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开领域 > 救灾

益阳市民政局特大自然灾害救灾工作应急预案

详细信息

公开具体内容

  益阳市辖8个县(市)区,16个乡、69个镇、11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46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67万人,总面积12423km2。地理环境特殊,洪涝地质灾害频发、迸发是我市最大的市情。其中西南部山区是全省三大暴雨中心之一,暴雨山洪频繁;东北部地处洞庭湖腹地,既纳长江“三口”,又容湖南“四水”,是“锅底子”,也是“水袋子”。一旦形成恶劣组合,防汛抗灾形势严峻,救灾工作十分艰巨。根据我市多年来特别是1996年、1998年和1999年的救灾工作实践,为保证我市在遭受可能发生的特大自然灾害时,救灾工作能够及时高效有序地开展,最大限度的减轻灾害损失,做到未雨绸缪,有备无患,特制定本预案。

  一、组织机构

  市民政局设救灾工作办公室。办公室下设7个组。救灾综合组、安置救济组、捐赠接收组、后勤保障组、审计核查组、宣传报道组、救灾协调组。

  市局领导责任联系单位及人员分工:洪孝文——赫山区:曹剑平;熊汉杰——资阳区:戴远怀;姚有余——桃江县:陈亚夫;孙坤流——沅江市:邱未来;李楚勋——安化县:刘化;贵秋民——南县:黄建华;廖达武——大通湖区:陈明华;蔡名科——益阳高新区:方孝军。

  二、工作职责

  (一)救灾综合组

  1、收集、整理、核查、统计灾情,并及时上报,积极争取救灾款物。

  2、深入灾区勘灾核灾查灾,准确掌握灾情,拟制救灾款物分配方案。

  3、收集救灾情况,编印救灾简报,及时向市委、人大、政府、政协及省厅救灾处等部门通报灾情及救灾情况。

  (二)安置救济组

  1、负责指导组织转移安置灾民。

  2、协调财政、粮食等部门,及时发放救济钱、粮。

  3、调动发放救灾物资,妥善解决灾民吃、穿、住等基本生活困难。

  (三)捐赠接收组

  1、负责接收、保管救灾募捐款物,根据救灾综合组拟定的分配方案,分发救灾捐赠物资。

  2、分类统计接收的救灾捐赠款物,做到收支两条线。

  3、负责向市委、人大、政府、政协、新闻等部门通报募捐接收情况。

  (四)后勤保障组

  1、负责接待外地来益捐赠的单位和个人,接待上级来益检查指导工作和区县(市)来局报灾及运送救灾物资的单位和个人。

  2、负责组织汛期24小时值班。

  3、负责救灾车辆的调配及救灾物资调运。

  4、负责救灾抢险队的组织和防汛责任区的值班。

  (五)审计核查组

  1、深入各区县(市)重灾乡镇核实全倒户及农作物绝收等主要灾情,搞好调查研究,当好参谋。

  2、跟踪检查、审计救灾款物发放、使用情况,并及时通报;对存在的问题,督促区县(市)民政局进行纠正、整改。

  (六)宣传报道组

  1、负责对外灾情报道。

  2、负责宣传媒体的接待安排。

  3、收集、宣传救灾募捐中的好人好事。

  (七)救灾协调组

  负责上级领导及各级人员的接待协调。

  三、救灾预案的启动

  根据水利、气象、防汛等灾害预报部门发出的预警,预计灾害对特定区域内群众生命财产造成的重大威胁或损失,报请政府主要领导同意后予以启动。其具体参考灾情及指标:

  1、遭遇1998年的洪水,防汛水位超危险水位;

  2、可能发生1995年、1996年湖区溃垸的灾情,并溃垸区人口超过2万人。

  3、山丘区县发生大面积特大山洪或冲毁、垮塌(库容10万立米以上)水库或造成无家可归1万人以上。

  4、一次性灾害损失达上年县内生产总值5%以上。

  救灾预案一旦启动,市民政局将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下,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发挥职能作用,全力投入抗灾救灾工作,按照既定的预案,分步实施,认真做好救助灾民工作。

  四、灾害紧急救助

  (一)紧急转移灾民

  蓄洪区灾民安全转移应按如下步骤进行:

