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 ,我的良师

发布时间:2025-01-23 15:08 信息来源:南县人民政府 作者:丁益良 浏览量:
字体:

母亲 ,我的良师

 

倘若我年少时就有过我们那山旮旯里其他小伙计不曾有的理想和追求,我敢肯定,那一定是母亲手中那随处就地取材的小木棍、竹丫枝教我有的。我自小顽皮,在兄弟姊妹中最不乖巧,母亲手中的“育儿工具”数我用的最多,说是时常有“切身”体会也没有冤枉我。

及至启蒙入学堂,从百草园走进三味书屋,识字断文,慑于母亲的威严,把吃力当卖力,竟慢慢有些起色。母亲于每日劳作之后,与我一同占有家里唯一的煤油灯。母亲纳着鞋底,目光却时不时的落在我的笔和纸上,每有懈怠,母亲总说:人争一口气,佛增一缕香。我当时不甚理解,只觉得教室从学校搬到了家里,老师变成了母亲。但从母亲脸上的表情臆断,不比老师更容易对付,那一刻,我就知道,读好书是我的任务,于是,我便有了志向。

中学时期,我是正儿八经的学生,偶尔还得个奖状,这样的日子,总盼着早点放学,在回家路上跑的飞快,还没进家门便把奖状从书包里摸出来,气喘吁吁地呈给母亲,母子俩享受着那时节少有的快乐时光。读书一旦有了动力,感觉志向就更加真实,我已不用母亲再如放牛一样看着守着了,因为老师教了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恕我对母亲的无礼,在学问上,我听老师的。

要说几十年来次数不多的快乐日子,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算一次。在那个交通靠走、通讯靠吼的年代,送大学录取通知书上门是邮递员最乐意的差事,会赚到一家人最讨好的笑脸和离开时扯住衣袖不伸手留着吃饭的热情。唯有那个假期,我觉得时间长了,迫不及待想去上学。还记得背上行囊走出家门的那一刻,母亲丝毫不用酝酿感情,话未说,泪先流,走了百十米,过了小桥,母亲的哽咽听得出声音了,我摆摆手,示意母亲打转回去,母亲却走上来第一次彬彬有礼地抓住我的手,像是握手,却又跟我后来所有的握手都不同,这不同,唯有我晓得。

着急的走出家门,离开母亲,是我相信世人所说的人生有诗和远方,急切的想去看看,想去验证。现在想来,大学四年,只是身在远方,却未曾身经诗的浪漫,花的芬芳。后来的事,顺理成章,参加工作,结婚生子,清早离家,擦黑归家,努力过,奋斗过,彷徨过,挣扎过,喜悦少,遗憾多......

 人生的日子,不太经过,一晃五十多岁了,感觉一直在成长,却又一事无成,总觉得不遇,却又自知不曾怀才,于是释然。这期间,老师教了我十几年,母亲却教了我几十年,在教育我、影响我、操心我的工作上,七十八岁的母亲还未退休,这是母亲的终身职业。过去,我不曾怀疑自己曾怀雄心壮志,现在喜欢一个人读《百年孤独》......

回到母亲身边去吧!上个星期回家看母亲,感觉母亲老得有点快,头发花白,面容慈祥,我不知道是母亲老了才这么慈祥,还是自己也快老了才能感觉到母亲这般慈祥。我已变得如母亲当年送我出门上大学那般敏感,不敢正眼去看母亲,怕母亲看到平白无故的伤感。我说:老娘,您要保重身体,争取多活几年,我退休后来陪您老人家。母亲快乐得如孩童,连说:要得,要得,你退休了,我跟你去住,现在你要工作,我不“拖哒”你。我如母亲一样的满心期待,但与母亲不一样的是又满怀愧疚,工作以来,陪伴母亲的时间太少太少,还把幼时母亲培育出来的志向弄丢了,真真大逆不道。

我不知道今生与母亲还剩多少这种聚少离多的场面,我只想早点回去陪陪母亲。我说了几十年祝愿别人心想事成的祝福语,却从未如此较真,这一次,我虔诚地祝愿母亲和我:心想事成!

出来时,母亲站起身抓住我的手,重复着那句每次离家的现话:你要搞好工作,注意身体,你们在外面好我就好。我坐进车里,母亲还慢慢腾腾的送我,我让母亲打转回屋,外面风大。在我止也止不住的泪眼中,母亲的身影渐行渐远,依稀又见当年那个健壮威严却又一路哽咽着送儿上学的我的母亲。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