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解读:关于《南县全面推进紧密型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的政策解读
一、编制背景和工作思路
为落实国家、省、市关于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以下简称“医共体”)建设的要求,解决当前县域医疗资源配置不均、基层服务能力薄弱、分级诊疗推进缓慢等问题,南县结合“三医”联动改革部署,在调研县域医疗现状、征求多部门意见基础上,制定《南县全面推进紧密型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以“县级强、乡级活、村级稳、上下联、信息通”为目标,通过整合县域医疗资源,推进县、乡、村一体化管理,构建分工协作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实现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为群众提供就近可及的全周期健康服务。
二、制定该文件的意义
当前,南县医疗卫生领域存在基层服务能力不足、优质资源下沉不够、医保基金使用效能有待提升等问题,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部分诉求尚未完全解决。《方案》的制定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关键举措,其意义在于:
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通过整合县、乡、村三级医疗资源,强化县级医院龙头作用,带动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水平提升,让群众在县域内就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构建有序就医格局:推动“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提高县域就诊率和基层就诊率,减轻群众跨区域就医负担。
强化健康管理:促进医防融合、医养结合,从疾病治疗向健康预防转变,提升群众健康素养,为健康南县建设和乡村振兴提供保障。
三、制定依据
《方案》主要依据以下文件精神制定:
1.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0部门《关于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卫基层发〔2023〕41号);
2.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等10部门《关于印发〈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湘卫发〔2024〕4号);
3.国家及省、市关于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的相关政策规定。
四、主要内容
(一)总体目标
短期目标(2025年9月):医共体建设达到市级验收标准。
长期目标(2026年底):县域就诊率提高至9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占比达65%,医保基金使用效能提升,群众满意度显著增强。
(二)医共体组织架构
组建模式:由县人民医院牵头,整合县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疾控中心、精神病医院、乡镇(中心)卫生院及村卫生室,组建“南县紧密型医疗卫生共同体”。
管理机构:设立“南县医共体事务中心”(县卫健局所属股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下设行政后勤、人力资源、财务、医疗业务等9个职能部门,负责医共体运营管理。
决策机制:成立医共体事务中心党委,由卫健局书记兼任党委书记,统筹重大事项决策,每月召开例会协调推进工作。
(三)功能定位分工
医共体事务中心:统筹资源配置、医保基金使用、双向转诊、健康管理等,推动“行政、人力、财务、业务、药械、医保、信息、公共卫生”八统一管理。
牵头医院(县人民医院):建设检验、影像等资源共享中心和急诊急救“五大中心”(胸痛、卒中、创伤等),承担急危重症救治,推动优质资源下沉。
其他县级成员单位:中医医院重点发展针灸康复、骨伤等特色专科;妇幼保健院打造全周期妇儿健康服务;精神病医院负责精神疾病诊疗和社会心理服务;疾控中心强化疾病预防与公共卫生监督。
乡镇卫生院:承担常见病诊疗、慢性病管理、公共卫生服务,作为居民健康“守门人”。
村卫生室:提供初级诊疗、健康管理等服务,落实家庭医生签约。
(四)改革举措
通过“三医”联动改革,聚焦“防病有医、看病便医、治病优医、多方护医、协同治医、创新强医”六大工作目标,全面提升全县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强化医防融合:推行“1+1+N”家庭医生签约模式(县级医生+乡镇医生+乡村医生),提供“双处方”(医疗+健康)服务。
促进资源下沉:建立人员下沉考核激励机制,县级医院向乡镇派驻主治医师,向村卫生室派驻包村医生。
提升专科能力:推动县人民医院创建三级医院,中医医院启动三级创建,打造国家、省、市级重点专科。
优化医保政策:实行医保基金总额付费、结余留用、超支分担,探索县乡“同病同付”,促进分级诊疗。
五、重点说明事项
“六不变”原则:医共体建设中,医疗机构公益性质、政府办医主体责任、法人资格、行政隶属、职责任务、财政投入渠道保持不变,确保公益属性不偏离。
考核与激励:考核结果与公卫经费补助、医保基金分配、绩效工资总量核定、领导班子任免挂钩;对达到考核要求的下沉人员在职称职务晋升等方面予以倾斜,对下沉半年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暂停原机构处方权。
群众就医便利:基层首诊患者可享受“一免三优先”(免挂号费;优先接诊、检查、住院);通过远程医疗实现“基层检查、上级诊断”,药品供应通过中心药房和处方流转中心衔接,解决用药衔接问题。
政府投入保障:财政投入向基层倾斜,统筹建立“医防融合资金池”、“专家资金池”、“人才资金池”,保障医共体良性运行。
《方案》自2025年6月试运行,2025年9月申请市级验收,2026年底全面巩固成效,将切实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健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