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 印发《南县构建汛旱并防与耕地 置换协同推进机制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及中央、省、市属驻南有关单位:
《南县构建汛旱并防与耕地置换协同推进机制实施方案》已经县人民政府2025年第4次常务会议和县委深改委2025年第1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年6月23日
南县构建汛旱并防与耕地
置换协同推进机制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市、县全面深化改革会议要求,从2025年至2029年,以实现“三大目标任务”,推进“四项重点工作”,建立“五项工作机制”,强化“六项工作协同”,统筹做好耕地保护和防汛抗旱等工作,全面提升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三大目标任务
总体目标:系统谋划,改革创新,突出南县特色,全面落实耕地保护责任,不断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推动水土资源协同可持续利用,汛旱并防与耕地置换协同推进机制运行顺畅,耕地汛旱防御和旱涝保收能力全面提升,高水平保护与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互促共进、相得益彰。
(一)协同推进汛旱并防与耕地开发复垦,稳定耕地总量。摸清全县新增耕地潜力,因地制宜通过多种途径增加耕地总量。
(二)协同推进汛旱并防与耕地提质改造,提升耕地质量。坚持量质并重,改善耕地灌溉条件、机械化生产能力和农业生产适应性,多措并举提升耕地质量。
(三)协同推进汛旱并防与耕地园地林地和建设用地置换,优化耕地布局。以粮食安全、产业协调发展和农民增收为目标,稳妥有序推进耕地与园地、林地和建设用地置换。
二、四项重点工作
(一)统筹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1.目标任务
整县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坚持质量与数量并重、布局与结构协调,科学编制、审查设计方案,逐步将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节水高效、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预计新增旱改水4800亩、耕地4500亩,施工范围内耕地质量平均提高0.5个等级。(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林业局、县水利局、县自然资源局,相关乡镇)
2.实施步骤
(1)2025年,目前正在华阁镇等9个乡镇51个行政村实施,建设规模21.48万亩,预计新增旱改水2800亩、耕地3200亩。其中茅草街镇、武圣宫镇为益阳市2025年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试点区,实施耕地提质改造工程;南洲镇为益阳市2025年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区,实施规模3.47万亩,预计新增旱改水193亩、耕地367亩,农田地力提升63806亩(含播撒绿肥、施撒有机肥、秸秆还田等)。下阶段,计划将在浪拔湖镇等7个乡镇56个行政村实施,建设规模20.03万亩,预计新增旱改水2000亩、耕地1300亩。
(2)2026-2029年,对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实施全面管控,建立数据库严格用途管制,确保长期发挥效益。
3.工作措施
(1)部门联合,强化规划审查。建立多部门联合规划审查机制,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明确项目区布局、建设标准及耕地质量提升目标,重点审查新增耕地潜力及置换的可行性。
(2)小田改大田,集中连片建设。采取“确权不确地”的承包方式,全面提升规模化、宜机化水平,推动建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3)加大投入,制定激励政策。出台《南县高标准农田建设总区域推进创新工作激励办法》,明确工作经费、指标奖励和管护标准,提高乡镇、村组和农户积极性。
(4)散坟整治,优化耕地布局。建设公益性墓地,集中安置散坟,将原有零散坟、周围的林地等复垦成耕地,增加耕地总量,优化耕地布局。
(5)精细选址,保障指标形成。进行实地逐地块认定,在项目选址、验收、指标确认等方面争取省、市大力支持。
(二)统筹推进涝区灌区建设
1.目标任务
编制《南县水网建设规划》,统筹推进南鼎垸等6大涝区排水干渠、排涝闸站、滞蓄水体、水系连通综合整治;对5个中型灌区实施水资源配置、制闸建设、河道扩挖等工程建设,实现“涝能排、旱能灌”,提升防灾减灾抗灾能力,提高土地产出,增加农户收入。预计新增旱改水200亩、耕地300亩,提升灌溉面积4000余亩。(责任单位:县水利局,相关乡镇)
2.实施步骤
(1)2025-2029年,计划对南洲镇等4个乡镇已建5个中型灌区和其他小型灌区实施续建配套与提质改造,提升排灌能力。
(2)2026-2030年,计划在华阁镇等5个乡镇实施大通湖及大通湖东涝区排涝工程建设,提升灌溉面积500亩。
