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夜里的逆行者
记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党外医护人员
这场疫情风暴,在最寒冷的冬夜侵袭了我们的家园。他们却在最危险的时刻,告别了自己的父母、爱人和孩子,踏上了逆行的路。这只是一群平凡的党外医护工作者,但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他们却扬起了使命的长旗。
以敏锐的感知 阻止疫情的扩散
宁其刚,茅草街镇中心卫生院院长,党外干部,曾在湘雅医院呼吸内科进修,主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肺心病等。疫情出现以后,宁其刚对疫情防控工作迅速部署,全体医务人员取消春节休假紧急返岗待命、整合全院力量支持发热门诊一线、调购防控物资确保后勤保障、开展自身防护培训力争零感染、为群众免费提供抗疫中药包等。通过一系列有条不紊地调配,将全院力量拧成了一股绳。2月8日的中午,一位病人来到卫生院寻求治疗,病人严重的咳嗽声立刻引起了宁其刚的高度警惕,非典时期在湘雅医院发热门诊坐诊的经验告诉他,这个病人不寻常。宁其刚迅速放下手头的事务亲自接诊,在对病人进行详细地问诊之后,第一时间做出判断,对病人立刻进行肺部CT检查。通过检查,发现病人左肺上叶、中叶出现典型性渗出影,高度疑似新型冠状肺炎。但此时,病人因未接触过湖北返乡人员的缘故,既不愿接受感染新冠肺炎的事实,更不愿赴县城接受诊治。宁其刚深知情况危急,一旦放任则后患无穷,于是对病人进行了一番耐心细致地劝说,之后,病人的抵触情绪逐步化解,随即赴县人民医院进行核酸筛查,结果确诊为新冠肺炎。
“这是我们镇的第一例冠状肺炎病人,当时如果没有确诊隔离,后果将不堪设想!千里金堤,溃于蚁穴,基层医院是第一道防线,我们的疏忽,就有可能导致不可逆的扩散,我们必须堵住这个漏洞!”宁其刚的话,简洁而坚定。
“疫情不退,我永远是一线”
年近6旬的杨麟祥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走出了病房,为了节省一套防护服、一个口罩,他已经8个小时不敢喝一滴水。
疫情发生以后,作为县人民医院传染科主任的他,义无反顾地“挂帅出征”,在隔离病房,他带领18位医务人员日夜坚守,对隔离患者进行24小时严密观察、全天候医疗和生活照护。腊月底,接到上级指示,杨麟祥及所有传染科医护人员全部与外界隔离。因为抗疫需求,正月初三,他又带领团队成员和疑、确诊患者转战松雅医院(政府征用的集中救治点)进行更加严密的隔离和更艰辛的战斗。透过厚厚的隔离玻璃,我们依旧能清楚地看到他额前那一咎湿透了的头发、布满水汽的厚重眼镜和苍白的面色,但从那眼镜后面透射出的,却是坚毅的眼神。正月十二,根据南医医务部的整体部署,日夜兼战、身体严重透支的杨麟祥被撤换下来,并进行为期14天的隔离观察。观察结束之日,走出隔离区的他,沐浴着春日的阳光,伸展腰腿。
有人笑着说:“杨主任,终于退到二线了吧。”
杨麟祥道:“什么二线三线,疫情不退,我杨麟祥永远是一线!”
“请您相信,我们是专业的”
刘可,南县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这是他临床工作的第十七个年头。
腊月二十九,县120急救中心接到电话:“我们这里有一位有武汉接触史并正在发烧的村民,请你们赶紧过来!”急切的声音甚至都有点发抖。刘可闻讯立即启动抗疫救护车飞速赶去,当他赶到现场,却看到了意想不到的情景,那位疑似病人正在情绪激动地责骂村委人员,他挥舞着拳头捶打桌椅,并拒绝一切交流与检查。“谁告的状?我没病,我绝不上你们的救护车!”
现场的气氛有点凝固,刘可的脑海里,浮现的是一个雪球,一个越滚越大的雪球。“如果我们不劝服他,这可能真的就会像滚雪球一样,感染一个村、甚至一个镇!”刘可擦了擦头上的冷汗,他走上前去,以真诚的目光看着对方的双眼,“请您相信,我们是专业的。如果您没有感染,我们可以为您澄清,如果已经感染,请不要再传染给您的父母、孩子和身边的人。您的选择,关系到全村、甚至全镇的安危!”一番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劝导,使疑似病人的情绪渐渐稳定下去,最后,终于同意了到县城接受检测。
慢慢长夜等待的结果却是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得知消息的病人心慌意乱,他焦急地询问刘可:“我的家里人怎么办?”刘可回答:“昨晚,我们就已经把您的家人和接触人群做了严密的排查和检测,请你放心,只要全力配合我们,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还是那句话,请相信我们,因为我们是专业的。”
“因为有离不开的医院,所以才有回不去的家”
南县人民医院传染科护士长倪祝宏从1月22日接诊第一例疑似新冠患者以来,就再未与家人见面。她每天除了复杂的医疗和护理任务外,还要参与病房隔离区、半隔离区、清洁区的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
“我们每昼夜两班倒,白班从8点到18点,晚班从18点到第二天8点。”倪祝宏说。每天,她必须戴着多层口罩和穿上一身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进入病区,繁重的工作,使她感觉呼吸困难,浑身酸痛。一天下来,全身湿透,连头都是晕乎乎的。“说不累,那是假话,但正因为有离不开的医院,所以才有回不去的家。”
“患者在几平米的房间里,十来天不出门,与外界唯一的接触,就是通过手机和电视了解疫情。从他们的眼神里,我看到了孤单和恐惧。在这个时候,我必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以微笑和鼓励,化解他们心中的负面情绪。在为患者提供饮食时,会想方设法地熬米粥、煮鸡蛋、煲浓汤等换着花样‘开小灶’,促进患者抵抗力的提高和康复速度的提升,在为患者医疗护理时,会跟他们开开玩笑、聊聊家常,坚定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看到他们日渐康复,我觉得所有的辛劳都是值得的。”倪祝宏说起这些时,脸上泛起了淡淡的微笑。
她在隔离区的第八天,终于与女儿接通了新年的第一次视频,语未起,泪已下,懂事的女儿强忍着泪水说:“妈妈,等您回来,我们再紧紧拥抱。妈妈加油!”
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在负重前行。他们,只是千千万万党外医护人员的一个缩影。2020年寒冬的夜晚是如此的漫长,望着这群逆行者的背影,我们却分明能看到那来自远方的曙光。请保重,待那山花烂漫时,你们一定要平安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