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书记谈节水】湖南省益阳市南县县委书记罗讯:坚持节水治水护水,打造秀美洞庭湖福地
南县地处湘鄂两省边陲,坐落于洞庭湖区腹地,总面积1065平方公里,总人口70.2万人,境内水网密布,地势平坦,水系发达。近年来,南县全面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牢固树立节约用水就是保护生态、保护水源就是保护家园的意识,坚持节水、治水、护水三水共抓,大力开展节水型社会创建活动,确保高质量完成南县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任务。
聚焦关键领域,坚持节水一盘棋统筹推进
自2018年被列为全省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县以来,南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任组长的南县县域节水型社会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开展节水型社会创建工作。
一是强化农业节水增效。南县是农业大县,农业用水占全县用水总量的70%以上,尤其是近年来,南县大力发展稻虾产业,更是增加了农业用水。因此对于南县来说,抓住农业节水就等于抓住了节水工作的“牛鼻子”。一方面,南县通过开展灌区节水改造,配备了喷灌、滴灌系统,不断提高农业灌溉用水效率。目前,已在全县打造3个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可节水60%以上。另一方面,不断改进农业生产模式,引导农民将稻虾套养转变为“育养分离”,积极推广“稻稻菜”生产模式,每年可节水10%以上。
二是推进工业节水减排。先后出台了《南县节约用水管理办法》《南县建设项目节水设施管理办法》《南县建设项目节水设施三同时实施细则》等指导性文件,大力开展节水型企业创建工作,积极推广企业应用先进节水技术、工艺、设备和产品,同时工业节水严格用水定额管理,加强工业用水计量设施安装,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优化水资源配置。目前,南县重点用水行业节水型企业和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平均建成率超过50%。
三是加强城镇节水降损。近年来,南县强化城市节水管理,推广海绵城市建设模式,构建城镇高效供水用水系统。实行城镇居民阶梯水价制度和非居民用水超计划、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促进人们转变粗放型用水习惯和观念;实施供水管网改造工程,2019年城镇自来水管网漏损率降至9.75%;积极推广节水器具,实现公众场所及新建居民小区节水器具普及率达100%。
加强污水治理,坚持治水一张网全面覆盖
南县县委、县政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殷殷嘱托,扎实开展治水行动,保护好南县这个“水窝子”的良好水生态。
一是扎实推进河湖长制。近年来,南县河湖长制工作投入资金近10亿元,打造了25条高标准样板河渠,开展大通湖清废、漂浮物打捞及二、三级拦截网设置专项行动,清理临湖水面63km,清理通湖河道、渠道127km,设置拦网32处,拆除矮围223处,移动土方31万方。2020年,南县因河湖长制工作突出,被列入湖南省真抓实干激励名单。
二是积极推动乡镇污水处理。投入约5亿元,率先在全省实现了乡镇污水处理全覆盖,对县域65条黑臭水体开展全面治理,净化城镇周边水环境。
三是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以创建国家农业面源污染示范县为契机,大力实施减肥增效行动,扎实开展“厕所革命”,持续开展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项目。
四是用活用好项目资金,创新水资源循环利用模式,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大力实施中水回用项目,将县城区四个污水处理厂的尾水全部回收利用,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加强宣传教育,坚持护水一条心集中引导
一是营造氛围。以“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重要节点为契机,加大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宣传力度,广泛开展“节水健步走”、节水意识现场调查等活动,使节水型社会创建工作进机关、进社区、进工厂、进学校,鼓励人民群众一水多用,树立“惜水、节水、护水”观念,在全县营造了浓厚的节水氛围。
二是突出典型。积极开展节水型公共机构和节水型小区创建工作,目前,已完成创建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49个、节水型小区3个,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建成率达62%,节水型居民小区建成率达20%。通过发挥节水载体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提高了南县节水水平和用水效率。
三是加强教育。重点在中小学校推进节水知识普及,开展节水和“洁水”教育,如南洲镇第二完全小学以“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节水、节电、节粮”为主题,开展了黑板报评比、手抄报比赛、演讲比赛、绘画比赛等活动,并通过“小手拉大手”有效推动了学生家庭节水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