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694041623/2017-580774 | 发布机构 | 县水利局 | 发文日期 | 2017-05-31 |
---|---|---|---|---|---|
信息类别 | 综合政务 | 公开范围 | 全部公开 | 公开方式 | 政府网站 |
索引号 | 694041623/2017-580774 |
---|---|
发布机构 | 县水利局 |
发文日期 | 2017-05-31 |
信息类别 | 综合政务 |
公开范围 | 全部公开 |
公开方式 | 政府网站 |
南县“十三五”水利发展规划
编制和实施好南县水利发展规划,对于巩固和加强南县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以及有效防治洪涝灾害十分必要,将为南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水利支持。
一、“十二五”期间水利建设回顾
(一)“十二五”规划执行情况
2011年以来,我县按照“十二五”规划的目标要求,不断加大建设投入,加快建设进度,防洪排涝工程体系得到进一步健全,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强势推进,达到预期效果。
五年来,我县共投入防洪治理工程资金117027万元,其中国家投入 59931万元,共实施建设项目594处。加固培修大堤83.835千米,完成土方678.84万方,砼及钢筋砼21.03万 方,浆砌石15.96万方,干砌石37.02万方,整治河道15.4千米。
五年中,我县共投入农田水利建设资金 58443万元,其中国家投资45607 万元,共实施建设项目142处,其中排灌设施58处,大中型泵站更新改造35台6475千瓦,整治大中型渠道56条336公里。上述水利工程的实施,较好地发挥了投资效益,基本达到了“十二五”规划的目标。
五年中,我县共争取国家农村饮水安全建设投资18992 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6696万元。新建集中供水工程29处,完成供水管网延伸项目84处,41.7万村民饮上了洁净放心的自来水。
1、堤防建设主要是启动了蓄洪垸三垸堤防加固建设,总投资10.8136亿元,对我县南汉、和康、南鼎三垸堤防进行加修,涵闸进行重建,堤身灌浆,堤外护坡;
2、垸内排灌建设主要实施了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建设和鱼尾洲排区泵站改造,对全县5个乡镇18个村的小电排、小涵闸、小渠道进行新建和改造;对鱼尾洲排区相关泵站进行了升级改造,灌溉标准保证率达到95%以上;
3、水资源方面主要对南茅河、胡子口哑河及三仙湖水库进行了疏浚、护坡等建设。水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和保护,水环境得到初步治理;
4、农饮安全工程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千吨万人的大型集中供水厂覆盖全县,至2015年底,我县将全面解决城镇、农村居民的饮用水安全。
(二)“十二五”水利建设效果
1、防洪大堤的综合抗洪能力大大提高。通过洞庭湖连续的综合治理,建成达标大堤83.835千米,根治两水夹堤险段 11.6千米,抛石护脚23.5千米。经过近几年的高洪水位考验,各类险情发生率降低了21%,大大减少了防汛物资的消耗。由于提高了大堤综合抗洪能力,创造了防洪保障条件,夺取了防汛抗洪的胜利,确保了南县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农田排灌效益大大增强。一是工程的抗洪能力得到增强。通过对全县131处病险涵闸进行整修处理,提高了工程自身的抗洪能力;二是排涝抗灾能力得到增强。通过不断完善和巩固垸内排灌体系,恢复和增加蓄排水量2350万立方米,改善和新增农田排灌面积1.96万亩,增加装机容量4550千瓦,进一步提高了旱涝保收的安全系数。
3、农村饮水安全困境大大改善。农村饮水安全供水工程是一项综合性工程,为了高度统一思想,步调一致,形成合力来共同完成这项造福工程。通过近五年的建设,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使农民真正得到了实惠,受到农民的欢迎,被农民群众誉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十二五”期间,南县的各项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虽然取得了可喜成绩,但还是存在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
(1)一线堤防工程建设存在薄弱环节。尽管经过多年治理,南县堤防工程抗洪能力有了很大提升,但是由于其治理标准偏低,难以适应水情变化、河床不断自然抬高的趋势。堤防老的病险工程尚未能得到根本整治,新的隐患又已产生,防洪保安的综合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2)蓄洪垸安全建设滞后。一是蓄洪安全楼台建设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二是安全转移交通不便,路、桥建设滞后;三是蓄洪安全转移报警通讯系统落后;四是一旦蓄洪,只能靠炸坝或自然溃口来蓄滞洪水,没有进洪闸和泄洪闸,广大群众的安全转移、安置存在较大风险。
(3)血吸虫病蔓延,水利血防投入不足。县境内淞澧洪道、藕池河、沱江残存钉螺仍在繁殖,垸内钉螺面积在万亩以上。水利结合灭螺、防治血吸虫病任务十分艰巨。
(4)水利管理亟待加强。一是依法管水、依法治水尚未深入基层和群众,水事纠纷难以解决;二是水利工程管理的经费严重不足,至使工程管理、维修、养护无法进行;三是基层管理单位生存艰难,队伍不稳,技术人员流失严重;四是防洪减灾的非工程措施建设重视不够,水利信息化建设比较滞后。
