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走就走游神农 || 周剑民
说走就走游神农
周剑民
说来也怪,今年江南的仲夏,阴雨连绵,低温潮湿,看不到半点热的影子,“梅雨”似乎格外眷恋这方土地,长期盘踞,赖着不走,推迟了近一个季节。然而,临近立秋,老天爷的凶相便露了出来,太阳炙烤,大地流火,全然没有了半月之前那副温柔的面孔。把人们一个个热得象洗桑拿,蒸得如同刚出笼的馒头。
“这样的鬼天气,最好去神龙架,那里可是个避暑的好地方。”几个驾友在微信群里一吆喝,都不约而同地背起行囊,来了一次说走就走的自驾游。
从县城出发到神龙架,有足足500公里的路程。车过长江之后,山就开始多起来,路也由高速公路变为省道和县道。一进入神农架地区,就峰回路转,山道弯弯,车速由每小时百公里骤降至三十公里。直到傍晩时分,我们才在神农架的木鱼小镇安顿下来。
出发前,有经验的朋友告诉我们,神农架山高林密路险,平均海拔接近3000米,必须好好休息,养精蓄锐,才能上山。趁着住下来的空余时间,我抓紧做了一下关于神农架的功课。
神农架地处湖北西部边陲,东连荆襄,西通巴蜀,南依三峡,北枕武当。总面积3232平方公里,境内最高峰神农顶为3106.2米,有华中屋脊之称。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有“天然氧吧” 的美誉。夏季平均气温不超过30度。不仅如此,这里还有数不清的奇山异谷,奇水异泉,奇花异草,奇树异木,奇禽异兽,奇洞异穴,奇景异观等原始自然风貌。尤其是“野人之谜”,更是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被称为世界三大悬疑而享誉中外,引得四方游客和探险家们纷至沓来,络绎不绝。
也许是初入神农架的兴奋,抑或是养成了早睡早起的习惯,天刚亮,我就起了床,趁着还挂在山尖上的晓月,沐浴着清凉的晨风,我沿着和小渓相伴而行的山路,闲情信步。头上掠过的是山谷垂下的枝条,耳边回响的是欢快的溪水声,鼻子吸进的是湿润甘甜的空气。好一个神清气爽的早晨!
吃过早饭,卯足精神,我们就向最高峰神农顶进发。车在绿荫如盖的盘山公路上穿行,就象捉迷藏一样,大家显得格外地小心谨慎。不到30公里的路程,跑了近一个小时,早就看到了的神农顶,不知转了多少个峰,绕了多少道弯才到达。
神农顶位于景区的核心区,面积达360平方公里,占到整个神农架林区的十分之一。这里群峰巍峨,山峦迭翠。峡谷如神雕,绝壁犹斧削。除了古木参天,怪石嶙峋外,景色也是变幻莫测,气象万千。上山还是艳阳高照,到达峰顶时,却又变成了云雾缭绕。真可谓“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这里除了有华中第一哨之外,还有神农谷,板壁岩,金猴岭等精品景点。华中第一哨建在神农顶的制高点上,我们登高望远,顿觉凉风扑面,冷气飕飕,方圆百余里的重山峻岭,尽收眼底。不仅如此,在这里值勤的武警消防战士告诉我们,它还是湘鄂川渝等周边几省森林防火与救援的“千里眼”。在神农谷,我们看到了危峰兀立,壁挂千仞的自然奇观。板壁岩属于发育完整的喀斯特地貌,这里的山石各具形态,如金鸡报晓,雏鹰接食,野人相约,群英聚会,金猴拜佛等,维妙维肖,仿佛呼之欲出。据说当地的山民在这里还多次发现"野人"的足迹,科学家更是发现了“野人”的毛发和粪便等,可惜我们在这里什么也没看到。在金猴岭,我们参观了野生动物救护站,一睹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丝猴的芳容。这些原本在深山密林中栖息繁衍的精灵,被人救护豢养后,虽然少了生命之虞与果腹之忧,但也失去了自由。我们观赏之余,也生怜悯之叹。
