环境破坏和媒介生物大量滋生,经蚊蚤、蜱等媒介生物传播的传染病如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登革热等虫媒传染病极易发生。

什么是虫媒传染病

  虫媒传染病,是以蚊、蚤、蜱等为主要传播媒介的自然疫源性疾病,通过叮咬方式,病原体通过血液进入人体,侵害人体组织和器官,有很强的破坏性和传染性。夏秋季节是虫媒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常见的虫媒传染病有登革热、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疟疾、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

  登革热

  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和埃及伊蚊叮咬传播。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常见症状有突发高热、剧烈头痛、全身肌肉、骨骼、关节酸痛、皮疹、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严重可并发肝肾功能衰竭。

  流行性乙型脑炎

  由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三带喙库蚊叮咬传播。常见临床症状有高热、头痛、意识障碍、抽搐、呼吸衰竭及脑膜刺激征,婴幼儿可能出现惊跳和嗜睡等。

  疟疾

  由疟原虫所致的蚊媒传染病。主要通过按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传播。病人和无症状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非洲和东南亚是疟疾高度流行区。典型症状为周期性规律发作的寒战、高热、多汗,反复发作后可导致贫血和脾肿大。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特征的新型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蜱虫传播。常见临床症状有发热、血小板和白细胞减少。如不及时救治,可因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和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

  如何预防虫媒传染病

  做好个人防护

  ​

  室内安装纱门、纱窗以防止蚊虫进入,并使用防蚊液防止蚊虫叮咬。

  避免在草地、树林等虫媒栖息环境中长时间坐卧;穿紧口、浅色的长袖衣服;身体暴露部位涂抹驱蚊驱虫剂,防止被蚊虫叮咬。

  开展虫媒防治

  采用化学方法空间喷洒杀灭成蚊,必要时增加滞留喷洒,也可采用物理或生物等方法消灭蚊虫;及时清理室内外垃圾和积水,清除或倒置室内外各种闲置的可积水容器,消除蚊虫孳生地。

  主动就医

  如蚊虫叮咬、野外暴露或境外回国后,出现发热、肌肉酸痛、皮疹等身体不适情况,应及时前往医院发热门诊就医,避免延误诊治,并主动告知医生相关流行病学史。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