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在家乡,何必远方

发布时间:2024-03-29 15:37 信息来源:益阳日报 作者: 浏览量:
字体:

      眼下正值“早虾”收获季,南县青树嘴镇沙港市村新农人王超正在打捞小龙虾,一尾尾生龙活虎的小龙虾顺着王超的网兜被抖落到篮筐里,再进行分拣、称重、打包、装箱.…现场一派丰收的景象。"每天都有商贩提前给我打电话,第二天一清早我就按照订单起货,每天我都需要起虾50公斤以上。于超介绍,今年春节以来,村里的小龙虾已经拾"鲜”上市,一筐筐鲜活肥美的小龙虾刚出虾田便被抢订一空,陆续装车销往益阳、长沙等地,成为嗜虾老餮们餐桌上的美食佳肴。

  2004年,不顾家人反对,年轻的王超毅然南下来到广东,面对借大的市场,王超打过零工,也从事过电器维修行业,但始终没有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此后几年,王超往返在广东和内蒙古之间,不断寻找着新风向。“我经常看新闻,发现这几年国家对乡村振兴的支持力度很大,在我看来,以

  后农村是个大市场,很可能是一个发展的大机遇。"王超认为,随着返乡创业的越来越多,这个风口,他不能错过。诗在家乡,何必远方。一如当初离开家乡时的坚定,14年后,王超带着外出创业挣来的全部积蓄,又回到了他的出生地。多年在外漂泊的经历,给了王超豁出一切的勇气。2018年,村支两委得知王超有返乡创业的想法后,向他抛出了橄榄枝--组织青年人才到县里集中学习稻虾养殖。经过1个月的学习,王超初步掌握了稻虾综合种养的方法和技术。回到村里后,王超在村里流转30亩土地发展"虾稻共作",经过几年的发展,小有规模,收益可观。“这就是我赶’风口"的依仗。"王超指着面前30亩稻虾田信心满满,他告诉记者:"一亩稻虾田能亩产600公斤水稻,还能产虾175公斤,一年亩均产值超过5500元。

  除去种养达人的身份,干超还是村里的一名优秀后备干部,协助村委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起初,村委见我和邻里关系好,让我有空闲就多去村里的留守儿童及老人家中,了解他们的生活近况。"王超告诉记者,今年3月,他正式成为村里的后备干部,这让他觉得身上的责任更重了。如何让养虾、村务两不耽误?王超交出了完美答卷。以前起虾时间在下午,为了不耽误村里的事务,现在他都是早上6时或者下班后起虾。现在,每月王超都走村入户,到村民家中宣传党和政府的相关政策,收集村民的意见和困难,用真情实意,帮出了乡村振兴新气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