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工作总结和明年工作思路

索引号 694041623/2015-577950 发布机构 县文体广新局 发文日期 2015-11-13
信息类别 综合政务 公开范围 全部公开 公开方式 政府网站
索引号 694041623/2015-577950
发布机构 县文体广新局
发文日期 2015-11-13
信息类别 综合政务
公开范围 全部公开
公开方式 政府网站

2015年工作总结和明年工作思路

文化广播电视旅游局

(2015年11月2日)

 

今年来,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主要工作有:

一、2015年主要工作

(一)文化工作。今年我局在文化活动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建设、非遗保护力度、文博事业发展、文化市场监管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文化活动方面,一是圆满完成第三届南县广场舞大奖赛工作; 二是完成了庆祝建县120周年晚会和书法、美术、摄影展览等工作;三是参加了“欢乐潇湘·幸福益阳”书法、美术、摄影大赛,选送作品45幅,获奖10幅,参加省欢乐潇湘摄影展获奖作品1幅;四是参加省文化厅组织的湖南抗战胜利70周年书法、美术、摄影展,选送作品9幅;五是参加湖南省第五届艺术节,选送书法作品7幅、有2幅摄影作品、1幅书法作品参加艺术节精品展,另外选送舞蹈声乐节目2台。 六是组织南县书法家协会在南县赤沙广场开展义务送春联活动,共送出春联1000多副。七是 “文化惠民进万家”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在县剧院启动,96名文化志愿者,1000余群众参加启动式。随后,文化志愿服务分队深入各乡镇文化活动、县“三创”活动及县内大型文化活动现场。八是元宵节期间,我局组织春桃地花鼓、花鼓戏演艺有限公司、青年花鼓戏剧团开展花鼓戏·地花鼓展演、十五晚上元宵猜灯谜等活动,参加活动群众人数达5万余人、极大的丰富了春节期间的群众文化生活。在公共文化建设方面。一是图书馆购置了电子图书借阅机,为读者24小时免费提供3000余种最新出版的正版制授权电子图书下载服务;二是全县公共电子阅览室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工作全面建成,乡镇街道、社区公共电子阅览室实行免费上网,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厂窖惨案遇难同胞纪念馆等文化窗口单位,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保持每天对外进行免费开放。至10月底,图书馆接待读者4.5万余人次,博物馆、厂窖惨案遇难同胞纪念馆接纳游客72.6万人次。三是成功申报并正式启动了国家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地方资源建设项目,作为湖南省6个项目中的《南县厂窖惨案》、《南县地花鼓》两个专题片获得国家立项;四是完成我县三季度公共文化面积小康数据统计和报送工作。五是完成了全县农村文化“五个一”工程的全面验收工作,召开了“五个一”工程建设总结表彰会。六是南县春桃地花鼓花鼓戏有限公司落户南县,其后该公司为乡镇送戏12场、惠民演出10场。在非遗保护力度方面,一是积极组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及培训情况统计。二是认真做好了“6.13”第十个“文化遗产日”宣传工作。三是利用电子屏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在文博事业发展方面,一是投入2000万元完成厂窖惨案遇难同胞纪念馆(碑)的门楼改造、展区改建、无障碍通道、园区广场实施白改黑、园区内鱼塘水面绿化、充实近年来发掘出土和由国内外有关单位收集到的文献资料、图片和实物,展陈面积扩大至1600平方米等提质改造工作。在重新布展中,力求实物、图片、视频、音效、场景、展板文字、讲解旁白相辅相成、有机结合,使纪念馆成为一个融纪念性、独创性、故事性、艺术性和互动性于一体的全新展示空间;二是完成了厂窖惨案遗址保护工程立项和环境整治立项工作、涂家台遗址保护规划立项的申报工作,厂窖惨案遗址已进入保护工程设计阶段,“涂家台遗址”也已正式通过了国家文物局保护规划立项的批复,后续保护规划工作正在实施中。三是完成了桂花园古樟树的复壮保养工作。在文化市场监管方面,一是深入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组织网吧业主和歌舞娱乐市场业主进行法律法规培训,提高了业主的法律意识。其后,开展了网吧巡查活动,共巡查网吧约260家次,出动执法人员160人次,开展打击网吧接纳未成年人专项集中检查行动9次,对节假日、双休日和其实时段加强了巡查。进行了经营场所安全生产大检查,对存在安全隐患的下发整改通知书,并函告消防部门,确保文化市场安全生产零事故。二是大力开展“扫黄打非”工作成绩明显,共出动执法人员80人次,执法车辆18台次,检查印刷企业7家,书刊店4家,收缴盗版音像制品560余张、盗版图书210余册,全部完成印刷企业和版权市场的年检换证工作。三是配合相关部门抓好了“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工作。

