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阁镇2024年经济社会运行情况及2025年计划

索引号 4309210010/2025-2044857 发布机构 华阁镇 发文日期 2025-03-12
信息类别 综合政务 公开范围 全部公开 公开方式 政府网站
索引号 4309210010/2025-2044857
发布机构 华阁镇
发文日期 2025-03-12
信息类别 综合政务
公开范围 全部公开
公开方式 政府网站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华阁镇围绕“工业强、农业优、三产活、项目兴、生态好”的战略布局,深入贯彻落实“三个提升行动”等上级重大决策部署,深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重大项目实施,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移风易俗等乡村文明建设,实现了经济社会平稳有序发展。

  一、2024年主要工作情况

  (一)保增长、稳运行,经济发展彰显韧性

  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华阁镇紧盯主要经济指标,提前谋划、精心部署。由主要领导带队,赴广东、长沙等地招商引资,引进“嘉益木业”等企业4家,引进投资4000万元。积极开展项目入库、立项争资,入库“湖南亿宇食品有限公司生产基地建设”等项目6个,争取资金180余万元。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今年全镇将实现税收240余万元。

  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华阁镇抓住重大机遇,克服重重挑战,深入推进六万四千余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华阁镇生物质燃料加工、南县港湾预制构件建材基地升级改造等重点项目的落地验收。牢牢稳住农业产业基本盘,全镇落实水稻面积7万亩,有稻虾共养4.5万亩、蔬菜1.2万亩及大豆、玉米等农作物面积1.9万亩,恢复耕地面积301亩。

  集体经济持续增收。华阁镇各村因地制宜,打造各具特色的村集体经济项目,如华西村特种养殖、裕阁村腐乳厂、天然港村烘干厂、华南村榨油厂和制冰厂等,今年各村集体实现收入共计200多万元。同时积极清理村级债权、债务,2024年核销债权154.8万元,清偿债务74.2万元。

  (二)顺民意、提品质,乡村振兴步伐坚定

  治理基础更加牢固。通过优化调整,全镇村(社区)干部平均年龄降至45.8岁,村干部的创新意识、带富能力有效提高,安福村村支“两委”带领群众发展蔬菜种植产业,销售有渠道,增收有保障。同时全镇储备村级后备力量29名,通过一对一帮带等多种方式着重培养。

  民生保障更加有力。低保户、特困人员、优抚对象等补助标准持续提高,全镇脱贫户、监测户“两不愁三保障”持续稳定,全年开展危房改造36户、户厕改造240户,雨露计划补贴161人次,新增低保103人,办理临时救助700人,发放各类惠民补贴893万余元。

  镇村面貌更加靓丽。华阁镇多方筹措资金实施街道集贸市场改造,将有效改善集市环境和街道秩序。严格落实河渠长制工作要求,镇村巡河发现并解决问题275起,持续开展监测图斑整改销号。深入开展秸秆禁烧和禁捕退捕行动,重点时期每天出动禁烧巡查人员800余人次,有效保卫了碧水蓝天。同时积极总结、推广天然港村“五个一”工作经验,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开了新思路。今年华阁镇成功通过“省级卫生乡镇”复审。

  (三)强基础、补短板,安全底线持续绷紧

  安全生产抓紧抓实。针对全镇100多家企业、事业单位,定期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共计排查并整治安全隐患22起,全镇全年未发生一起重大安全事故。

  平安建设走深走实。今年来接待群众来访并受理纠纷327件,调处成功312件,调解成功率95.41%,全年未发生一例进京上访登记。

  防汛抗灾有力有为。今年受“双台风”影响,华阁镇“三上三下”上堤防汛,驻守大堤21天,通过科学、有力的举措,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经济发展水平不高。镇财政收入来源单一,仍以上级转移支付为主;产业发展单一,以农业产业为主,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不强,农业产业链不长,效益不高。

  村级化债能力不强。村级债务点多面广量大,虽然通过化解工作使债务额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但仍有2067.7万元的村级债务,化解难度大;部分村集体经济规模小,收入低,偿债能力弱。

  基础设施存在短板。主要体现在居民供水方面,供水管网老化、供水能力不足问题突出,节假日和用水高峰,局部停水、水量小等问题屡次发生。

  三、2025年工作计划

  一个中心。即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中心。一是持续发力立项争资和招商引资,根据现有资产、资源,努力引进带动效应强、适合华阁产业发展的项目落户。二是狠抓财源建设,充分挖掘乡贤资源,培植本地企业,拓展税收来源。三是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加强各村之间的闲置资产和资源共享,互补共进。

  两项改革。即城乡供水一体化和农排电费改革。进一步理清错综复杂的供水管网,为承接“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做好充分准备。农排电费给镇财政带来不小压力,通过会商,计划从加装电表、线路改造、节约用电激励、用电收费等方面,探索农排电费改革,规范农排电费使用。

  三个重点。即在巩固现有工作成绩和社会稳定的基础上,重点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重点加快人居环境整治常态长效和乡风文明升级,重点提升基层干部队伍素质。高标准农田建设方面,通过镇村干部包田块的方式,压实工作责任,畅通沟通渠道,科学化、高效化推进项目建设。人居环境整治和乡风文明方面,积分激励与义务劳动惩戒等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村(社区)干部和保洁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居民参与度,由点到线,由线到面,逐步铺开。基层干部队伍素质提升方面,发动党员物色人员,持续优化村级“两委”班子结构,激励老党员、老干部搞好传帮带,职能部门组织好教育培训,严格落实基层减负措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