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南县教育概况

索引号 4309210010/2025-2044338 发布机构 南县教育局 发文日期 2025-03-10
信息类别 综合政务 公开范围 全部公开 公开方式 政府网站
索引号 4309210010/2025-2044338
发布机构 南县教育局
发文日期 2025-03-10
信息类别 综合政务
公开范围 全部公开
公开方式 政府网站

  2024年,全县共有中小学校(幼儿园)169所,其中幼儿园85所、小学54所、教学点3个、初中17所、普通高中3所,完全中学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中等职业学校2所,学生57225人,教师4769人。先后荣获湖南省第十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获优秀组织奖、湖南省教育评价改革试点县、省级督导评估优秀等多项(次)荣誉。南县第三完全小学被确定为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南县一中获评全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思政教育、集团化办学、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工作获省市肯定,《南县创新机制以超常规举措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经验全省推介。“校友回湘”工作启动以来,南县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17.39亿元,全市排名第一。

  今年以来,县教育局以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主线,以深化改革与依法治教为驱动,坚持高站位谋划、全方位推进、深层次改革,有力推动南县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教育公平,全面促进优质均衡发展

  一是资源配置更加合理。稳妥停办或撤并农村小规模学校24所,完成国文学校等24所学校提质扩容,高标准建成立达中学“特立科教楼”,建成一批体育场馆、音美教室、网络多媒体教室“新三件”,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全省领先。二是教育公平更加彰显。全县学前教育普惠覆盖率93%,公办幼儿园在园占比占58.5%,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就读对象应读尽读、应助尽助,全县义务教育阶段无一人因贫失学辍学;以学位需求导向,科学划定招生区域,落实阳光招生、均衡编班,大班额全面消除。三是教学质量更加优质。2024年高考本科上线人数提高16%,职业中专对口升学人数提高43%,中考质量迈进全市先进行列。四是师资保障更加有效。推进教师“四制”管理和聘任后富余教师和暂停办学校教师在县域内统筹调配,今年优化调配教师202人,组织校长和教师交流轮岗252人,16名教育行政干部参与结对帮扶驻点交流。截至目前,全县培养骨干教师685人,义务教育生均骨干教师配备超过国家标准。“设立“四名一优”等荣誉,2024年的教师奖励资金已突破200万元。五是教育内涵成色更足。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创建稳步推进,两项督导评价获省优,成功创建“湖南省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阅读、劳动教育推出省级典型经验;实施中小学校全员文体活动,深入推进 “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建设,体育美育成果丰硕。

  二、坚持改革创新,赋能教育提质增效

  一是深耕教研教改。实施“同课异构”教研模式,推进“思维导图+生本课堂”教学模式。构建起县、乡(镇)、校三级教研体系,组建31个学科工作室,分学科建立了一支“1+N”专兼职教研队伍,深入开展命题质量评估,对小升初、中高考命题质量实行考核奖励。二是深化结对帮扶。在“名校+弱校”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持续优化集团化办学机制,将全县5所城区优质学校与12所乡镇学校共建5个教育集团,打造“学校共同体”,实行集团内“资金、师资、管理、教研、评价、外宣”六统一。目前,已有9所乡镇分校的办学水平得到大幅提升,有效破除城乡教育融合发展壁垒。三是推进数字赋能。投入近2千多万元,全面完成信息技术2.0升级换代。打造以“云课堂”、“网络联校”为载体,开展名师、名校、专递课堂等1738节,实现城乡师生“隔空交流、同屏展示、同师授课”。圆满完成湖南省教育信息化融合实验区各项实验工作。四是助力教师专业成长。投入388万元启动教师业务素养能力整体提升行动,培训教师5617人次。创新“基地校”“影子师训”培养模式,跟岗轮训教师196人。线下开展“送教下乡”教研结对活动186场;线上开展网络教研541场,教学论坛65期,覆盖全县中小学、幼儿园4000余名教师;实施“青蓝工程”,全县结成186个师徒对子。

  三、坚持底线思维,有效应对各类风险挑战

  一是持续优化教育生态。配套印发了清廉学校建设、食堂规范管理等系列文件。移送群腐线索35件,立案28人,党纪政务处分26人,清退学生金额总计193422元,补缴至非税金额190621.58元。联合市监、民政、公安等部门,针对校外培训机构每年开展暑期和寒假期间的两次专项联合整治行动,出动执法人员765人次,深入排查校外培训机构、托管机构150余个,受理投诉或举报线索共计73条,排查从业人员512人,排查培训材料279份,立案予以行政处罚3起。建立涉校检查评比考核报备审批制度,深入开展督查检查考核、社会事务进校园、抽调借用教师等方面的自查整改,切实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充分保障教师从事主责主业。二是全面守护校园安全。规范法治副校长聘任与管理,做到法治教育全县“一盘棋”。推出“红领巾广播站”,强化立体交织巡逻巡查,打好防溺水“全民战”。加大校园安防建设投入,完善护学岗建设,守好护校安园“主阵地”。锚定预防性侵害未成年人学生“两零”目标,持续推动“利剑护蕾 雷霆行动”。编制12个隐患台账本和40类人员岗位安全责任模板。城区学校“五员护学”全覆盖,上下学高峰期半小时交通管制全面推进。“千名教师进万家”大家访活动深入推进,赢得社会家长的广泛认同。全年安全工作“三零”目标得到较好的落实完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