(3)2026-2030年,计划在浪拔湖镇等8个乡镇实施育乐垸涝区排涝工程建设,提升灌溉面积200亩。
3.工作措施
(1)科学规划。结合涝区、灌区建设,加强水网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提升水网建设与耕地保护的协同融合,通过小渠合大渠,废弃沟渠、坑塘整治等综合治理释放耕地潜力,配套建设田间道路、灌溉管网,实现耕地增加。
(2)互联互通。科学构建水资源丰枯调剂、引排自如、多源互补的水系连通,提高排灌和自然灾害抵御能力,将旱地变水田、涝区变良田,提升耕地质量。
(3)部门联动。项目实施过程中,相关部门、乡镇密切配合、协调推进,促进项目顺利实施。
(三)统筹推进华阁安全垸建设
1.目标任务
依托洞庭湖区大通湖东垸(南县部分)安全区建设工程,按照部、省的统一部署和时间安排,结合《南县华阁镇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及华阁安全区迁建工作,实施“迁建+垦造”模式,打造“人退垸进、耕地连片”的洞庭湖治理样本。(责任单位:县水利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林业局、县自然资源局,华阁镇)
2.实施步骤
(1)2025年,在蓄滞洪区选取已迁建的农村宅基地、空心房、散坟等建设用地实施增减挂钩项目新增耕地。计划拆除住房76栋,拆除房屋面积12.8亩,腾退各类建设用地垦造新增耕地约54亩。
(2)2026-2028年,计划选取天然港村等14个村开展迁建工作,将腾退后的建设用地、林园地、其他农用地等垦造新增耕地或用于农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3)2029年,针对搬迁意愿不强的群众,通过政策宣传、示范带动等方式,引导其逐步搬离原居住地后,将腾退后的各类建设用地、林园地、其他农用地垦造新增耕地。
3.工作措施
(1)根据村庄规划,节约集约使用垸内土地,科学规划垸外用地空间,腾退建设用地、林园地、其他农用地等垦造新增耕地。
(2)采用建一拆一,建新拆旧的方式,优先将已迁入安全垸内的村民原宅基地拆除,采用“增减挂”形式,所增加的建设用地和耕地指标用于华阁安全区建设。
(3)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和典型示范引导,加大宣传力度,积极推动居民迁建工作,加快迁建后腾退土地垦造。
(四)统筹推进滩涂与垸内林地置换
1.目标任务
开展空心房、散坟等建设用地和其他农用地整治,推动建设用地、其他农用地与耕地置换,优化村庄规划。
近期目标是逐步将垸内与耕地集中连片的零碎林地园地垦造新增耕地。完成青树嘴镇等3个乡镇临大通湖1000米范围内精养鱼塘退养工程,结合渔光互补发电工程实施进度,逐年将精养鱼塘转型为稻虾种养、莲藕种植的农田型湖泊缓冲区。将位于河道、湖泊内等生态脆弱区域的不稳定耕地逐步置换成林地园地,有效解决耕地与林地园地空间错配问题。
远期目标是逐步将垸外宜林滩涂、沙洲进行集中整治,种植树木后变更为林地,增强防汛抗旱能力;将垸内已砍伐或苗木已卖林地、衰果期园地等逐步垦造新增耕地,进一步优化耕地布局,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和生产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现代化发展。
(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局、县林业局、县水利局、县农业农村局,相关乡镇)
2.实施步骤
(1)2025-2026年,做好置换需求摸底。开展新增耕地潜力和林地、园地资源调查,摸清县域范围内难以长期稳定利用且可以逐步退出的耕地,及现有集中连片耕地周边零星分布适宜垦造新增耕地的林地、园地情况;完成村庄规划质量提升,统筹优化耕地、林地、园地、建设用地和其他农用地等各类用地布局,明确可退出情形,做好耕地、林地、园地、建设用地置换需求摸底。
(2)2025-2029年,做好建设用地与耕地置换有序实施。坚持以国土空间和村庄规划为基础,以优化耕地布局,促进产业发展为前提,充分利用土地修复、水利工程等项目建设,不断将空心房、散坟等存量建设用地和不宜产业发展的闲置建设用地、其他农用地垦造新增耕地,用于“十四五”“十五五”规划重大建设项目占补平衡,实现存量建设用地、其他农用地与耕地置换。
(3)2025-2029年,有序推进林地园地与耕地置换。坚持“先补后占、退补平衡”原则,以增加耕地稳总量为基础,利用高标准农田等建设项目,将垸内现有集中连片耕地周边零星分布的林地园地垦造新增耕地,将垸外河道内耕地等不稳定耕地退耕还林后变更为林地,有序推进林地园地“往垸外”、耕地“往垸内”;摸清宜林垸外滩涂、河洲底数,利用河洲集中整治和新增耕地开发项目,开展垸外滩涂、河洲林木种植和垸内林地垦造,实现林地与河洲置换、新增耕地与优化布局、汛旱并防与旱涝保收协同推进。
3.工作措施
(1)全面调查摸底。各相关部门、乡镇配合对垸内宜耕林园地和垸外不稳定耕地的数量、质量、分布等进行详细调查,建立数据库,掌握资源底数情况。
(2)开展适宜性评价。综合开展计划置换地块的地理位置、政策要求等可行性评价,确定适宜进行置换的地块。
(3)制定科学规划。依据调查和评价结果,制定耕地与林园地、建设用地和其他农用地置换规划,逐年推进置换。
三、五项保障机制