二、“十三五”水利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的原则,进一步完善防洪减灾体系、水资源保障体系、水生态和环境保护体系,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推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加强水利管理,完善水利体制机制,进一步强化水利改革,构建科学、合理、系统的基层水利体系,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为全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防洪安全、供水安全、水生态安全保障。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共建共享,把解决民生水利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实际要求出发,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防洪安全、水资源供给安全、粮食安全、生态环境安全等方面的需求,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水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坚持人水和谐,促进可持续发展,把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统筹兼顾,全面规划,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有序实施。充分考虑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努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防洪减灾保障体系、水资源安全供给保障体系和水环境安全保障体系,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坚持统筹兼顾,推动协调发展。在规划编制工作中,统筹考虑各乡镇、各行业对水利发展的实际需求,使水利发展的目 标、速度、规模、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同时,根据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和环境状况,以需定供,合理配置水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布局、结构和规模优化。
三、规划目标
到2020年,基本建成配置合理、高效利用的水资源保障体系,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体系;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三仙湖水库等水资源地将进一步得到合理利用和保护;水环境得到初步治理,全面解决城镇居民的饮用水安全,并进行提质改造,基本解决农村饮水安全;水利血防达到垸内无阳性钉螺,垸外沿堤易感染堤段得到有效控制;堤垸的防洪综合抗灾能力全面提升,达到小洪水无灾,大洪水少受灾,特大洪水保安全,堤防标准达到抗御20年一遇洪水位;蓄洪垸安全设施基本完善,达到人平安全楼台躲水面积3m 2,基本建立水利信息化系统,进一步完善防汛通讯报警系统,实现通讯报警通畅无阻的目标。
治涝标准完全达到10年一遇,新建4个大型灌区,灌溉标准保证率达到95%以上,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基本建立较为完善的水资源监控体系和水土保持等监测体系,建立较为完善的乡级水管站网和水利工程管理体系,水利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水利基础工作全面加强,水利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四、重点任务
(一)继续加强防洪体系建设
为搞好我县堤防工程建设,“十三五”时期我们将以夯实一线大堤防洪基础为重点,加快推进防洪工程体系建设,加强穿堤建筑物加固改造力度,确保防洪安全。
1、大堤培修。南县一线防洪大堤长333.04km,加上育乐垸北间堤4.018km,大通湖垸湖子口隔堤15.12km,总长352.178km。目前仍然有58.18km未达到二期治理标准,其中同兴垸7.18km;大通湖垸24.0km;育乐垸(含城区外移堤段及北干堤加修)27.0km。
2、堤基防渗整险。由于原修筑大堤时未进行地质勘察,地基许多堤段修建在粉细砂层之上,一遇较大洪水,堤基渗漏严重,且地基管涌到处发生,危及堤防安全。一、二期治理期间对堤基防渗进行了有效治理,但经较大洪水检验,发生渗漏与管涌堤段,全县尚有45处长128.216km。规划对堤基渗漏堤段采取填塘固基、修压渗平台、堤基灌浆等多种措施进行处理。
3、大堤当冲当浪整治。由于河流不断淤积,洪水不断抬高,河势不断变化,老的当冲当浪堤段尚未得到整治,新的情况又开始产生,全县当冲当浪堤段有140.19km,规划采取护岸、固脚的方法进行整治。
4、大堤涵闸整险。全县各堤垸大堤涵闸多达203处231孔,其中80%的涵闸为60至70年代修建。由于当时的技术力量和经济条件有限,一般结构简单,堤身在培厚后,荷载增加,多数已开裂损坏,安全稳定性能差;加上河流泥沙淤积,许多涵管口门已被泥沙堵塞,丧失设计功能。本次规划对尚存的30%病险涵闸进行整治、改造。
5、蓄洪垸安全建设。大通湖东垸新建安全区2处557万m2、安全台13处24.63万m2、避水楼39400 m2、安全转移公路35.5km;南鼎垸新建安全台12处、避水楼9600 m2、安全转移公路12km;和康垸安全台建设30处、避水楼34800 m2;南汉垸安全台建设25处、避水楼28500 m2、安全转移公路159km。总计全县新建安全区2处,建设安全台80处53.41万m2,避水楼112300 m2,安全转移公路206.5km。
