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今追昔话厂窖 || 南县 曹妍
抚今追昔话厂窖
○ 曹 妍
清明后的厂窖春暖绿意浓、春耕正当时。成群白鹭在平阔的、刚翻过的稻田里或翩跹伴飞,或低头嬉戏,翠绿的秧苗在微风下摇曳生姿,金黄的油菜花与村舍、水网、道路交相交映,一幅碧水绕村、绿树成荫、生机盎然、宜居宜业的和美画卷正在洞庭湖畔徐徐展开。
往昔之痛,惊天大惨案
80年过去了,春和景明、一碧万倾的湖乡风光已难寻旧时容颜。三面环水的厂窖,因1943年那段惨绝人寰的屠杀,而被历史深深记住。沿着时光的长河,回望那段血与火的历史,依然山河肃穆,草木含悲。
“从前的日子苦得不得了,现在的日子幸福得不得了!”91岁的杨明芝老人说起现在的生活直叹幸福。“我有3个孩子,个个都生活得好,工作好,又孝顺。孙子们也各方面很好,跟过去的日子一个天一个地。”老人耳聪目明、身体健朗,回忆起那段历时三天的噩梦,依然热泪盈眶、悲痛万分。日军发动“江南歼灭战”后,整个厂窖垸军民不分、难民如潮,5万余人被日军合围。密集清脆的步枪声、哒哒哒的轻机枪声,夹杂着手榴弹的爆炸声越来越紧,孩童的哭喊声、女人的尖叫声、男人的哀嚎声,不绝于耳。一个桥洞,一条水沟,一片芦苇,都成了当年乡亲们躲藏求生的地方。杨明芝和父母逃过一劫,但娘家5位至亲却死在日军枪下。她总是一遍遍把这段历史说给年轻人们听,希望他们永远不要忘记这些罄竹难书的罪行,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清风吹了八十载,每一位幸存老人都像历史的哨子,时刻提醒我们勿忘历史。90岁的冯秋生老人至今也无法忘却亲眼看到的一切,每每想起,仍心有余悸。“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多的尸体,那么多的血,日本鬼子真的不是人啊!当我走在那布满血迹的大堤上,我全身都在颤抖。”那些魔鬼,在一片祥和宁静的土地上,猖狂肆虐地刻下了一道深深的凹痕,烧杀抢掠后扬长而去,杀害无辜百姓3万余人,烧毁房屋3000多间、船只2500余艘。厂窖几乎成了一座空城,原本清澈明亮的河流被同胞的鲜血染红,翻卷着悲壮和哀恸,流进南县人的血脉。这位鲐背老人走过风雨飘摇,历经生死沧桑,更加豁达坚韧。“国家财富人欢乐,胜过古代几千年;英雄豪杰造建业,玉成人民乐逍遥。”他提笔写下的这副对联是对饱经磨难、蝶变新生的厂窖的写照。
盘马弯弓成旧事,今朝已是换人间。拂去历史的尘埃,如今的厂窖绿堤漫漫,微波澹澹,排排新垄,无垠沃野,承载着洞庭儿女的乡愁与希望,激励着我们不忘国耻,团结奋进,积极向上。
今日之貌,风光铺锦绣
80年,在历史长河中如白驹过隙,在厂窖的发展历史上却是浓墨重彩。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厂窖镇以产业为支撑,以生态为底色,以文化为引领,以民生为根本,款款迈进乡村振兴新征程。
富饶丰厚的资源宝地。厂窖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是一个三水环绕、形如半岛的乡镇。舒缓的松澧洪道蜿蜒而过,端视两岸人家寻常的烟火,像是古老岁月的绵长回声,在露水凝重的黎明,在奔涌而来的黄昏,憧憬丰收满盈的愿景。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厂窖人民在这片土地上创造出辉煌灿烂的农耕文明;如今,建设现代农业的机器轰鸣声响彻大地。传统农业与特色养殖多元融合,稻虾、稻蟹、稻蛙等模式实现一田双业、一水两用、一季多收。棉麻粮油、果蔬菜苔、特色中药材,形成“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绘就欣欣向荣的致富之路。拔地而起的高楼,鳞次栉比的厂房,弹奏着进步的乐章,金谷丰米业、谷得粮油等农产品加工企业逐年壮大,实现年产值超亿元;建连劳务、栢诚手套厂、圣鑫木业等企业蓬勃发展,为镇域经济积蓄充足的动能。
