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开领域 > 公共法律服务

公共法律服务平台的建设背景、发展历程与各地状况

详细信息

公开具体内容

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是一项整体工程,不是实体、网络、热线三大平台的简单相加,而是以有效满足群众的公共法律服务需求,将三大平台有机融合,使公共法律服务标准统一,协调一致,使群众的需求得到一网通办,快捷办理。全国司法行政机关大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整合法律服务资源,全国已初步形成遍布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全国目前已设立2900多个县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3.9万多个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覆盖率分别达到99.97%和96.79%,65万个村(居)配备了法律顾问。

建设背景

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和全面依法治国实践的不断深入,人民群众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对推进公共法律服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为适应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公共法律服务提出的新要求,近年来,各地结合实际进行深入实践探索,大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建设,一系列优质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进一步提升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发展历程
2018年10月,司法部出台的《关于深入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对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作出了部署。
各地状况

广东

广东省司法厅认真贯彻司法部决策部署,把统筹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和水平提升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成立工作专班,大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网络、热线平台一体化建设,基本建成“线上30秒、线下30分”公共法律服务生态圈。

据了解,广东着力构建“统一受理、分类转办、及时跟踪、统一反馈、实时监管、抽查回访”的服务闭环,通过推进统一服务运营、统一调配资源、统一服务事项、统一服务形象、统一服务系统“五个统一”,实现公共法律服务三大平台互融共通,进而实现公众需求多渠道响应、办理事项有效流转、服务资源合理配置、数据信息充分共享。

江西

江西省司法厅坚持从实际出发,集中力量搭建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网络、热线“三大平台”,制定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方案,坚持线上线下并行、实体虚拟同步、前台后台联动,“三台”同步,一体建设。

在此基础上,江西省司法厅借鉴电商O2O模式,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和工作联动机制,推动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有效对接、智能联动,提升公共法律服务效能。建成全省司法行政数据中心和灾备系统,包括监狱戒毒、社区矫正、律师、公证、法律援助等十大类37个重点数据库,实现所有司法行政业务大数据的集中管理、省级存储、分级共享。进而推进业务办理大集成,推动各业务系统之间相互开放、资源共享,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折叠湖南


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司法局积极统筹整合公共法律服务资源,以平台建设为抓手,着力打造多层次、便捷化、精准性、普惠型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尤其是着力打造“区级-街道-社区(村)-志愿点”等为主的四级立体化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构建服务群众“15分钟服务圈”,让基层群众随时随地都能找得到法律服务。

折叠河南

河南省司法厅立足实际统筹推进,努力打造高质量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提供更高质量的公共法律服务,以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为依托,努力延伸传统法律服务阵地,为群众提供就近、便利、及时的法律服务,12348热线开通10年来累计为群众提供咨询200多万次。

折叠江苏

江苏省太仓市司法局主动适应人民群众对法治、公平、正义等民生关切不断增长的趋势,统筹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光辉工程”,全力推动公共法律服务全域化、智能化、社会化建设,不断提升公共法律服务均等普惠水平,有效满足广大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需求。

太仓市率先建成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配备智慧小司机器人、互联网无人律所、自助服务一体机,为群众提供自助法律服务和远程公证、远程调解、远程会见等服务,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研发出“一呼百应”掌上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提供在线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公证、人民调解等服务,实现了司法行政业务一站式掌上办理。



基本信息

所属领域 公共法律服务
一级事项 公共法律服务平台 二级事项 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热线、网络平台信息
公开时限 自制作或获取该信息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公开 公开方式 主动
公开依据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公开主体 厂窖镇
公开层级1 乡、村级 公开渠道和载体 政府网站,政府公报,两微一端,发布会、听证会,广播电视,公开查阅点,便民服务站,社区、企事业单位、村公示栏(电子屏),其他法律服务网
公开层级2 乡、村级 公开渠道和载体 政府网站,政府公报,两微一端,发布会、听证会,广播电视,公开查阅点,便民服务站,社区、企事业单位、村公示栏(电子屏),其他法律服务网
  • 详细信息
  • 基本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