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县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12月29日在南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南县人民政府县长  张运和

发布时间:2010-12-31 08:47 信息来源: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作者: 浏览量:
字体: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宝贵意见。

一、“十一五”基本结局

“十一五”期间,我们坚持“打基础、快发展、显成效”的工作思路,抢抓机遇,埋头苦干,开拓进取,基本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

预计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2%,比规划目标低0.8个百分点。生产总值年均增长未能达到预期目标,主要受金融危机、各种自然灾害以及造纸等污染企业关停等因素影响。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0.5%,超目标5.5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4.9%,超目标4.9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4.3%,超目标2.3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5%,超目标3.5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4.7%,超目标6.7个百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五年均控制在5‰以内,达到规划目标。城镇化率达到36%。

交通条件明显改善。现代交通格局基本形成,发展瓶颈逐步打破,区位由劣变优。累计完成投资18.1亿元,是上一个五年的3倍多。完成通村公路建设824公里、通乡公路建设64公里,茅草街大桥、麻河口大桥、南茅复线、茅草街千吨级码头竣工,杭瑞高速公路南县段建设顺利推进。

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区扩大、品位提升、市容改观、功能趋全。新增建成区面积1.8平方公里。南洲广场、南华广场、宝塔湖公园建成投入使用,德昌公园改扩建工程顺利实施,污水处理厂竣工投产,兴盛东路开发建设进入实质性阶段,县城主干道改造升级步伐加快。

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0.1%,初步形成了食品、纺织两大支柱产业。年产值过亿元企业达到8家,新增5家;年创税千万元以上企业达到3家,新增2家。园区建设取得进展,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入1.35亿元,南洲工业园食品工业小区初具雏形。

现代农业稳步推进。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7%,被定为国家水稻、棉花、油菜高产示范片试点县,全国冬春蔬菜重点区域基地县。丛生竹原料林基地建设稳步推进。以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农业综合开发为平台,启动现代农业建设工程,完成投资12140万元,受益面积5.21万亩。

引资争资实现突破。招商引资取得重大进展,累计引进市域外资金17.62亿元,项目59个。引进吉林化纤公司整体收购湖南建材纸厂进行战略开发,已完成投资3.6亿元。引进四川全兴集团水井坊公司整体收购南洲大曲。引进英籍华人昌盛昌投资收购湖南橡塑密封件厂。立项争资成效显著,累计向上争取项目资金33.4亿元,实施投资过千万元项目105个。

民生事业保障有力。累计发放各类惠农补贴4.42亿元,农民人均补助857元。新增城镇就业2.1万人。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新增参保19万人次,参保总人数达到28万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1.07%。城乡低保保障标准提高。发放民政救助资金2.88亿元,救助各类民政对象27万人次。住房公积金归集余额达到1.9亿元。新建廉租房1644套。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实现全免、教师绩效工资较好落实。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成效,县人民医院住院部大楼建成、门(急)诊大楼建设启动,改造乡镇卫生院19所,新建村级卫生室29个。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51.72亿元,五年净增29.48亿元。

回顾“十一五”来的工作,有以下五个方面的体会是值得我们总结的:

一是县委县政府确定的“打基础、快发展、显成效”的思路符合南县实际。五年来,我们一以贯之地按照“打基础、快发展、显成效”的思路开展工作,通过加快以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区位条件和发展环境,为加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积蓄了巨大潜能。生产总值等主要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就是一个有力的说明,前三年比较慢,以打基础为主,后两年特别是今年比较快,成效开始显现,这为南县今后的快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二是突出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新型工业化是加快发展的关键。五年来,我们始终把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新型工业化作为重要抓手。大力推进项目建设,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5.1亿元,平均每年拉动经济增长6.7个百分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特别是注重招商选资,招商项目的质量和项目开工率大大提高。实施“工业强县”战略,集中力量培育壮大了克明面业、顺祥水产、德盛纺织等一批骨干企业,增强了工业对全县经济的支撑作用。这些为我们全面加快发展积聚了优势。

三是经营城镇既是城市发展的助推器,又是城区管理的提升机。五年来,我县通过做实城建投资公司平台,高度垄断土地一级市场,整合城市资源,严格规范土地处置程序,实现土地效益的最大化,不仅理顺了长期城市建设积累的麻纱,而且为城市建设的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撑,随着城市设施投入的不断增加,城市的管理水平也得到了有效提升。

四是关注民生、保社会和谐稳定是加快发展的前提。五年来,我们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加大了建设力度,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尽量落实解决,顺民心、解民难,保持了社会的和谐稳定,为加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五是全县上下万众一心、风清气正是加快发展的保障。五年来,我们在重大决策制定、重大项目安排上,广泛征询各方面意见,充分调动全县人民参与经济社会建设的积极性,在工作推进过程中,注重发挥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党政主要领导的模范带头作用,带头加强学习,带头改进作风,带头真抓实干,带头廉洁自律,形成了政通人和、团结协作、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2010年工作回顾

预计全年完成生产总值84.4亿元,增长14%。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30亿元、18.7亿元、35.7亿元,增长7%、21.3%、15.6%。完成财政收入3.22亿元,同口径比增长23.5%。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亿元,增长42%。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4亿元,增长18.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3721元、5778元,增长11.5%、15.1%。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1%。金融机构存款、贷款余额分别达到64亿元、30.5亿元,比年初净增9.9亿元、7.8亿元。

