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县2020年省级生态廊道建设实施方案

索引号 4309210010/2020-1295481 发布机构 南县林业局 发文日期 2020-08-19
信息类别 综合政务 公开范围 全部公开 公开方式 政府网站
索引号 4309210010/2020-1295481
发布机构 南县林业局
发文日期 2020-08-19
信息类别 综合政务
公开范围 全部公开
公开方式 政府网站

南县2020省级生态廊道建设实施方案

    《湖南省省级生态廊道建设总体规划(2019~2023)》共规划我县增绿扩量面积5275.5亩,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的精神。根据湖南省林业局、湖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2020年省级生态廊道建设专项资金申报指南的通知》湘林规(〈2020〉23号)文件精神我县在2020年至2021年重点进行洞庭湖中尺度生态廊道建设,规划在G234省级生态廊道、南益高速省级生态廊道建设完成长度50公里,面积3800亩增绿扩量建设。构建动物迁徙,鱼类洄游的生态廊道。为全面完成建设任务,结合南县实际情况,特制订本方案。

    1.基本情况

    1.1自然地理

    1.1.1地理位置

    南县位于湖南省北部,居洞庭湖腹地;北部和湖北省石首市接壤;南与沅江市相连;西、西南界安乡县和汉寿县;东、东北与大通湖区、华容县及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相邻。地理座标界于东经112°10′53″至112°49′06″,北纬29°03′03″至29°31′37″之间,南北长52.7公里,东西宽62.8公里,总面积10.59万公顷。

    1.1.2.自然环境

    南县的地貌差异不大,西高东低,北高南低,自西北向东南微倾,除明山头、寄山两处岗地外,绝大部分为平坦地,海拔高在24.6米至33.6米之间。境内属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冬冷夏热,春温秋燥,年平均气温16.6℃,年降雨量在1200mm—1300mm;无霜期266—300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800小时。

    1.2社会经济条件

    据2019年统计年鉴:全县共有11个镇、1个乡、33个社区和居民委员会、133个村民委员会,总户数20.77万户,现有国土面积10.65万公顷。其中:河湖洲滩面积达3.13万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29.4%;总人口70.1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3.82万人,非农业人口26.36 万人;耕地5.02万公顷,目前,居民主要从事农业、林业、渔业及畜牧业,产业结构以农、牧、林业为主,是一个农业大县。人口密度为652人/平方公里,人口自然增长率3.0‰ 。

全县2019年国民生产总值达212.8亿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17876元,财政收入8亿元,农民人均收入8370元。

    1.3森林资源及林业生产概况

    1.3.1森林资源状况

全县林地总面积10494.9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9082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22.3%,森林活立木蓄积量达到152.5万立方米。

    1.3.2林业经营现状

    南县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是主要的商品粮、鱼、棉、糖、麻生产基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林业在区域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凸现。全县林业坚持以培育森林资源为基础,以生态建设为重点,以科技为支撑,以改革为动力,以建设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为目标,同时林业管理不断加强,林业经营技术措施不断展,林业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为防护林工程等林业重点项目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

    1.4建设原则

    ①坚持生态优先,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结合,总体效益与局部效益协调,长期效益与当前利益兼顾。

    ②与推进全域旅游,建设美丽乡村相结合,大力发展乡土树种。

    ③结合项目实施地现状,因地制宜,统一规划,分类设计,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先易后难。

    ④乔、灌、草相结合,常绿与落叶相搭配,营造立体结构林带。

    2.建设目标和任务 

    2.1建设规模  

    该工程建设总面积0.38万亩,其中G234省级生态廊道建设面积2725亩,南益高速省级生态廊道建设面积1075亩。 

    2.2建设目标  

    以全面建成生态廊道为目标,结合我县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通过项目建设, 完成增绿扩量0.38万亩,逐步完善廊道区域绿色屏障,进一步完善和扩大绿洲外围生态防护林体系,构建满足物种的扩散、 迁移和交换的网状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体系  

