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起义队伍中的靓丽风景 ||彭佑明

一一南洲女杰周铁忠和女战友们

发布时间:2020-07-27 16:44 信息来源:原创 作者:彭佑明 浏览量:
字体:

八一起义队伍中的靓丽风景

一一南洲女杰周铁忠和女战友们

八一南昌起义队伍中,有一道靓丽的风景,她们就是活跃着的那支英姿飒爽的女兵队伍。周铁忠她们那些女兵们,冲破了封建传统的牢笼,参加到人民军队中来,和男兵一样冲上硝烟弥漫的战场,或宣传、或救护、或通讯联络、或协助管理财务,为了战斗的胜利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在人民军队中留下了一抹不可磨灭的亮丽色彩。

凡在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里参观的人,都见过这样一幅珍贵的照片:照片上的人,头上挽着一束凤尾巴,齐耳的短发在大檐帽下松散着,腰间束着皮带,绑腿打得规整自然,既有军人的飒爽英姿,又有女性的柔美姿态,她们就是人民军队中的第一批女兵。南县人周铁忠就在这个队伍里。当时她担任救护队队长。周铁忠等这些女兵们大部分是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员(黄埔军校第六期学员),少数是廖仲恺夫人何香凝创办的妇女训练班的学员,总共有31人,有三人只能考证到姓。她们是:周铁忠、彭猗兰(安琳)、彭援华(彭文)、胡毓秀、谭勤先(谭乐华)、王鸣皋、褚志元、曹泽芝(曹诚)、杨庆兰、周开壁、陈觉悟(陈夷坚)、孙革非、方晚成、肖凤文、肖影子、黄厚吉、苏同仁(李慧)、何柏华、陈兆森、高牧之、袁德俊、文曼魂、肖凤仪、张仁、吴志红、陈紫(关毓华)、马玲、张文明、谢某某、洪某某、熊某某①。

(一)女生队的创立

女兵能在当时的中国社会出现,的确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周铁忠经稻田学校校长徐特立批准同意,报考黄埔军校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她离开家乡汉寿周家洲(后划入南县)独自去长沙稻田学校读书,就冲破了重重阻力,最后在教书的父亲勉强支持下得以成功。她曾动情地说,当时妇女离开家庭去上学已是少见,更不要说去当女兵了。几千年封建积习很深的中国社会,可以说人们是以诧异的眼光来看我们的。曾任女生队指导员的彭漪兰说:“女生们决定来报考、离开家庭、录取后报到,穿上学兵的灰色军服,参加庄严的典礼,和男生一样进行正式训练,剪发、背枪、列队走在武汉三镇的大街上,唱着革命歌曲,喊着反帝、反封建、反蒋口号,刷标语,散传单,做演讲,演话剧,进工厂宣传……这些都是女兵们从前做梦不曾想到的新鲜事。②”

周铁忠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女生队中入党较早的党员。在军校培训妇女骨干成立女生队,是黄埔武汉分校的创举,共产党在女生队的成立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分校政治总教官恽代英曾对女生队负责人说:“办女生队阻力很大,丁惟汾(国民党右派)等人反对,封建势力拼命阻挠,守旧的人也不赞成。我们党下决心要在军校培训妇女骨干,毕业后参加领导中国妇女翻身解放的斗争。你们的责任重大,你们要努力呀!”

周铁忠等女生加入了女生队。队里先后招收213名女生,有穷苦的学生,也有小康人家的女孩子,还有家境殷实的小姐,大都受过中等以上的教育,年龄最小的只有十五、六岁。其中,有姐妹、姑嫂,甚至还有母女。很多人在之前就已经参加过反帝爱国运动,也有相当一部分是为了逃避封建婚姻而来的。但她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敢于冲破封建藩篱,投身到革命洪流中去。1927年2月12日,军校举行了开学典礼。周铁忠回忆说:宋庆龄、代校长邓演达等出席了开学典礼。之后,女生们便开始了严格的军事生活。

不管天气如何,每天拂晓,起床号吹响,周铁忠与女生们必须在十分钟内梳洗整理完毕,到操场跑步。一些缠过足的女生也咬牙坚持,最终跟上队伍。除了课堂上的《步兵操典》、《射击教范》、《军中勤务令》等理论学习外,女兵们还进行各种室外操练。她们手持笨重的长枪,奔跑在崎岖的山道上,像男兵一样喊着“冲呀!杀呀!”。③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周铁忠与部分女学员便跟随叶挺、贺龙的部队来到南昌,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