(一)建立规划管控机制。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协同推进耕地保护、林地保护利用、河湖水域保护、水利工程等专项规划编制和实施。按照耕地、园地、林地、建设用地的优先序,科学安排水利工程建设、耕地开发复垦恢复、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耕地、园地、林地、建设用地空间置换,做到“统一底图、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平台”,实现新增灌溉面积和新增耕地。(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局、县水利局、县林业局、县农业农村局,相关乡镇)
(二)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汛旱并防与耕地置换协同推进联席会议机制,协同谋划部署耕地保护、林地保护利用、河湖水域保护、水利工程建设等专项规划编制和实施,共同推进实施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等重大工程项目,研究解决工作推进中的问题和困难,推动工作顺利开展。(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局、县水利局、县林业局、县农业农村局,相关乡镇)
(三)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以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成果为基础,以国土空间规划为依据,自然资源、农业农村、水利、林业等部门协同开展资源调查,摸清可新增耕地、可提质改造耕地、可置换低效林地及难以长期稳定利用耕地资源底数,推进各部门资源数据信息共享共建共用。(责任单位:县水利局、县林业局、县自然资源局、县农业农村局)
(四)建立资金筹措机制。坚持部门共同发力,强化财政资金支持,加大财政投入和涉农资金整合力度,将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利工程建设、耕地开发复垦恢复等资金统筹用于汛旱并防与耕地置换协同推进,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发挥各项资金的叠加效益。(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局、县水利局、县林业局、县农业农村局)
(五)建立精细化管理机制。按照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及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要求,各相关部门单位制定项目精细化管理机制,进一步澄清底子,掌握实情,直面问题,研判政策,精准施策,确保后期管护落地见效。(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局、县水利局、县林业局、县农业农村局)
四、六项工作协同
(一)保护利用协同。严格落实耕地保护“一张图”,明确用途管制,严守耕地红线;充分挖掘耕地置换潜力,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全面保障稻虾产业发展空间,促进其集群集聚发展。
(二)工作进度协同。各部门单位积极加强与上级对接,大力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促推省市县乡工作协同开展,确保改革顺利有序进行。
(三)部门机制协同。严格落实联席会议机制工作安排,分工落实,一体推进,加快项目实施进度,建立耕地置换协同审批流程,加强指标形成及交易力度,有序推进置换实施。
(四)产业发展协同。规范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支持经营主体开展稻虾规模化种养和经营,做强做大稻虾新经济新业态,实现汛旱并防、耕地保护和群众增收共赢目标。
(五)项目谋划协同。紧盯国家政策和资金投向,在整县级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等项目中对水源保障及耕地占用、补充、新增做到同谋划、同部署、同实施,实现重大项目综合效益最大化。
(六)政策要求协同。加强系统政策研究和项目综合评估,在政策协同完善方面同向发力,推动各项政策形成组合效应。
附件:1.责任单位重点工作任务清单
2.南县构建汛旱并防与耕地置换协同推进工作联席
会议机制
附件1
责任单位重点工作任务清单 |
|||
序号 |
责任单位 |
工作任务 |
完成时间 |
1 |
发改局 |
1.负责汛旱并防与耕地置换协同推进实施项目统筹。 |
持续 |
2.负责项目的可行性、必要性和合理性审查。 |
持续 |
||
3.负责统筹各类项目立项和联合争取上级项目资金等工作。 |
持续 |
||
2 |
财政局 |
1.负责探索多元化投入机制,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整合项目资金用于汛旱并防与耕地置换协同推进。 |
持续 |
2.负责项目资金筹集、拨付和监管工作。 |
持续 |
||
3.负责出台激励机制和设立项目后期管护基金等工作。 |
持续 |
||
3 |
自然 资源局 |
1.制定出台《南县构建汛旱并防与耕地置换协同推进机制实施方案》。 |
2025年6月 |
2.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召开联席会议。 |
2025年6月 |
||
