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洲歌谣 源远流长|| 南县 彭佑明

发布时间:2023-10-11 20:09 信息来源:南县人民政府 作者:彭佑明 浏览量:
字体:

  南洲歌谣 源远流长

  彭佑明

  南洲歌谣,是诞生在洞庭湖腹地南县的一种民谣。南县地域,虽然建置只有128年,但有着5000年至7000年的文明历史。南洲歌谣,是南县古地域的人在劳动中将劳动呼声应用到生活中较广阔的范围,成为“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形式。古代的南县人,希望土堤土埂能安稳和巩固;希望水能归在低洼的湖河之处,不要泛滥;希望害虫不要危害庄稼,草木也要归到泽薮之地,不要在田里乱长;希望人们的爱情永远长青;希望生活能风调雨顺。虽然现在还未搜集到远古时代南县人的歌谣作品,不能像《诗经》三百篇一样反映出当时南县古地域人具体的生活,但不能否定的是,在南县古地域上生活的人们,也有《诗经》国风诗所反映的生活存在过。像汉乐府民歌《江南可采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谁能说地处洞庭湖腹地的南县古地域,就不能有如此的景象呢?假如将这首回旋反复、形象鲜明、音调和谐、文字活泼的民歌唱给今日湖乡南县的老人们听,他们一定会认为这是对他们年轻时的某种生活场景的反映。南洲歌谣《四季渔歌》、《鞭子一响开秧门》、《打硪歌》、《下雨是郎眼泪流》、《车水号子》、《党是东风咱是帆》等,正是南县古今地域人们生活的再现。

  南洲歌谣,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舜时的《南风歌》:“南风之薰兮,可为解吾民之温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南洲歌谣,就是传承的《南风歌》式的楚歌传统。南洲歌谣,在南县古地域的人群中,正是不断地与移民文化以及外来文化相融合,才发展成为具有各个时代特色的作品,充满着《楚辞》的遗风。南洲歌谣的传承,主要是民间歌手。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民间歌手,他们一代一代地自觉和不自觉地传承南洲歌谣,使南洲歌谣既古老又年轻,始终焕发出青春来。这些历代的民间歌手,不但保存和传承了南洲歌谣,大多数人擅长即兴创作,出口成章,对答如流,创造性地发展了南洲歌谣。正像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样:有的歌手可以连续唱几天几夜,真是“眼睛一眨一句词,嘴巴一张一首歌”,他们一边是活的“歌书”,一边又是传授民歌的老师,还往往组织群众性的民歌竞赛活动,为现代南洲歌谣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南洲歌谣,是南县古今地域上劳动人民的心声。《尚书·舜典》说:“诗言志,歌永言”。在民间,诗、歌、舞往往融为一体,它把志与情密切联系起来,是人们情感最生动的表达。汉代人总结说:“在心为志”,这足以证明歌谣不仅是个人喜怒哀乐的抒发,而且还包含着人民对社会重大事件的评议和政治抱负。特别是情歌,它是南洲歌谣中最为动人心神的作品,往往艺术造诣很高,情真意切,兴比多彩,是男女的心灵之花。在长期的封建社会压迫下,首先冲破禁锢和枷锁的,就是情歌。它是回击封建压迫的一种最锐利的武器,饱含着特有的大胆泼辣的斗争精神。流传到今天的南洲歌谣,也还有着丰富的内容。

  “山歌无假戏无真”,任何书面文学的产生,都不能取代民歌。因为这些作品产生于人民生活之中,是人民真情实感的表现,没有丝毫矫揉造作,是人民大众的“天籁”之声,心中怎么想就怎么唱,世界万物信手拈来,以至于诗人也不能不感叹地说:“真诗乃在民间!”

  南洲歌谣,还保存了人民的民风习俗。尤其是婚嫁歌、丧葬歌,充满着楚巫遗风,是南县古今地域人民婚俗、丧俗的反映,许多失传的东西,在这些歌谣中都有所保留和遗存。南洲歌谣,是语言的艺术,具有鲜明的地方性。民歌无不与其产生地域人民的生活习俗密切相关,它是研究地域历史和风俗的珍贵资料。反之,从现存的民族风俗中,又可以寻找到古老的歌谣踪迹,了解到人民的悲哀喜乐和历史的遭遇。胡适曾说:“我当然不看轻歌谣有民俗学和方言研究上的重要,但我总觉得这个文学的用途是最大的,最根本的。”他认为民歌不但在语言技巧上可以作为文人的范本,就是在感情的真实、思想的大胆两点上,也都可以叫今天的文化人低头佩服,还历数了诗三百篇,楚辞中的九歌,汉魏六朝的乐府等。

  同时,南洲歌谣还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诗歌的作用。“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事父,远之事君,多识鸟兽草木之名。”歌谣是一种施行教化的工具,是潜移默化的启蒙修身教材,能达到一种伦理道德巩固某种统治的目的。并且,歌谣还有着一定的审美作用和社会教育作用。歌谣的“兴”,就是“感兴意志”(《四书集注》)、“托物兴辞”(《诗传纲领》)、“引此连类”(《论语集解》引),使人产生美感和联想;“观”是从诗歌中可以“观风俗之兴衰”、“考见得失”;“群”是“群众相切磋”(《论语集解》),使社会中的人可以交流思想;“怨”是“怨刺上政”(《论语集解》),人民群众对统治者若有不满,可以进行政治批评。纵观历史,南洲歌谣这种社会政治教育作用和美学价值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苏维埃政权时期传唱的红色歌谣和社会主义时期产生的民歌,歌颂了苏维埃政府、歌颂了红军、歌颂了共产党、歌颂了人民翻身作主,反映了人民群众战天斗地的劳动热情和革命精神,值得我们今天予以重视和研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