(二)加大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为推进我县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加快实施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加强灌溉排水泵站更新改造,我县规划建设各类灌区244处,其中大型灌区4处,中型灌区23处,小型灌区217处。规划新建4处大型灌区包括安南灌区、藕池中支灌区、三仙湖灌区和大通湖东灌区,共新建渠系36km,改造灌排渠道219km,新建和改造渠系建筑物分别为245处和576处;规划新建23处中型灌区建设,新建渠系124km,改造灌排渠道436km,新建和改造渠系建筑物分别为471处和1256处;规划新建217处小型灌区建设,新建渠系415km,改造灌排渠道635km,新建和改造渠系建筑物分别为584处和1633处.新建小型水源工程178处432万m3,适当考虑建设部分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包括低压管道灌溉5.1万亩,喷灌面积2.4万亩,新建小型灌溉泵站35处1925kw,改建小灌溉泵站76处6080kw。
2020年前,规划在龚家港、冲口、又东、德胜港、德星湖等处兴建中型排涝泵站7处,装机12950kw,同时疏洗整治排水渠道6000km,整修加固排水涵闸420处。(1)中小型排涝泵站新建及更新改造规划。南县大型泵站更新改造已基本完成,2020年前,拟新建龚家港、冲口、德星湖3处中型排涝泵站;对苏河等17处中型排涝泵站工程进行更新改造;小型排涝泵站更新改造148处282台32240KW。(2)主排渠整治规划。全县大中型主干渠须整修长度368km,需要疏挖土方651.7万方,需要处险护坡整治的渠道长度104.5km;渠系建筑物配套改造涵闸502座。(3)支排渠清淤、整修、加固。渠道清淤431km,衬砌221km,渠系建筑物加固562处,改建292处,新建90处。
(三)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水生态文明是我县水资源建设的重要趋势,“十三五”时期,我们将以沟渠疏浚、河湖连通为重点,涵闸、泵站配套建设做补充,重点实施南县西水东调、南水北调和五七河连通以及垸内沟渠疏浚等工程,以实现县域内水系畅通、水源互补,充分开发和利用好水资源。改变我县以往水滞、水脏、水臭的局面。2020年前,规划兴建中小泵站12处装机8350kw,疏洗渠道340km,新建改造涵闸160座。
(四)强势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建设
南县城镇水源工程规划水源工程为三仙湖水库和南茅运河,供水范围为育乐垸及大通湖垸6个乡镇,供水人口60万人。总供水量7.7万m3/d,取水方式为机械提水,总库容10260万m3,其中兴利库容4480万m3。三仙湖水库和南茅运河供水保证率分别为95%和60%。
“十三五”时期,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将以提质增效以千吨万人水厂为主,科学合理地整合水厂,明确以各乡镇千吨万人集中式供水工程和县城自来水厂管网延伸,整合一批规模小、水质难达标的水厂。根据规划要求,南县2015年底全面解决农村居民58.21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2020年前拟提质增容规模在1000-3500吨/日集中供水厂20处。
(五)加强水利血防建设
2020年南县“十三五”水利血防规划治理措施包括四大项,主要是抬洲降洲、护坡、涵闸改造沉螺池建设等,具体如下:
1、抬洲降洲。消灭钉螺从源头开始,而抬洲降洲是水利灭螺的有效手段。规划育乐垸抬洲降洲50万m2,大通湖垸抬洲降洲47万m2,同兴垸抬洲降洲5万m2,南鼎垸抬洲降洲79万m2,和康垸抬洲降洲59万m2,南汉垸抬洲降洲75万m2。全县抬洲降洲灭螺总面积为315万m2,以控制钉螺的发展。
2、护坡防螺。硬化垸内有螺沟渠,育乐垸护坡4.0km,大通湖垸护坡3.8km,同兴垸护坡1.0km,南鼎垸护坡6.1km,和康垸护坡5.9km,南汉垸护坡6.0km,总计26.8km。
3、涵闸改造沉螺池建设。新建沉螺池25座。
4、改造工程。环境改造39处,改水工程137处,改厕工程61处。血防规划非工程措施,包括疫情动态监测2680亩以及健康教育12400人次。
五、 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南县水利规划是保障南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规划,受到了南县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为保障本规划顺利实施,南县人民政府成立了以分管县长挂帅的南县水利规划实施领导小组。协调水务、国土资源、城建、环保、农业、林业等各相关部门的工作,使各单位全力密切配合,积极推进南县水利规划的实施。
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将实行项目法人或业主负责制,由地方政府和各级水利部门会同财政部门负责项目规划、设计、管理和建设,督促落实工程建成后的管护,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地方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立法,确保水利筹资、水利工程建设、运行管理的法律地位。建立统一的资源水利建设、运行、管理机制,水利建设规划一经批准,相关部门和单位都要严格执行,不得随意变更。
(二)资金保障
建立稳定的投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根据规划安排要求,并结合项目分布情况,建立包括国家补助、省级补助、各级地方财政配套投资等多元化、多方位的投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保证项目有稳定的资金来源,为项目建设给予资金保障。
(三)技术和质量保障
加大规划及重点项目前期论证工作力度,对项目技术经济指标进行分析。工程设计将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工程监理、施工、质检等也要求具有相应资质。建立水利建设技术保障机制。加强水利规划及项目前期工作,重视水文、勘测设计、水环境监测等基础工作。积极探索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推广应用新工艺、新材料,促进水利建设和水利管理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