    2.3.建设布局

    工程建设总面积0.38万亩,设计32个小班,建设措施都为增绿扩量。

    2.4.项目建设期限及年度计划安排

    2.4.1项目建设期限 

    2020年12月-2021年3月。

    2.4.2年度计划安排  

    2020年12月份前完成0.38万亩造林地的生态整地、除草、施肥等前期准备工作。2020年3月15日前完成全部的建设任务。

    2.5树种选配

    坚持适地适树,积极引进推广优良品种,重点选择经济价值较高的树种,所选苗木必须为良种苗农田林网、渠道、道路造林以“三杉”为主,积极引进推广优良品种:楠木、樟树、栾树、榉树、银杏、椿树、桂花、紫薇等。

    2.6造林密度

    主要造林树种株数占比不少于40%且不高于65%根据立地条件、林农培育习惯以及造林树种的习性确定造林密度。具体情况如下:

    M1:构建连通大通湖与澧水一级支流—松澧洪道的水源涵养林,规划树种为桂花和垂柳,设计株行距4*5米,密度34/亩;

    M2:构建连通大通湖、五七运河、松澧洪道与垸内生物迁徙通道,规划树种为楠木和水杉,设计株行距4*5米,密度34/亩;

    M3:构建连通南茅运河、藕池河、松澧洪道与垸内生物迁徙通道,规划树种为水杉和垂柳,设计株行距4*5米,密度34/亩;

    M4:构建澧水一级支流—松澧洪道的防浪林,恢复与改善松澧洪道水域环境质量,保障洞庭湖区鱼类洄游通道。规划树种为杨树和垂柳,设计株行距5*6米,密度23/亩;

    M5:构建连通澧水一级支流—松澧洪道与藕池河之间的生物迁徙通道。规划树种为水杉和桂花,设计株行距3*4米,密度56/亩;

    2.7栽培

    2.7.1整地挖穴:整地挖穴采用生态扫障与穴状垦覆的方法,即保证在整地挖穴的过程中尽量不破坏地表植被。挖穴时应采用圆形或是方形坑穴,坑穴深度应高于苗木根颈处原土印2~3公分,坑穴大小要确保根系可向四周舒展不窝根或是带土球苗木土球入坑后四周至少保留50%的空隙。

    2.7.2苗木调运:苗木调运过程中要保护好苗木,尤其是树干和土球。除小于3厘米的落叶树种苗木外,其他的苗木调苗时都应带土球,苗木的土球直径为树干米径的6~8倍。运输过程中要保湿,苗木根系不能暴露在阳光直射下。

    2.7.3苗木栽植:栽植前应根据苗木的具体情况对苗木进行截干、去梢、剪除枝叶等处理。栽植时做到“苗正、根舒、压实”,先填表土,表面用心土和周边土壤敷成馒头状,并略高于地面,栽后随即浇透定根水。栽植完成后应根据栽植的实际情况采取支撑措施,胸径3厘米以上带土球的苗木必须采取支撑措施。

    2.8抚育经营

    在新植林带内以割灌、除草、修枝、施肥为主要抚育措施,但修枝不可过度,应使枝下高约占全树高的1/4左右,成年林带树木的枝下高不宜超过4—5米。间伐方式以生长伐为主,要注意去劣存优、去弱留强、去小留大的原则,勿使林木突然过稀。幼林带发现缺株或濒于死亡的受害木时应及时补植。

    3.投资概算

    3.1工程量与用工量概算

    3.1.1每亩用工量概算

    造林每亩用工:林地清理1.0个工日,整地0.5个工日,栽植0.5个工日,抚育及管护1.5个工日,共3.5个工日

    3.1.2工程用工量概算

    本工程建设面积0.38万亩,预计用工1.33万工日。

    3.1.3劳务投入:参照区内近年来平均物价水平、平均用工工价等经济指标,按150元/劳动日计算,劳务费199.5万元。

    3.2种苗费

    依据现行有关政策规定和国家发改委及国家林业局制定的经济技术指标;

湖南省近年来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中营造林方面的有关技术经济指标;

