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茅运河工地生活杂忆 || 南县 马永森
南茅运河工地生活杂忆
马 永 森
1975年10月28日,南县开挖南茅运河的工程正式开工了。街头广播里每天播送着工地上各公社指挥部参战的人数及开挖工程的进度。社会上许多人都在纷纷议论南县历史上这一罕见的大型水利工程,十分振奋人心。可是,我当时所在的南县文艺工作队仍然置身事外,无人关心。我便向县文化主管部门的领导提出到南茅运河工地去参加劳动,体验生活。得到领导的认可后,我特意添置了一套钩子扁担,带了几件换洗衣服,便搭车赶往设置在三仙湖公社机关内的南茅运河指挥部。
在那里,我见到了曾在南县修建湘黔鉄路指挥部的老领导罗尚、胡德一等人,还有原来在文工队的同事刘治国,他也抽到指挥部政治部参与编印《运河战报》。我找他们了解开挖南茅运河的大体情况,也了解到我老家所在的沙港市公社工地就在三仙湖镇附近,便直奔工地而去。
流动的编外民工
我来到工地上,只见川流不息的民工兄弟们挑着满装泥土的箢箕,从土坑里往上奔走,穿梭交织,热气腾腾。工地上的广播不停地播送着革命歌曲,十分激动人心。我很快就找到了我老家滨湖大队所在的地段,我的两个弟弟正在工地上劳动。我二话不说,放下挎包,操起钩子扁担便加入他们的行列。有人问我肩上的功夫丢生了没有?我说这才几年啊?本生产队的人都知道,我1964年高中毕业回家后,经过几年劳动锻炼,挑两、三百斤的担子已经不在话下。公社、大队几次抽调我去参加文艺宣传队、当民办老师。我1970年9月底被抽调到湘黔铁路工地,1972年招工到县文艺工作队,这才几年,身上的功夫应该还在呢!
我先挑了一气土,每担都有一百三、四十斤,上的坡度还不大,基本上没问题。休息了一阵后,我就换成挖土,一挖三挑,也还手脚麻利,没有出现人等土的现象。中饭时节,炊事员将饭送到工地上来吃。全队工地上只上来了20多个劳力,分成三桌,菜是一大缽南瓜汤,一大碗炒白菜,再一碗火焙鱼炒辣椒。味道都不错,只可惜当时只有棉籽油吃,菜上面都是一层黑黑的油晕,劳累过后吃起饭来讲究不了那么多,能填饱肚就不错了。我对他们说﹕“我是编外民工,不要记工分,只混几歺饭吃算了。” 他们表示热烈欢迎。我晚上也跟两个弟弟挤在一床睡。
就这样,我在运河工地扎扎实实地劳动了三天。到第四天上午,沙港市公社文化站的辅导员胡志强到工地上采访,偶然发现了我,便不由分说地把握拖到了沙港市公社运河工地指挥所。
原来,每个公社指挥所都按县指挥部的安排,组织了一支半脱产的文艺宣传队,经常编排些表扬工地上新人新事的节目,在工地广播里播出或在工地上演出,以鼓舞士气,活跃工地文化生活。
我到那里一看,原来是徐春和、潘四喜等我原来在公社文艺宣传队一起工作过的老朋友。二话没说,就同他们一起商量编几个什么形式的节目,直到晚上才回本生产队的驻地就寝。晚上,我躺在床上思索,若要认真宣传开挖南茅运河工程的重要性,必须到指挥部去了解一些具体数据,才有针对性与说服力。
于是,第二天早餐后我就赶往指挥部。我找指挥部的老领导罗尚等人了解了有关情况,正准备离开之时,恰好遇到工地指挥长、副县长刘应元正欲出门办事。他问了我的来意,立刻对我说:“你来得正好,明天王美成书记约了我去了解运河工地的情况,我们要从头看起,每个公社的工地都要走到,你就跟我们一起去吧,作两天时间准备。明天早晨你在最北头的牧鹿湖工地等我们就行了。” 我当即应允,喜滋滋地离开了指挥部,赶紧到住地收拾好行装,马上搭汽车赶回县城。