  1、当各蓄洪堤垸控制站水位达到危险水位时,先将老、弱、病、残人员提前转移(以投亲靠友方式为主进行安置)。

  2、当各蓄洪堤垸控制站水位超危险水位以上时,儿童、妇女连同贵重物品开始转移,采取上大堤、顺堤安全台、插入沿堤房屋以及外转重点垸等方式妥善进行安置。

  3、当接到上级堤垸设防崩溃,即将或已经溃决而被动分洪的信号或警报时,全垸实行紧急疏散。(1)距防洪大堤一公里以内的群众沿指定的转移道路快速有序地转移至规定的大堤安置区,顺堤安全台和外转重点垸,分垸、分村组统一安置,一次性转移到位。同时,能够转移的家庭财物尽可能采取机械或人力运输工具一并进行转移,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2)距防洪大堤一公里以外的垸民采取就近上安全楼、垸内台、上高岗以及扎排、搭架、利用民间船只和各类自备救生器具等多种安全可靠的措施和办法进行临时避险救生。

  4、对垸内临时躲水避险灾民,由交通部门负责,组调一定数量的水上动力船只进行二次转移,要在48小时内将灾民全部转移到规定的安置地进行安置。

  (二)妥善安置灾民

  按照救灾工作以地方安置为主,市支持为辅的原则,对蓄洪区灾民实施紧急转移后,要实施紧急救助安置办法。紧急救助安置灾民要统筹安排,尽可能一次性安置到位。主要采取借住公房、对口安置、投亲靠友、就近就高搭建庵棚、调拨帐篷等办法安置灾民。要把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结合起来,集中安置以村为单位。同时也要把近期安置与长期安置结合起来。

  对所有转移上堤的垸民要有计划地合理设置遮雨棚、医疗网点、临时粮库、生活物资供应点。以村组为单位按人口数量划定堤段集中安置。要保持交通通道、保证救灾生活物资运输畅通。要加强灾区治安管理,做好防火、防疫、防盗等安全保卫工作。

  (三)提供灾民基本生活保障

  1、关于解决灾民吃饭问题。由受灾区县级人民政府协调财政、粮食部门,采取开仓借粮的办法,在受灾后24小时内,向灾民提供15天救济口粮 (每人每天1斤),并由财政部门统一结算。

  2、关于解决灾民衣被问题。其具体途径,一是用开展经常性社会捐助活动所募集的衣被解决一部分;二是用开展赈灾募捐活动所募集的衣被解决一部分;三是争取各方面支持解决一部分。要向每个灾民提供两套换洗衣服和所需棉被。经常性社会捐助和赈灾募捐活动由受灾区县级人民政府牵头,由民政、宣传部门具体组织,所募集衣被(物)由民政部门统一调往灾区,分发给灾民。

  3、关于解决灾民住房问题。民政部门负责灾区灾民住房重建工作,首先要摸清底子,核实住房全倒户,掌握其中的特困户。其次主动加强同财政、水利、建委、国土规划、税务、金融、物价等部门的联系,确保灾民建房的有关优惠政策落实。三是动员、组织灾民采取以个人自筹为主,集体补助一点,社会募集一点,国家扶持一点,银行贷一点的办法解决灾民建房资金。

  4、关于解决灾民伤病问题。卫生防疫部门要组织人员深入灾区,向因灾致病、受伤的灾民提供基本医疗,并对灾区饮用水和生活环境进行消毒处理,向灾民发放预防疾病药品,防止重大疫情发生。

  五、灾后重建工作

  1、根据退水情况,适时组织灾民返回家园。

  2、组织动员灾民恢复生产、抢种补种农作物。有组织、有计划进行劳务输出,开展抢种蔬菜等多种形式的生产自救活动。

  3、认真组织查灾核灾工作,重点是因灾造成房屋倒塌、农田绝收、全冲户等特重灾民户及其它方面的损失情况。

  4、根据核灾后的灾情数据。制定灾民倒房恢复重建、灾民吃饭、穿衣等总体安排方案,报市委、市政府审定后,分步实施。

  5、协调财政等有关职能部门落实减灾优惠政策,尽量减轻灾民负担。

基本信息

所属领域 救灾
一级事项 政策文件 二级事项 标准
公开时限 信息形成或变更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 公开方式 主动
公开依据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公开主体 茅草街镇人民政府
公开层级1 县级 公开渠道和载体 政府网站
  • 详细信息
  • 基本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