如诗如画的生态绿地。水潮为湖,水落为洲。有了水的丰盈与消瘦,厂窖的风光更为绮丽。白鹭、白鹳、白天鹅云集洲滩,中华鲟、江豚、胭脂鱼腾空跃翔。漫步天星洲,春天柳絮弥漫,芦笋青青;夏天草长莺飞,苇海浩荡;秋天稻菽飘香,千里尽染;冬天水天一色,天地茫茫。闲步村舍,几缕春风、几场春雨、几日春阳,金黄的油菜花星星点点,层层叠叠,肆意开放在田间地头、房前屋后,缠绵成一幅色彩亮丽、淡雅空灵的田园画卷,又像一匹流淌着的锦绢,随意铺陈出29000余亩花海。信步厂西通道,春华、夏趣、秋实、冬韵,依次流转,樱花红陌,荷花红湖,枫叶红林,梅花红枝,空气里弥漫无尽的芳香。一步一景一画卷,移步换景画中游,如今的厂窖荣获全省最美乡镇、省级卫生乡镇、省级双文明建设乡镇等多项荣誉,用自然生态之美、乡村宜居之美诠释洞庭新风貌。
相因相生的爱教基地。蜿蜒逶迤的藕池河汩汩而下,以博大的胸怀滋润着98.38平方公里的厂窖大地,让3万多父老乡亲享受她慷慨恩赐的富足文明,领略她厚重悠远的人文积淀,亲历她与时俱进的风采活力。厂窖惨案纪念馆内,松柏常青、骄杨永存,纪念碑巍峨耸立、庄严肃穆,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缅怀参观。结合厂窖古镇、厂窖渔火、厂窖民俗等特色资源,建设以地下党员汤载福为主题的英雄广场、雕像及故居,民俗文化与历史事件点线结合、连点成线,打造出一条精品旅游线路。悠悠岁月,三十载治水护安澜,三十载兴水润民生,1998年抗洪抢险中“洪水高一寸,子堤高一尺”的誓言依然回荡在洞庭湖畔。邓德安、刘光辉老师在这一方写满故事的天地里泼墨成画,弦乐队、军鼓队、地花鼓队在这一片充满希望的沃土上高声吟唱。厂窖镇先后被授予湖南省研学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群众文化艺术之乡等称号。
宜居宜业的民生福地。近年来,厂窖镇始终坚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全面改善城乡居民生活物质条件。一条条水泥路蜿蜒向前,一排排房屋整齐排列,一面面文化墙振奋人心,从碧水美到村居美,从环境美到生活美,从农业强到百姓富,厂窖正演绎着产业兴旺经济美、乡风文明和谐美、乡愁记忆人文美、绿水青山生态美的乡村振兴协奏曲。投资326万元完成1700余户改厕任务,投资100余万元改善全镇人居环境,西福村、汀合洲村成功创建“六个一”示范村;城南村、西福村荣获省百岁健康示范村。以党建引领“趟路子”,西洲村、肖家湾村农机合作社铺就集体经济“新路子”,拓宽农民增收“钱袋子”。今日厂窖,站在历史的新征程,展现出日新月异、蒸蒸日上的勃勃生机,望得到山水,也见得到产业;记得住乡愁,也看得到奔头。
未来之路,奋楫扬帆远
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更迷人。今日厂窖,生态环境日趋和谐,新型工业化提档加速,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经济发展跨越前进。
站在新的起点,厂窖镇党委、镇人民政府带领豪迈自信、勤劳奋进的厂窖人继往开来、扬帆远航,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上,书写更加绚丽的华章。做强农业,延伸稻虾、稻蟹、中药材、蔬菜等产业链条,谱写一曲春赏花、夏品虾、秋摘果、冬尝鲜的四季欢歌。做强工业,立足本地优势引进一批附加值高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奏响工业强镇、项目兴镇的时代强音。做活文旅,深耕厂窖历史文化,创新开发生态观光型、乡村体验型、民俗文化型旅游产品,用心用情讲好厂窖故事。做优福祉,擦亮村村优美,家家富裕,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的民生底色。
滔滔河水,流淌着八十年的沧海桑田;悠悠乡情,印证着时代变迁的发展足迹。厂窖,这座洞庭腹地的鱼米之乡,负着历史的重任,在新的时代征程中,乘春光、迎东风、过顺水,不断开辟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