跟随领导走工地
第二天清早,我背了个小挎包,带了简单的洗漱用品,在街头的食品店买了两个馒头,边啃边往运河工地走。等我赶到牧鹿湖公社工地,老远就看到王美成书记、刘应元指挥长正在与牧鹿公社指挥部的领导人交谈。旁边站着王书记的秘书李庆厚。见我走近,刘指挥长赶紧向王书记介绍:“这是县文工队的笔杆子马永森。” 王书记连忙说:“我们是在华阁公社就认得的老朋友了。” 确实不假,两年前,王书记以地委办公室主任的身份在华阁公社办点,我也在华阁公社深入生活,准备写一个关于农业机械化的戏,经常与他在公社食堂碰面,偶尔也有过交谈。他出任南县县委书记后,有次在县剧院开会的间隙,我恰好遇见他。他还问我关于农业机械化剧本的创作进度,特意要我把写的剧本《高歌猛进》送了一份到他的办公室。今天,他特意对我说:“欢迎你加入我们的队伍,看看南茅运河开工以后的具体情况。”
接着,王书记转身对牧鹿湖公社指挥部的负责人说:“走,一起去看看工地上的情况。” 于是,我们一行人从来来往往挑土的民工队伍中穿过。王书记一边走,一边挥手与民工们打招呼:“大家辛苦了!” 接着就询问牧鹿湖工地的出勤情况,有什么困难与问题?牧鹿公社指挥部的负责人一一作答,并表示没有什么困难,请县委、县政府的领导放心。
过了一阵,我们来到了九都公社的工地,这里工地上的情况有些不同,已经遇到了黄泥硬土层,他们开始用羊角锹代替锄头挖土了,其他地段可以一挖两挑,他们这里两挖一挑都赶不赢。王书记上前看到几位民工的手上都起了血泡,马上交待工地上的负责人,要赶紧去买些手套来发给大家。
等那位负责人派人去买手套后,王书记才带我们离开。
当我们来到武圣宫公社工地,王书记看到有个土坑里闲放着几件挖土、挑土的工具,便转身说:“指挥长,我们也来挑几担土吧。” 刘指挥长马上应允:“好哇!”接着,刘应元和李庆厚忙着挖土,王书记和我挑土。因为这段工地刚开工不久,挑的还是面土,不要爬坡上坎,一挖一挑刚好。我看王书记挑土的样子比较专业,知道他也是干过农活的。他关心地问我:“小马,挑得动啵?” 我马上回应说:“我也是农村出来的呢!” 他马上回复我:“嗯,看样子也差不多。”
过了一阵,听见有位民工在不远处喊:“童支书,县指挥部的领导来了呢!” 接着,一位个子不高、打扮干净利落的女青年来到我们面前,连忙说﹕“王书记、刘县长,要你们来挑么子土啰!” 李庆厚一见她,连忙向两位领导介绍说:“她叫童曙兰,童存国书记的女儿,现在是武圣宫公社兴农大队的支部书记。” 王书记一见,连忙说:“啊,不错啊!童书记的女儿也当书记了。” 接着,互相问候几句后,我们就被热情的童支书留在工地上用了中餐。吃的是喷香的锅巴饭,本来三菜一汤中已经有了火焙鱼,另外一盆辣椒炒肉估计是临时加的菜。我们四位不速之客都说吃得很好,只有童支书连连说得罪领导了,今后怕会挨父亲的骂。
吃完中歺,我们继续从一个个公社的工地上走过。说来也怪。据李秘书说,他并没有打电话通知,但每到一个公社的工地,都有该公社指挥部的领导在边界上迎候。王书记问他们怎么知道的,他们说:“工地上三万多人,人传人啊!县领导到工地来视察,这是头条新闻啊!”王书记纠正他们的说法,说:“只有你们每个公社都上足劳力,鼓足干劲,争取在冰冻到来之前开通南茅运河,那才是头条新闻呢!”