   (二)旅游工作。今年,我县共接待游客154.9万人次,旅游收入12.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6%。一是为贯彻落实省、市旅游局有关“旅游厕所革命”的工作要求,结合我县旅游总体规划,统计上报了我县2015-2017年旅游厕所建设计划;二是配合省、市旅游局完成了我县旅游人力资源状况调查上报工作;三是会同益阳市外事侨务旅游局全体干部职工在厂窖惨案遇难同胞纪念馆就迎接抗战胜利70周年活动举行座谈;四是对我县“罗文花海”进行了实地调研,并通过新媒体进行了宣传;五是厂窖惨案遇难同胞纪念馆于3月16日闭馆进行提质升级。六是为迎接5.19第五届中国旅游日,我局联合县团委、文化旅行社等旅游企业开展了以“文明旅游,畅行天下”为主题的公益惠民旅游宣传活动。七是参加了2015年华中旅游博览会(武汉)、第七届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义乌),共发放旅游宣传资料6000多份,宣传推介了“南县一日游”及“南县厂窖惨案遇难同胞纪念馆”国家3A级旅游景区。

(三)广电工作。一是确保了广播电视安全播出。认真做好了“两节”、“两会”期间的优质安全播出工作,并签定了广播电视安全播出责任状;二是完成了广播县、乡、村三级联动的规划,目前已投入200余万元启动县、乡、村广播联动;三是积极推进有线电视联网工作,目前浪拔湖镇与县电视网络联网,已进入实施阶段,县电视台规划完成青树嘴、八百弓的联网工作。

(四)“三创”工作。一是组织志愿者开展了三创志愿者服务活动;二是加大健康教育及控烟力度,制定了《南县文化广播电视旅游局2015年度健康教育工作计划》,成立了健康领导小组,做好了分管领导具体抓,专(兼)职人员日常抓。通过设立健康教育专栏,充分利用宣传画(册)、网站、手机信息等形式,宣传健康教育知识;四是加强对我县小网吧,小歌厅的整治力度,制定了《“小网吧”、“小歌舞厅”行业治理日常考评细则》,确保各项指标达到《国家卫生县城标准》。

(五)其他工作。一是立项争资。今年我局争取上级项目资金864.47万元,超额完成县定任务364.47万元。二是相继迎接了省文化厅、省旅游局来南调研工作;相继迎接了市外事侨务旅游局和市文体广新局来南调研工作。三是配合县消委,全面开展了夏季火灾防控工作。四是着手开展了县文化旅游“十三五”规划编写工作。五是积极开展了“三访三化促发展解民忧”网格化管理工作,县文广旅局网格化工作小组到三仙湖镇均丰村二组和村部实地查看并了解相关情况后,决定筹措资金5.2万元,修建了一个涵闸和600平米的文体活动广场,解决了近400亩水田遭水涝和无文化活动场地的问题,受到了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

二、存在的问题

1、县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还较为落后。仅从“三馆”建设来看,我县“三馆”建设推进缓慢,文化馆、图书馆场馆建设较早,目前面积狭小、设施陈旧、设备落后,均达不到省级最低标准,严重制约了我县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