(二)战场上的飒爽女兵

为了参加八一起义,周铁忠和女学员们顶着酷暑,从武汉赶到南昌,积极地投入了战斗。她们有的刷标语,有的扎担架,有的端枪拿刀,和男兵一样冲上硝烟弥漫的战场,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

1.不分昼夜,救护伤病员

周铁忠在回忆录里说,她在八一南昌起义和南下过程中担任救护队队长。亲历了南昌起义的彭猗兰也回忆道:起义时,她和卫生队的同志们穿梭在各处战场间,一边做宣传鼓动工作,一边抢救伤员。“看到什么就帮什么,无论是谁的命令,只要为的是起义胜利,大家都会冒险拼命做好。”

起义胜利后,中共前敌委员会打算把女兵们留在原地,转入地下工作,但周铁忠等女兵们坚决要求随起义部队一起,踏上南下的征途。然而,南下的途中医疗设备十分简陋,药品供应不足,医务人员缺乏,女兵们虽然沿途学会了一些简易的医疗常识和包扎方法,但对重伤员就很难应付。周铁忠感到压力很大。一同的胡毓秀在她写的《第一批女兵》中回忆说,“本来有些伤员需要及时开刀将子弹或弹片取出,才能有好转的可能,但事实上却办不到,我们只好每天为他们换换药,减轻伤口腐烂的程度。再加上那时天气的炎热,疫疠流行,不少伤员除了战伤,又染上了流行病。因此,我们的护理工作就更紧张了,简直是昼夜不分地进行。④”

周铁忠冒着生命危险奔忙在队伍的前前后后。另一位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的女兵杨庆兰,在战场上为了抢抓时间救助战士,常常将生命置之度外。一次,一颗子弹差点击中她的头部,万幸的是子弹只是将她的帽子打落,她却顾不上害怕也没有去捡帽子,仍继续工作;一个体重100多斤的伤员,她背着上山下山跑几里路,从不叫苦喊累。1927年8月24日,起义军先头部队与敌钱大钧部在赣州会昌附近发生激战,由于后续部队未能及时赶到,加上弹药缺乏,部队伤亡很大。到了下午4时左右,部队准备撤离。突然,杨庆兰发现不远处长满杂草的田沟里隐隐约约躺着一个人,她走过去一看,一个身着背心、穿着短裤的人躺在草丛里(负伤后,陈赓为避免敌人搜查口袋而特意脱掉制服)。仔细辨认,竟是二十军第三师第六团一营营长陈赓!陈赓当时左腿两处中弹,膝盖骨、脚腕骨被打折,血流不止,把田沟里的水都染红了,一时昏迷不醒。杨庆兰来不及细想,一把背起陈赓,急忙往山下走去。很快,天就全黑了,她仍步履蹒跚地前行,汗水浸湿了杨庆兰的衣衫,可她咬紧牙关,竭尽全力,最终将陈赓送到医护所。陈赓后来拄着棍子艰难的行走。周铁忠细心地有五六天陪在他的在右,为他换药包扎。一次在战场上,周铁忠准备冲到前面山上去救护,陈赓说:铁大姐,不能去,那里是敌人了。周铁忠笑着说:我忙昏了头。还以为是自己的队伍呢。后来,当陈赓在上海从事秘密工作遇到杨庆兰时,陈赓还笑着说:“感谢你救了我一命,一个女孩子真不容易!多了不起啊!但不知道铁大姐现在哪里?”多年以后,他们相互见面时,陈赓仍提起杨庆兰的救命之恩和铁大姐对他的护理,他们之间也一直保持着深厚的友谊。

2.抽空排戏,活跃行军生活

周铁忠救护队在照顾伤病员的过程中,女兵们在连续工作几天几夜的情况下,还为了给伤病员缓解痛苦,替他们解闷,设法将一些历史故事给他们听。每当伤病员听到《三国演义》中关公刮骨疗毒、梁山好汉被逼造反的故事,都一个个感动极了,身上的伤痛也似乎减轻了许多。而看见轻伤的同志能自由行动,重伤的同志伤情有所好转时,周铁忠和女兵们内心也有抑制不住的喜悦。