在天将快黑之时,我们来到了游港公社工地。游港公社的李书记与王书记商量,准备安排我们的晚歺和住宿。 此时,三岔河公社的陈书记急忙赶来了,不由分说地就要把我们拖到他们指挥部的住户家去用晚歺。并凭着自己资格比较老,直接安排游港的李书记:“你们工地上有两座大工棚,可以安排他们的住宿,准备明天的早歺。我那里是家户人家,都住满了民工,就安排领导吃晚饭算了。” 他说完拖着两位领导就走。弄得游港公社那位年轻的李书记无可奈何地说:“好好,就听你陈书记的安排。”
我们随着陈书记的指引,走进垸子中间一栋砖瓦结构的住房。只见客厅里一张圆桌上已摆满了鱼肉鸡等十多碗菜肴。看到这情况,王美成书记赶紧对陈书记摆摆手说:“这不行,这么丰盛不行!” 陈书记赶紧解释说:“这是住户家收媳妇,今天中午办酒席,因为我们公社指挥部就驻在他们家,我们中午在工地上就歺,住户特意为我们留的一桌菜。” 这时住户老人也出面解释说:“这决不是特意为接待县领导准备的,是你们恰巧碰上了我们家收媳妇这个喜期。你们这些贵客,平常请都请不来呢!” 我们仔细看了看桌上摆的蒸整鸡、扣肉、肉丸几样菜不是临时能赶工制作得出来的。再回看门上的大红对联、窗花等装饰,证明此话不假。王书记、刘县长赶紧向住户表示祝贺。我们一行四人和公社指挥部的几位负责人一同享用了这桌难得一遇的喜宴。
从那户人家出门,游港的李书记就赶紧来接我们。我们沿着田间小路走向运河工地旁的大工棚。当天,所有的民工都换班回家了,一个可以容纳200多人的四排床位由我们自由选择。李书记安排一位民工挑水来让我们洗脚后,王书记、刘县长及李秘书他们在一起听李书记汇报工地上的情况及下一步的安排。我听了一阵后,刘县长则安排我早点去休息,我也感到十分疲劳了,便找了一个角落的床位睡下,任他们讨论什么我也没管了。
第二天一大早,李书记安排我们洗漱与早歺后,我们四人又按先天的程序,一个个公社的工地逐一走遍。到达三仙湖镇时,我们在县指挥部用了中歺,又继续到后面几个公社的工地去巡察。直到下午两点多钟,看完了最后一个新安公社的工地,我们快到茅草街了。王书记心里有了底,他对刘指挥长说:目前的进度还不错,我们一定要在今冬雨雪天气到来之前,完成所有土方的开挖任务,否则就麻烦大了。刘指挥长马上表态:请王书记放心,按照目前的进度,我们一定能在雨雪天气到来之前,完成所有土方的开挖任务。王书记马上说:那就好,地委领导也十分关注南县这件大事。我们正在大堤上闲聊,县委办派的小车就开到了我们面前。地委办通知召开全地区县委书记会,王书记要在下午赶到益阳市开会去了。我也告别了刘指挥长,又步行回到了我家乡所在的沙港市公社滨湖大队工地,继续参加劳动。
工地辅导排节目
随着工地开挖工作的进展加快,全县各个行业都开展了支援南茅运河工地的运动,有发动支援工地送食品、送蔬菜、送柴火、送草鞋的……各行各业都行动起来,支援运河开挖大工程。县文化组也指示县文艺工作队、县文化馆,派出文艺骨干到各个公社工地文艺宣传队,帮助他们创作、排练反映本公社工地上的新人新事。指示县电影公司派出电影队到工地巡回放映电影,以活跃工地文化生活,鼓动民工的战斗精神。
我也得到县文化组领导方挽澜的指示,要我协助各公社文化站创作反映工地新人新事的节目,要做好在运河开挖竣工时集中汇演的准备。因此,我也与县文化部门派到工地的骨干欧长发、夏碧如等人经常联系,与各公社文化站的专干胡志强、易可、夏捷临等人一起研究,创作一些快板、说唱、弹词等歌舞类的节目,随时在工地上演出。当时,荷花嘴工地一个产子坪工段遇到大塌方,公社指挥部想出打桩固土等许多办法,集中几百劳力,奋战几天几夜才予以支付。我和欧长发、夏碧如几个人商量,据此编排了一个二十多人演出的舞蹈大战产子坪,演出效果十分精彩。在牧鹿湖公社工地,刘介文等几位老师编排的南茅运河战歌,效果也很好,受到民工和当地社员的高度赞扬。