益阳市各项生产定额及市场调查所得有关经济技术指标。

苗木按造林模型设计的株数和市场价得综合单价计算。

     M1:规划树种为桂花和垂柳,搭配其他乡土树种,综合单价为18.2元/亩

     M2:规划树种为水杉和垂柳,搭配其他乡土树种,综合单价为12.2元/亩

     M3:规划树种为水杉和垂柳,搭配其他乡土树种,综合单价为12.2元/亩

     M4:规划树种为杨树和垂柳,综合单价为5.6元/亩

     M5:规划树种为水杉和桂花,综合单价为19元/亩

    3.3.间接费

    间接费=直接费×间接费费率

    项目管理费按措施费用之和的3.5%计;勘测设计费按措施费用之和的5%计;工程建设监理费按措施费用之和的2%计;技术支持按直接费用之和的7.5%计。

    3.4概算结果

    本项目概算总投资724.8986万元,其中:工程费用712.0812万元,占总投资98.23%、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2.8174万元,占总投资1.77%

    投资概算表详见附表1

     3.5资金筹措

    南县2020年中央预算内重点防护林工程项目建设总投资724.89867万元。项目资金来源:一是申请中央财政投资380万元;二是项目实施地以劳代投344.8986万元。

    4.效益分析

    4.1生态效益

    4.1.1森林蓄水 

    按每万亩森林涵养水源400000立方米来计算,0.38万亩防护林可年增蓄水量152000立方米。按0.4元/立方米计算,每年森林蓄水效益为60800元。

    4.1.2水土保持

    用河流、堰塘和耕地免遭淤积减少的损失来替代计算。采用指标:土壤侵蚀量从中度减少至微度,即每万亩每年减少25000吨,在减少的流失土壤中,按40%流入主河道,30%沉积于水库、堰塘,30%沉积于耕地,0.38万亩防护林每年保土量则为9500吨,其中流入主河道为3800吨,沉积于堰塘2850吨,沉积于耕地2850吨,流入主河道、沉积于堰塘减少库容量,按每立方米库容投资10元,农耕地挑沙按每立方米25元计,该项目年保土效益为137750元。 

    另外,森林能分泌出杀菌素,可杀死肺结核、伤寒白喉、痢疾等病菌;还能吸收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降低噪音,美化环境。

    4.2 经济效益

    造林成功后,继续加强后期培管,10年可增加活立木蓄积380000立方米,按650元/立方米计算,可得林木经济效益2470万元,同时垂柳、桂花等景观树木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能改善生态景观,促进森林旅游业发展。

    4.3社会效益

    通过防护林工程建设,建设区内的森林覆盖率将有所提高,居民的居住环境将得到明显改善,随着项目建设的开展,将为项目实施区提供就业机会,增加了当地居民经济收入,居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项目实施后,结合南县发展全域旅游的契机,当地的旅游业将得到可持续发展。同时由于生态林、经济林增加,农业产业结构发生变化,促进了试点区农业产业的发展。   

    5.保障措施

    5.1组织保障  

    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南县林业局成了局长任组长,总工程师任副组长,营林科技推广站工作人员为成员的重点防护林建设领导小组。

    5.2科技保障 

    加强种苗基地建设,搞好良种繁育,确保造林苗木质量和栽植技术的落实,项目建设所需苗木,选择抗逆性强、生态效益稳定、经济价值高的优良树种、乡土树种并实行质量认证、统一采购、统一调度、统一管理。

    严格按作业设计施工,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营造的要求,建立包栽包活的造林管理机制,制定项目区内乡(镇)、村、组三级施工方案,严格按造林技术标准,组织造林专业队参与防护林更新造林,鼓励竞标造林。

    5.3信息与档案管理  

    (1)项目建设单位应加强工程项目信息档案管理工作,建立档案室,将项目营建进程、技术资料、合同文本、会议纪要、监测数据、合同纠纷调解处理、验收报告、物资购置与消耗、资金使用等数据建立完整的信息平台,以备提取、查用。

    (2)由专人负责信息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全部实现计算机管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