如果说神农顶有伟岸之雄的话,那么大九湖则独具阴柔之美。大九湖地处神农架腹地,四面高山环绕。湖与湖之间,溪水潺潺,淸流宛转,积聚成湖。湖因至九,遂名九湖。虽曰为湖,以我们的眼光来衡量,充其量不过江南水乡的水塘而已。但因其高峡出平湖,又借高山为围屏,以流水为映带,则身价倍增,是水塘无可比拟的。大九湖延绵十几公里,风光旖旎,景色宜人。有“高山盆地”和“天然牧场”之称,并且还是不可多得的动植物的“基因库”。纵观大九湖,其精华之美集中在四、五、六三个湖。这些湖不仅水清面广,而且水草丰茂。山成青黛色,湖岸多妸娜。我们行走在湖边的栈道时,正是斜阳朗照,水笼轻纱。只见湖中白帆点点,水鸟群飞,好一幅生机勃勃的群湖水墨画,我连忙拿起手机,飞快地拍下了一帧帧美妙的图景。
到了神农架,神农坛是不可不去的。与神龙架的其他自然景观相比,神农坛显得别具一格。更多的是人工打造的历史遗迹,主要是为纪念神农炎帝而专门修建的。这里集中展示了华夏始祖神农氏的业绩与功德。相传神农氏为治民众疾病,跋山涉水来到神农架采药。莽莽群山,路途艰险,神农白天“架木为梯助攀援”,晚上“架木为屋避风寒”。采药大功告成之后,天帝被神农造福生灵的行为所感动,派仙鹤接他升天成仙。因高树遮掩,神农又“架木为坛升仙天”。因此,神农架即由神农氏采药“架木为梯”、“架木为屋”、“架木为坛”而得名。至今,神农坛的周围还保留有“百草园”、“百草冲”、“百草坪”、“百草垭”等许多与神农密切相关的地名。当地老百姓对神农采药的故事都耳熟能详,成为代代相传的佳话。
神农坛按帝王陵墓的规格建有炎帝的祭坛。远远望去,可见神农塑像高大雄伟,庄严肃穆,双目微闭,似乎在思索宇宙奥秘。它以大地为身躯,头像高21米,象征中华民族在21世纪蒸蒸日上,宽35米,与它的高加起来共56米,标志着56个民族的大团结。祭坛外围的五色石,分别代表着五行,即金、木、水、火、土,内方外圆,即有天圆地方之意。祭坛的两侧,用壁画记录着远古神农氏的功德,即降牛以耕、焦尾五弦、积麻衣葛、陶石木具、原始农耕、日中为市、穿井灌溉等。从祭坛脚下登上坛顶,共有243级台阶,我怀着虔诚的心,双手合十,调整呼吸,拾级而上,一鼓作气,登上坛顶。在神农雕像前顶礼膜拜,以感谢他的布施广泽之恩。
与神龙坛相距不到二十公里的老君山上,座落另一个著名的风景区——天生桥。顾名思义,天生桥是天生的,我们姑且把它当作是太上老君的杰作吧。或许太上老君只是这座桥梁的总设计师,而炎帝神农氏才是桥梁的实际建设者呢。
进入天生桥景区时,需要穿过当地土著巴人的八卦阵。八卦阵由几根光秃秃的树桩组成,既简单明了,又玄机处处,让我们很难从中找到有关天生桥的蛛丝马迹,更不用说巴人部落的传奇和巴文化的底蕴了。绿树掩映中的巴人茅屋扑朔迷离,这里还是原生态的部落,仿佛如世外桃源那样纯净。走进茅屋前,还要穿过一座吊桥,才能真正到达巴国的领地。所有的游人走进去,都必须在这座吊桥上晃荡一下,把身上的一些尘土,把心里的一些俗念全都抖落出来。或许是我们这些人的尘缘太重,老天爷害怕晃晃桥还抖不干净,所以还要用天生桥的溪水帮我们冲刷一下。如此一来,我们的心灵就变得更加宁静,更加虔诚。越过巴人寨后,我们仰头一望,便可看到“天生桥”三个大字摩写在 一块貌似龙头的大石崖上,相传为唐代大诗人李白的真迹。巨大的石壁上有一天生的崖洞,呈倒挂的葫芦状。水流从上游一路奔驰,经过洞口时,喧泻而下,形成宏伟壮观的飞瀑。不绝于耳的轰鸣声,以及飞流撞击山崖形成的飞沫,无不时刻都在提醒着我们,天生桥既惊又险,且走且留心。其实一座桥因一个洞而得名,只能算是机缘的巧合,并非造物主的本意。炎帝神农氏在这里为我们开凿一个洞穴,只是想让我们从中能够偷窥一下神农架的秘密,没想到我们都参不透其中的玄妙,舍本求末地把注意力集中到了那座外形似拱桥的山梁上,还美其名曰“天桥飞渡”。其实,这座充满禅意的天桥,又有几人能够真正度得过去呢?好在我们皆不是得道的高僧,只是匆匆的过客。至此一游,心遂一念,印证古人的那句俗语:到清净地,生欢喜心。
不知不觉之中,神龙架的三日之斿很快就结束了。如果说神龙架是一本山水之书,那么它的神奇厚重,多彩多情,是永远也读不完的。仓促之间,我们仅仅打开了扉页,流览了目录。好在山水依旧,来日方长。美丽的神龙架,请记住,我还会再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