文秘工作也帮忙
随着工地进度的加快,到了十二月上旬,指挥部秘书组就开始组织各公社汇报情况,准备发现一些典型,整理经验材料,在竣工总结大会上发言。几天之后,各部门、各公社就报上来30多个材料。经过秘书组仔细研讨,决定对其中20个典型材料修改、加工、提炼。时间紧,任务大,他们马上指派我修改两个典型材料。一个是华阁公社采用机械化施工的优势,快速提高了工地的进度,在全工地最先完成了开挖任务。另一个是沙港市公社滨湖大队充分发挥青年突击队的作用,战胜工地塌方、渗水、冰凌等困难,为全工地树立了样板工程。这两个典型都是我比较熟悉的单位。
在1973年至1974年两年中,华阁公社农业机械化在全省、乃至全国开始闻名时,我就在那里深入生活,住在公社农机站,拜郑师傅为师,还学会了开大拖拉机。对于农业机械化的威力十分钦佩。再加上他们公社机械化施工的文字材料,是由湖南日报社下放来的记者李军执笔,只将其中新闻报道类的语言加工改换一下,就顺利通过了。
至于另一个材料,是写沙港市公社滨湖大队发挥青年突击队的作用,这个更不用说。这都是我的家乡的一些知根知底的朋友啊。大队支书丁元福亲自带队,强调各生产队必须派青壮年上工地。他身先士卒,每天与大家泥一身、水一身的日夜战斗。他同时也要求后方必须把生活物资供应充足,要每个生产队的食堂必须把饭菜开好。这样贴心的带头人,自然能带出生龙活虎的队伍。我本人也曾在本生产队工地劳动了十来天,修改好这个材料也是我的应尽之责。我按时向秘书组上报了这两个材料,获得了他们的认可。
完满的结局
1976年元月4日,中共南县县委、南县革命委员会在南县剧院召开了南县南茅运河竣工总结大会。县委书记王美成作了总结报告,当听到王书记讲到这次运河工地移动了土石方1250多万方时,我不禁产生了联想。我家乡在大通湖滨,每到涨水季节,都要在湖堤上加筑一米宽、一米高的挡浪堤,以抵挡风浪的袭击。若把开挖南茅运河所开挖的土石方变成这种挡浪堤,就可长达1250多万米,相当于25000里路长。若按照伟人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来计算,就可绕地球3100多圈了!真不简单!接着,指挥长刘应元宣读了表彰单位名单。十多个先进单位和个人代表在大会上发言。晚上,县文化部门从全县各公社排练的节目中选拔的歌舞、曲艺节目相继上演,获得了阵阵掌声。
元月10日前后,县城坊间传出一条小道消息,说省委有关领导会乘飞机来南县巡视南茅运河。不管真假,我还是邀了县文工队几个朋友,搭班车到了三岔河河段,看到两边河岸上也来了不少人。开挖竣工后的南茅运河,岸线整齐延伸,河水上结了一层薄冰,在阳光的照耀下五彩斑斓,十分美观。
没过多久,忽然听到有隆隆的机器声音。有人指着天上叫喊着:看!飞机!飞机真的来了!
顿时,运河两岸一片欢呼声。大家都引颈向天,看着飞机缓缓地沿着运河上空由南向北飞去。有群小孩子也在河岸上奔跑着向北追去。我们同行的几个人则去车站搭汽车回家了。
第二天,我们听说飞机上来了一位分管农业的副省长和农林水系统的一些领导。据说对这个工程的竣工评价很高。
时间一愰,南茅运河开挖快50年了。以后又配套建设了延伸工程等等。这50年来,国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南茅运河两岸也越来越美丽、壮观。我们得为我们的家乡有一条全国排名第二的大运河感到骄傲!感到自豪!
我每次到外地旅游或从外出差回家,都要从这个美丽的画廊中经过,每次都会回想起自己也曾经为这个伟大的工程出过力,流过汗,心中也感到十分的慰藉。我们要为这个伟大的工程点赞!为伟大的南县人民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