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县浪拔湖镇:退役老兵的养猪致富路
详细信息
公开具体内容 |
4月26日,穿过南县浪拔湖镇东美垸村绿油油的油菜地,一座现代化养猪场映入眼帘。与传统的“脏乱臭”印象不同,这座养猪场宽阔整洁,四周种满了蔬果花卉,成套的自动化设备仿佛让人置身科学实验室。 经过喷雾消毒等一系列准备后,方可走进猪舍,只见一只只肥壮圆润的小猪仔在猪栏里活蹦乱跳,一个皮肤黝黑、身材敦实的男人穿戴整套防护服蹲在猪栏边,照看他的“崽子们”。他就是养猪场场主邓秋平,一位退役老兵。 退役前,邓秋平在部队从事养猪工作,获评过“养猪标兵”“菜篮子先进个人”。部队里的日子让他与养猪结下了不解之缘,于是退役后,邓秋平想拥有一座自己的养猪场。 南县盛产稻米,也有优质的糠麸饲料,邓秋平认为自己在部队积累的养猪经验或许在家乡的土地上可以有一番作为。这样想着,2008年,邓秋平用自己全部积蓄在东美垸村承租了一所废弃村校并改造成了养猪场。养猪的活又脏又累,但有经验又肯吃苦的邓秋平乐在其中,短短2年便赚了百多万元。 然而,一切的美好在2018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非洲猪瘟中戛然而止。“200多头母猪一夜之间几乎全部病死,辛辛苦苦好几年,一下回到解放前,我的心血全毁了。”回想起那个夏天,邓秋平还是难以释怀。是放弃还是继续?这个问题伴随他度过了无数个辗转难眠的夜。“我们军人不能被困难打倒,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邓秋平不再顾虑,转身投入下一轮养殖。 2020年,邓秋平和妻子程碧云费尽千辛万苦筹到了第二次创业的资金,并注册了鑫隆牧业有限公司。带着忐忑与憧憬,一个现代化养猪场终于建成投产。 “养猪光靠设备还不够,我们那一套老方法已经过时了,要学习新的技术。现在咱们场里本科以上的专技人员就有6位,都是90后、00后。”邓秋平总结了自己上次失败的原因,于是招纳了一批具有专业养殖技术的年轻人,下定决心,这次坚决不能再掉进同一个坑里。 去年8月,非洲猪瘟再次来袭,有备而来的邓秋平带领团队严格落实防疫措施,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猪仔成活率98%、育肥猪100%出栏的良好效果,实现年收益120万元。 “我也是苦过来的,现在生活好了,便想着回报乡亲、回馈社会。”今年,邓秋平主动联系当地政府,向教育基金会捐款资助留守儿童,继续发挥退役军人“退役不褪色”的精神,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 ![]() |
基本信息
所属领域 | 涉农补贴 | ||
一级事项 | 农业生产发展资金 | 二级事项 | 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
公开时限 | 信息形成或者变更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法律、法规对政府信息公开的期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 公开方式 | 主动 |
公开依据 | 《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管理办法》 | ||
公开主体 | 浪拔湖镇人民政府 | ||
公开层级1 | 县级 | 公开渠道和载体 | 政府网站 |
- 详细信息
- 基本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