3.协同开展新增耕地资源潜力调查,对接统一置换政策,制定全县耕地置换规划,严格落实耕地保护“一张图”。 |
2025年6月 |
||
4.负责项目建设规划,配合进行项目选址、设计、验收和指标确认等工作;负责项目土地征收、用地等相关审批手续。 |
持续 |
||
5.配合开展项目占补平衡政策衔接和指标交易等工作。 |
持续 |
||
4 |
农业 农村局 |
1.负责按年度编制全县高标准农田建设设计、招标、施工等全流程管理;负责与乡镇签订后期管护协议。 |
分年度 |
2.负责项目实施范围耕地质量评估。 |
持续 |
||
3.负责落实耕地种植用途管控日常监管等工作。 |
持续 |
||
5 |
水利局 |
1.负责牵头编制《南县水网建设规划》。 |
2025年6月 |
2.负责牵头制定华阁安全垸建设整体迁建实施方案。 |
2025年12月 |
||
3负责筹集水网建设、安全垸迁建项目资金,负责项目建设全流程实施和管理。 |
持续 |
||
4负责摸清河滩、沙洲等宜林地块底数;负责河湖管理范围内防浪林的规划和认定。 |
2025年6月 |
||
5.配合制定河湖范围内耕地、滩涂、沙洲等与垸内林地置换方案,有序推进耕地置换等工作。 |
持续 |
||
6 |
林业局 |
1.负责协同自然资源局摸清林地底数,掌握置换政策,制定宜耕林地置换规划和实施方案,有序推进耕地置换等工作。 |
2025年6月 |
2.负责做好项目实施区域涉及林地占用、林木采伐等相关手续的办理。 |
持续 |
||
7 |
益阳市生态环境局南县分局 |
1.负责监督大通湖临湖1000米范围内精养鱼池退养工作。 |
2025年6月 |
2.负责审查项目环境评价,监测项目建设、运行对环境的影响等。 |
持续 |
||
8 |
县民政局 |
1.负责配合自然资源局开展散坟整治。 |
持续 |
9 |
项目所属乡镇人民政府 |
1.负责协调项目区土地流转、矛盾纠纷处置和落实后期管护工作;配合项目选址、规划、设计、施工、验收和耕地置换等工作。 |
持续 |
2.华阁镇负责配合安全区建设、搬迁和腾退用地垦造工作等。 |
持续 |
||
3.青树嘴镇、乌嘴乡、明山头镇负责落实大通湖临湖1000米范围内精养鱼池退养工作。 |
2025年6月 |
附件2
南县构建汛旱并防与耕地
置换协同推进工作联席会议机制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省市县关于构建汛旱并防与耕地置换协同推进机制的重大决策和工作要求,经县委、县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南县构建汛旱并防与耕地置换协同推进工作联席会议(以下简称联席会议)机制。
一、主要职责
在县委、县人民政府领导下,研究解决汛旱并防与耕地置换协同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提出构建协同推进机制的意见和建议;协同推进耕地保护、林地保护利用、河湖水域保护、水利工程等专项规划编制,开展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林地保护、水利工程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各项工作实施;协同开展资源调查,摸清可新增耕地、可提质改造耕地、可置换林地资源,推进资源数据信息共建共享共用;协同谋划、部署和实施汛旱并防、耕地保护等重大工程项目。
二、成员名单
召 集 人:任友荣 县自然资源局局长
副召集人:简 欢 县委深改办专职副主任
刘建国 县自然资源局副局长
成 员:张卫明 县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
汤 清 县财政局副局长
吴建斌 县林业局副局长
崔 艺 市生态环境局南县分局总工程师
舒阳春 县水利局总工程师
袁 伟 县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
代 华 县民政局殡葬事务中心主任
赵治国 华阁镇宣传委员、统战委员
黄朝锋 明山头镇副镇长
符志远 乌嘴乡宣传委员
夏春来 青树嘴镇人大主席
阳 利 茅草街镇副镇长
童 旄 三仙湖镇副镇长
夏艺龙 中鱼口镇政法委员、武装部长
廖 定 南洲镇副镇长
刘俞江 浪拔湖镇副镇长
蔡铁军 麻河口镇宣传委员、统战委员
李 熊 武圣宫镇副镇长
刘 斌 厂窖镇宣传委员、统战委员
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县自然资源局,承担联席会议日常工作,组织召开工作会议,推动工作开展,跟踪工作落实,提出工作建议。联席会议成员因工作变动需要调整的,由相应岗位人员自然递补,不再另行发文。联席会议设联络员,由各成员单位相关股室负责人担任。
三、工作规则
联席会议办公室对工作推进情况实行定期调度、定期报告,重大事项随时报告。根据工作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由召集人或副召集人主持。各成员单位根据工作需要可以提出召开会议的建议。研究具体事项时,可根据工作需要邀请其他部门和单位参加会议。
四、工作要求
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主动研究汛旱并防与耕地置换协同推进中的有关问题,切实履行本部门职责,认真落实联席会议确定的工作部署和任务;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充分发挥联席会议机制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