丁:

另外,周铁忠等女兵们还抽空排练一些鼓舞斗志的小戏,活跃行军生活。在排练过程中,女兵们都很投入。演出时,士兵们也看得入神,纷纷赞不绝口。虽然演出所使用的道具很简陋,但演出的效果却非常成功,加深了大家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痛恨,坚定了大家的革命意志。行军路上,走过一峰又一峰,崎岖的山路好像没有尽头,有的人山于身体支持不住,逐渐有了睡意,常常队伍一停下来就打起盹来。此时,女兵们就敞开嗓门,唱起了热情奔放、唤起力量的歌。周铁忠她们最爱唱的歌是《少年先锋队队歌》:“走上去呵,曙光在前,同志们奋斗;用我们的刺刀和枪炮开自己的路……”唱着唱着,一会儿就汇成了大合唱,雄壮的歌声,此起彼伏,震荡山间,冲破了黑夜的沉寂。

周铁忠女兵们的表现还曾经得到周恩来的赞赏,他说,“女将们,你们这一路表现得很不错,又勇敢又有毅力。等我们打到广东站住脚以后,派你们到苏联去深造,专攻军事。”他还勉励女兵们说,“将来革命发展了,要做的事情多得很。这一路看得出你们女同志能够和男同志同样过严格的军事生活,将来也能和男同志一样担负重要的革命工作……”

3.勇敢斗智,危险面前毫不退缩

周铁忠等女兵们,不仅在后勤工作中兢兢业业,在战场上,在敌人面前也毫不退缩,用智慧和勇敢赢得男兵们的崇敬。

如:女兵谭勤先与起义队伍行进至抚州宜黄时,部队驻扎在城外的一座破庙附近休息,庙四周没有围墙,被高低不齐的树环绕着。谭勤先被安排站岗,忽然,听见一阵阵脚步声,她便警惕地蹲下身子观察情况。原来,一小股携枪的军人正从西面走来。怎么办呢?时间不允许她多想了,因为他们已经拐进了小路,向谭勤先的方向走来。谭勤先当即以当天的口令试探对方,一连问了三次,对方都毫无反应。她认定这就是敌人,决不能放跑他们!于是,她一面招呼着破庙附近的战友,以此来震慑敌人,一面以恐吓的口气大声喊道:“缴枪!否则我叫同志们出来打死你们!”由于敌人在暗处,看不清我军有多少人,听到谭勤先的这一声喊便顿时慌了手脚,一个个都把枪栓卸下来丢在地上。谭勤先把他们押进破庙,一数,整20个,队友们在吃惊之余都给谭勤先投去了敬佩的目光。但是,出于对同志的关爱,支部书记王海萍批评了她:“为什么不早来报告?要你一个人冒险,万一你被敌人杀了,我们还不知道呢,以后千万不能这样冒失了。”周铁忠也告诫她:以后马虎不得。尽管如此,战友们对她的果敢举动竖起了大拇指。

4.坚定信念,永远跟党走

1927年8月5日,起义军离开南昌,大军浩浩荡荡地向赣东方向进发。沉浸在起义胜利的喜悦中的周铁忠等女兵们准备随部队出发,即使是部分有病在身的同志也坚定地要求要跟着部队走。那时,正值三伏,烈日当空。每个女兵身上都背着自己换洗的衣服和毯子,身体强壮一些的女兵都背着步枪,弹带里的子弹都满满的,乍一看简直看不出是女孩子。周铁忠力量大,常帮人背拿东西。据胡毓秀回忆:“女兵王鸣皋,身材瘦而高,脚是曾经缠过又放开的,但是她非常勇敢,又能吃苦,行军中数她背的东西多,什么苦事她都跑在前面。”