2、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利用率有待提高。虽然我县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总量在不断增大,但由于管理和相关配套措施滞后,导致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作用没有充分发挥。最典型的问题是农家书屋利用率不高,究其原因是农家书屋管理员没有工资,业务能力也不强。

3、专业人才紧缺,文化队伍上青黄不接。一是现有人才少且年龄老化。二是人才交流难。2010年文化体制改革中乡镇文化站与广播站合并以后,综合文化站里90%的人员只懂广播电视业务,文化文艺人才严重短缺。机关人手少,班子冒配齐。

4、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乏力,配套设施不全。

     三、几点建议

1、进一步加大对县级公共文化建设的投入,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活动设施的添置与维护等经费的投入,逐年增加县级财政对文化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

2、县政府以有利于工作、有利于发展为原则,出台对乡镇文化站管理的政策,建立起乡镇文化站的良性管理体制。

3、加强人才培训与交流。通过举办培训班、艺术竞赛、文化活动等方式培训人才、发现人才,制定人才合理流动的激励机制,特别是制定优惠奖励政策,鼓励省城文化、艺术人才向偏远、落后地区流动。

4、配齐局党组班子力量。改革后的文广旅局,工作涉及文化、广电、旅游、新闻出版、版权、文联等工作,工作量倍增。班子成员不但没有增加,倒由过去的6人异动到现在只剩下了4人,且人员年龄老化,平均年龄达52周岁。由此,必须早日落实文广旅局与体育局合不合并的问题,而无论合不合,我局的党组人员都必须进行调整与增加。

四、2016年工作思路

1、认真搞好“厂窖惨案遗址”、“涂家台遗址”的项目编制规划、工程设计规划及保护规划的立项申请,力争国家逐步对两个“国保”单位的保护给予资金投入。全面完成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

2、完成国家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地方资源建设项目《南县厂窖惨案》、《南县地花鼓》两个专题片的摄制、制作、整理、上报、验收工作。

3、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工作。拟定10月份举办“第三届南县地花鼓艺术节”,开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邀请附近省、市侗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队伍参加展演。

4、完成地方文献资源的收集和整理,通过开发馆藏文献资源,利用馆际互借和网上信息资源等方法编纂二、三次文献,有着重点地开展咨询服务和跟踪服务工作,对重点地方文献进行数字化建设,建立南县重点地方文献全文数字资源库。

5、以创建村级文化活动广场为重点,巩固农村文化“五个一”工程建设成果,将已建成的农村文化“五个一”工程达标村提档到“示范村”水平,对未合格单位实施动态管理,继续搞好创建工作,尽早达到合格村要求。提高农家书屋管理质量,充实图书品种,拟定全年开展业务培训2次,上门业务辅导20次。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项目资金的督查及文化活动开展情况,纳入年底考核。

6、开展精准扶贫惠民工程,抓好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完成农村文体广场20个、广播电视户户通500户。

7、开展“三下乡”活动,全年送戏48场、送电影3800场、送图书5000册,送共享工程科技讲座视频下乡4-5次。

8、完成厂窖惨案遇难同胞纪念馆游客服务中心建设和园区绿化、围栏建设工作,确保AAA级景区复查保级。继续收集文史资料,完善馆藏文物。

9、做好南县红色“一日游”精品品牌旅游线路对接工作。大力推动乡村旅游,对已建成的三仙湖平原水库、南茅运河、“三花”基地、农家乐进行提质改造,推动舵杆洲、天星洲洞庭湖区湿地景区建设。

    10、结合县“三创”工作,进一步加强文化、广播电视、旅游市场监管。开展“扫黄打非”工作,整治和规范市场秩序,为全县人民创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旅游环境。

    11、 加快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拓宽文化人才引进机制,建立艺术人才数据库,强化业务人员的培训工作。拟年内向社会招聘文化人才2—3名,送上级培训8—10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