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乡金秋走笔|| 南县 周剑民

发布时间:2023-09-15 20:04 信息来源:南县人民政府 作者:周剑民 浏览量:
字体:

湖乡金秋走笔

 

也许是洞庭湖的恩赐与滋润的缘故吧,一马平川的湖乡南县,一年四季都是那么色彩斑斓,充满生机,且不说春天的芳草,夏天的绿荷,还有那冬天的白雪,单从那秋天的景色说起,广袤的田野,就是-幅巨大的风景画,金黄的,浓绿的,绯红的,淡白的等,各种颜色应有尽有,而且调配得是那么协调,渲染得那么和谐,勾勒得那么有趣,铺设得那么自然。浑然天成,百看不厌。任何一位高明的画家,都不可能画出湖乡秋天的那种深邃,繁复,静谧。那种成熟的韵味,那种丰收的喜悦,那种生活的情趣。

那天,正是农民丰收节的日子,从吋时令上讲,已临近秋分,正是一年中秋收的开始,,广袤的田野,已是人头攒动,机器轰鸣。早起的人们,又开始了一天的忙碌。我也特地起了个大早,开着车,沿沱江西岸,一路南行。因为久雨初晴,太阳虽然升得老高,光照并不那么强烈,却有一种亲肤的感觉。蜿蜒的沱江已到了枯水的季节,滩涂裸露,秋草丛生,一层薄薄的晨雾,从江面上缓缓流动,仿佛给岸边的柳树蒙上一层轻纱。而那一丛又一丛的芦苇,因为有了雾的笼罩,就更见风致,刚抽出的芦花,象一面面小旗,在微风的吹拂下,在乳色的晨雾中揺弋,一些不知名的小鸟,一下子飞进树林,-下子又从芦苇丛里钻出来,立在芦花上,摇来晃去,象是在荡秋千。嘴里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好象是在呼朋引伴,抑或是因为早起,找到了一条虫子当早餐而沾沾自喜。总之,在没有人打扰的早晨,这一条河流,这一片树林,这一丛芦苇,都是鸟儿们的天堂。

车行四十里,便到三仙湖。这是一个百年老镇,是一个有许多民间故事和美丽传说的地方,可惜我没有太多的时间去打听,去搜集。只稍作停留,便驱车来到稻虾米加工企业今之香的生产基地。在田头的引水闸前,我遇到了基地的负责人,一位帅小伙,他姓陈,皮肤黝黑,目光如炬,笑容可掬。很健谈。人也随和。他向我介绍道,这片稻田有近1000亩,前年才完成土地平整,是每亩花上900元,从几个组的农民手里流转过来的。经过一年多的改造,投入资金500多万元,才建成了这片优质高产的稻虾田。现在,稻田四周的围沟已经落水,小龙虾早已捕捞卖完了,只剩了极少数在沟里越冬,准备来年春天产卵,育小龙虾苗。而种在田里的稻谷还没有完全熟透。金黄淡绿相互映衬交错,远远望去,就像一张映着图案的大地毯。我问其故,小陈介绍道,这是因为农田平整时,原有的耕作层泥土被刨平了,浅的肥力差一些,稻子就熟得早一些,厚的就熟得晚一些。等到全部变成金黄,就开始收割。只需用三四天的工夫。就可以收割完。我一边点头称赞,一边又指着田间一排排白色的杆子是作什么用的。小陈笑了笑说,它们的用处可大了。别看它们长相相近。但各司其责,各有所用,有的预报天气,有的监测虫情,有的装有稻谷溯源的摄像头,等等。都称得上是稻田“千里眼”和“顺风耳”。现代科技手段已广泛应用于田间地头之后,种田再不是一种单调重复,辛苦繁重的农活了,相反,成为了一种轻松简单,有味时尚的活儿了。真可渭“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听了小陈娓娓而谈的一席话,望着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我不由得发出一种感叹:田野芳香闻稻味,湖乡金色满秋情!

告别了金之香稻虾生产基地,我又抄取近道,跨过运河桥,来到了一个叫疏河的村庄。这里紧挨南茅运河,疏河与运河如同一对孪生兄弟,由北向南,并肩而行,只因运河水道畅通,公路宽敞,变得十分繁忙,而疏河却慢慢衰落了,退化了,变成了一条哑河。这里是南县乡土作家曹旦昇的故乡。他穷二十年的心血,写出了享誉文坛的长篇小说《白吟浪》。小说就取材于疏河周遭这片湖乡热土,其中的许多人物,虽是虚构,但大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原型或影子。比如许青山父子三闯洞庭,遭遇的奇闻怪事,夏菊秋和邢天喜的掌作农活,孙三老倌和银碗姐的剖鱼绝技,庞元春的踩脚眼捕鱼,吴桂桃的缝纫技术,黄满爷的“一线珠”绝活等,无一不折射出湖乡人民的勇敢机智,勤劳朴实,团结友爱的质朴性格和优秀品质。使书中人物既博采众长,概括凝炼,又有血有肉,活灵活现。这个村庄上世纪九十年代更名为育红村,后因这部小说的声名鹊起而改名白吟浪村。如今,这个村里当家的是一位女支书,叫吴美珍。谈到村里的变化时,她兴致勃勃地对我说,近几年,村里建起了村民休闲俣乐广场,疏河文旅风光带,清理了疏河故道。正在筹划请省里规划设计院的专家,按照“白吟浪”中所描绘的生活场景,精心设计,科学规划,打造出一个既彰显湖区特色,又具有文旅价值的美丽乡村。说这番话时,吴支书正对着斜阳,身后便是一望无垠的秋荷。秋高气爽,荷叶田田,莲花正举。斜阳,蓝天,荷叶,莲花,再加上一袭淡装的美女支书,构成了白吟浪村一幅绝美的湖乡风景画。

离开白吟浪村,时间已是下午4时,我又马不停蹄地来到浪拔湖镇的南红村。这是全省五彩稻的繁育基地。风吹稻浪,即将开镰。方正的稻田洒满阳光,长长的稻穗挤挤挨挨,赤橙黄绿紫,色彩纷呈。不用怀疑,今秋又是一个丰收季。说起五彩稻,老村支书严若明眉飞色舞,如数家珍。十年前,他观摩袁隆平院士在南县浪拔湖镇的超级杂交水稻栽培试验时,就学到了不少农业科技知识,也深受启发,于是,触发灵感,另辟蹊径,在村里试种五彩稻,开始时,只是小打小闹,种着玩玩而已,没想到,生产出来的五彩稻米一进入市场,就成了抢手货。省农科院的专家教授们闻讯后,还来这里实地考察,手把手地教村民如何选种,如何繁育,以及怎样加强田间管理等,不仅如此,还提供了紫稻,黄米稻等优质稀有品种,给他们栽培,使村里五彩稻的品种由原来的四五个,增加到十几个,产量也年年看涨。五彩稻培育成功后之后,严若明又组建科研团队,开始琢磨起五彩米的深加工的路子来。先后生产出以五彩米为原料的养生酒,营养餐等产品,一经问世,便闻名遐迩,前几年,中央电视台还来这里专门进行了专题报道。从此,南红村的五彩稻便长了翅膀,越飞越高,越飞越远了。

一天的采访下来,行车百余公里,穿行五六个乡镇。虽然有些辛苦,但很值得。如同进入一座艺术的殿堂,我看到了湖乡秋天里一幅最新最美的画卷!

 

                                                      者: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