周铁忠回忆:在后来的战斗中,王鸣皋、胡毓秀和谭勤先三人曾与部队失去联系,在厕所里潜藏了整整一星期。期间,每天都有专人给她们送来两顿糙米饭。虽然日子很难熬,但女兵们却保持着乐观的情绪,从没想过要脱离党的队伍。谭勤先还笑着安慰另外两个人:“你们别那么愁眉不展呀,战国时期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谁不知道呀,今天,我们共产党人更要经得住困难的考验。我们一定要坚强活下去!”后来,医院的医生告诉她们,医院里收容的都是作战双方的伤员,其中大部分是她们自己的伤员,如果她们愿意的话,可以暂时在医院里做看护。三个人感到既高兴又难过,难过的是她们与部队失去了联系,看不见许多朝夕相处的同志和战友,欢喜的是她们在困境中又得到了好心人的许多帮助,现在又能继续为同志们工作。从那天起,她们就在医院中精心地照料着自己的伤员同志。后来在红十字会的帮助下,三人才得以离开医院,重新回到党的队伍中。

5.花絮和补充

(1)女兵花絮

周铁忠和谢冰莹在武汉军校时就是好朋友,1930年,周铁忠来到天津活动,因无住处,借住在谢冰莹家里,因此谢冰莹的丈夫、同样也曾是武汉军校学员的青年诗人符号也就对周铁忠有了更多的了解,之后,创作了一部题为《铁大姐》的长篇叙事诗,歌颂曾参加南昌起义的女战士周铁忠,当时她在天津因从事革命活动被捕,在狱中对敌人顽强地坚持斗争,符号自费印出诗集交北方书店发行。符号是共产党员,以出版《铁大姐》的“罪名”被国民党当局判两年半徒刑。谢冰莹也写了《献给失去自由的铁大姐》,歌颂周铁忠的斗争精神。

(2)情侣双双参加起义

周铁忠回忆:当时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在此值得一提。在南昌起义大潮中,有几对情侣同时参加了起义,有的是因为爱人跟随起义部队南下了,另一个紧跟着也赶了上来,这应该不会是偶然发生的。他们是:苏同仁与吴亚鲁、谭勤先和罗髫渔、彭援华和靖任秋、方晚成和陶名义。他们大都是在起义后结为了革命伴侣。当然还有一些情侣一起参加了起义,但后来没有成为夫妻那里另外的事情。

(3)人民军队女兵中的“五大金刚”

汪精卫叛变革命后,周铁忠主动跟随贺龙的部队来到南昌,参加了著名的南昌起义。起义军南下时,彭漪兰、彭援华和胡毓秀3人被分配到参谋团,其余28人分别被分配到叶挺的十一军、贺龙的二十军和朱德的第九军从事宣传或救护工作。周铁忠就是此时担任救护队长的。和王鸣皋、杨庆兰、谭勤先、陈觉悟4人,因身体强壮、表现勇敢积极而被称作女兵中的“五大金刚”。

(三)永恒的女兵,引领我们向上

起义胜利后,革命委员会决定撤离南昌,到广东凝聚力量择期发动第二次北伐。彭猗兰、胡毓秀、彭援华被周恩来留在总参谋团,周铁忠则被派往各战斗部队做宣传、救护工作,在创建海陆丰苏维埃政权中,发挥了自己的作用。后来,这些女兵们大多被党组织动员转入到地方,继续从事革命斗争,为革命事业抛洒青春和热血。

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然而历史不会忘记那些为民族的生存发展做出贡献的人们。周铁忠等八一女兵,她们用自身优秀的品德、顽强的意志、不朽的信念,为我们民族精神大厦的构建打下了基础,时刻引领着我们要积极向上。虽然历史已跨入崭新的时期,但是八一女兵们反叛黑暗追求光明,舍身报国的精神和思想,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效法的。人民军队的第一批女兵,她们把自己最美好的年华献给了革命,为第一支人民军队的诞生添加了一抹重彩。不管以后如何,此时此刻她们的功绩是不可抹杀的。“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毛泽东同志曾这样赞美女兵。我想说,我们女兵绝不是军中的点缀,女兵同样是钢铁长城中一块不可缺少的基石。

注释:

①肖艳艳.人民军队第一批女兵名录考证与探讨[J] .党史文苑.2009. (22).

②《党的好女儿周铁忠》(天津党史办编)。贾晓明,胡静华.我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访百岁老人彭猗兰[J].黄埔.2009.(01)

③谭勤先.我党领导下第一代女兵的述说[J] .国防.1995.(03).

④胡毓秀.南昌起义中的女兵[J].神州.2007.(08).

(老兵整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