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4309210010/2021-1333256 | 发布机构 | 南县民政局 | 发文日期 | 2021-02-07 |
---|---|---|---|---|---|
信息类别 | 综合政务 | 公开范围 | 全部公开 | 公开方式 | 政府网站 |
索引号 | 4309210010/2021-1333256 |
---|---|
发布机构 | 南县民政局 |
发文日期 | 2021-02-07 |
信息类别 | 综合政务 |
公开范围 | 全部公开 |
公开方式 | 政府网站 |
身后之事,向来为国人所重。灵堂、哀乐、棺椁、坟冢,曾缺一不可。但2020年,湖南南县实现遗体火化率达100%。1月27日,湖南省委书记许达哲在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益阳代表团参与讨论时,便肯定了南县殡葬改革成效。南县殡葬改革经验做法,还被列入湖南省政府2020年重点工作综合大督查发现的全省23项典型经验做法当中,被省政府办公厅通报表扬。
死者与生人争地 改革迫在眉睫
南县地处湘北边陲、洞庭湖腹地,是人工围筑而成的湖区纯平原移民县,总面积1065平方公里,总人口70.2万人,人均耕地面积仅1.27亩。
过去农村居民土葬滥占耕地、修建豪华大墓、骨灰装棺再葬等现象十分普遍,特别是公路沿线、房前屋后墓碑林立。由于历史积累,散埋乱葬坟墓占地面积超过9000亩。
人多地少,偏又是农业重县,“死人与活人争地”现象亟待解决,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刻不容缓,破除丧葬陋习、树立殡改新风迫在眉睫。
以“零点行动” 为号向陋习冲锋
早在2016年,南县就制定了《南县2016-2020年殡葬事业发展规划》,但国人对死亡的理解根深蒂固,改变观念尤其需要时间。2018年末,《加快推进南县殡葬改革实施方案》出台,正式部署了两项“零点行动”,即从2019年1月1日零时起,全县党员、干部(含村干部)、行使公权力人员的遗体实行火化,提倡其直系亲属遗体实行火化;从2020年1月1日零时起,全县城乡居民遗体全部实行火化。两次“零点行动”,成了破除陋习的冲锋号,南县县委、县政府紧扣殡葬改革的目标任务,将殡葬改革、殡葬管理、殡葬服务等工作职责分解、细化,明确到各相关职能部门。县、乡镇、村三级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实行县领导包乡镇、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组长党员包户。2020年,南县还对乡镇提出了不添一座新坟、不出现一例违规土葬的考核目标。
修公墓发补贴 只为留地与后人
2018年,南县华阁镇裕阁村73名党员、群众代表联名向镇党委递交了一封倡议书,要求修建农村公益性公墓。次年5月,益阳市首座农村公益公墓在华阁镇建成并投入使用,建设面积26.1亩,能满足该镇近30年的殡葬需求,预计节约土地70亩。
南县并不富裕,在殡葬改革的投入是空前的。
为了创造条件让百姓接受殡改,南县出台《关于加强基本殡葬公共服务惠民补助工作的通知》,让老百姓从“殡”到“葬”都有惠民政策。南县免除了困难群众5项基本殡葬服务费用,鼓励生态安葬,除享受相关减免政策外,还给予一次性500至1000元补助。2018年至2020年,南县共减免、发放殡葬惠民资金855.03万元,惠及群众7239户,回收处置棺木5千余具,补助资金600多万元。
为全面推进殡葬改革工作,南县2016年10月投入使用新殡仪馆,馆内集悼念、火化、骨灰寄存和安葬于一体,树葬、花葬、壁葬等生态安葬一应俱全,可为丧属提供“一条龙”殡仪服务。全县12个乡镇修建12处农村公益性公墓达281亩,墓穴安装达4462套,且在修建时充分考虑人文自然和谐理念,实现“一处公墓就是一处公园”的效果。
据南县测算,使用公墓30年只需500亩地,这将节约8000多亩耕地。
群众内心认同 殡改成为新风尚
2018年9月末,南县新河口村党员许彩屏父亲因病去世,不做道场、不发路孝、不放鞭炮、遗体火化。当时选址于裕阁村的公墓建设还未启动,他就将父亲的骨灰盒先存放在家中,直到公墓建成。这事在群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纷纷点赞这一新风尚。
2020年3月31日,南县中奇岭村村民江某离世,享年85岁,按照老人生前遗嘱,丧事从简,不收礼金,不设灵堂,次日上午火化并落葬,整场丧事花费不到1.2万元。家中子女原计划开支的丧葬费用,将分别用于稻虾养殖和春耕生产。
2020年春节期间,南县中鱼口村72岁的村民汤某,特意交待回家过年的一儿一女,要全力支持政府的殡葬改革,表示自己百年后,愿将遗体生态葬,就在房前种一棵树作为纪念,并特此立下遗嘱。
自施行殡葬改革后,南县群众因丧事从简节省的费用,平均每例在3至10万元不等,过去家中“死不起人”的困境得以破解。如今,在南县城乡,广大人民群众逐渐转变了殡葬观念,越来越多人摒弃丧葬陋俗,接收移风易俗、厚养薄葬的丧葬新风尚,绿色殡葬、生态殡葬、文明殡葬的理念正为越来越多民众所认同,殡葬改革从过去单纯的政府推动,逐渐转变成社会的自觉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