(一)工业发展提速增效。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60.4亿元,增长25.3%。其中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11.1亿元、完成税收1亿元,分别增长24.8%、21.6%。规模企业发展到55家,新增9家。食品和纺织行业规模继续扩大。食品行业完成产值20亿元,增长50%。克明面业、顺祥水产被定为全省重点扶持的食品工业企业。纺织行业完成产值14.2亿元,增长30.9%。完成工业技改投入8.2亿元,增长36.7%。银企对接力度加大,落实工业项目贷款4.54亿元,农业银行为拓普竹麻提供授信3.7亿元。

(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预计完成农业总产值43.2亿元,增长7.2%。棉花、油菜的面积产量分列全省第四位、第五位。光复湖渔场获批农业部健康养殖示范场,列入国家水产健康养殖生态修复项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工程,2010年度现代农业建设工程项目通过省级验收。参加全省“芙蓉杯”水利建设竞赛被评为先进县。解决36039人饮水安全问题。新建沼气池2400户。新增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家,克明面业被定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91家。新增“万村千乡”工程农家店 90家。家电和汽车、摩托车下乡活动为农民争取补助资金2160万元。防汛抗灾取得全面胜利。

(三)交通建设发展迅速。全年完成投资4.38亿元。杭瑞高速公路主线南县段完成桥梁桩基、下部构造施工和65%路基填筑。南茅东线新建里程25公里。东胜线及南西线新改造里程20.4公里。S202线南县段改造、南洲桥建设完工。新建通村公路98.7公里。三仙湖大桥建设完成工程量的80%。南洲港口启动建设。常岳九铁路项目进入国家铁道部规划;荆益铁路项目进入省铁路规划;益南高速公路项目进入省高速公路路网规划,“工可”报告通过省市专家评审;南茅生态运河建设项目进入省交通“十二五”规划;省道S204线、S306线升级为国道。

(四)园区建设取得突破。园区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两项指标均有大的突破,预计分别完成4.3亿元、4.9亿元,增长53.2%、76.3%。园区招商成果进一步扩大,新引进6家企业入园,达到23家。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完成投资7300万元,增长49%。城南路和新颜工业路绿化、亮化工程,新颜工业小区给排水管网建设完工;新颜工业小区万伏电力线路架设及送、配、变电力设施,污水管道建设正抓紧施工;S204线与荷堰路连接线,新颜工业路西向延伸线开工建设。

(五)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坚持规划引领,完成县城总体规划和县域城镇体系规划送审方案制订工作。建设力度加大,全年完成城建总投资3.5亿元,增长75%。兴盛东路完成路面建设和供水管网铺设,一期工程两厢95%的土地使用权完成公开拍卖;人民路、南洲路、南华路、沿湖路完成改造升级;团结渠、围城渠完成绿化建设;唯一金城、万嘉御景湾等房地产开发项目相继动工。县城管理加强,推进城市清洁工程和环卫机械化、社会化服务,城市秩序、环境卫生状况进一步好转。

(六)招商引资更具特色。引进市域外资金形成固定资产投资4.2亿元。以引进食品加工企业为主攻方向,全年共引进食品企业9家。祥安油脂进入试生产,申旗糖果一期、浩源食品完成厂房部分建设,洞庭蛋业等项目建设进度加快。突出以商招商,浙江新复大医药有限公司与顺祥水产合作生产氨基葡萄糖项目签约。重视老乡招商,鸿富电子、澳皇食品等回乡创业项目成功落户。

(七)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全面落实各项惠农补贴政策,预计全年可发放补贴资金1.4亿元。积极落实就业和再就业政策,全年新增城镇就业4617人。加大社会保障力度,五类保险新增参保9600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共发放医疗补助资金6356万元。发放民政救助资金9200万元,救助各类民政对象6万人次。被定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住房公积金发放个人贷款6300万元。建成廉租房216套。其它省市为民办实事项目圆满完成,被评为全省为民办实事工作先进县。

(八)社会保持和谐稳定。高考本科二批以上上线人数达855人,增长8.8%,县一中2名学生分别被清华、北大录取。新建合格学校15所,被评为全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县、建设教育强县先进集体。县人民医院获 “国家百万贫困白内障复明工程”定点医院资格,县妇幼保健院改扩建工程开工。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保持国优县荣誉。“南县地花鼓”进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电影《厂窖惨案》上映,厂窖惨案纪念馆开馆。广播电视“村村通”顺利推进,农村广播建设工程完成55个村的建设任务。圆满承办2010年全国女排联赛半决赛赛事。湖南农大与南县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进展顺利。第二轮县志编撰工作基本完成。其它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发展。强化安全监管,全年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责任事故。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破获刑事案件1022起。完善信访维稳机制,调处了一批突出信访问题。应急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节能减排工作扎实推进。

(九)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共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批评和意见64件,政协委员提案82件,办复率100%。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实施。政务公开工作纵深推进,被授牌为全市政务公开示范点,新建浪拔湖等3个乡镇政务服务中心。依托政府网站、县长信箱和县长热线等工作平台,畅通公众信息渠道和民声通道,群众反映的一批热点、难点问题得到及时解决。深入开展“五五”普法。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工作进一步加强。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得益于县委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县人大、县政协的有效监督和大力支持,归功于全县干部群众的辛勤劳动和无私奉献。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干部群众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帮助南县建设的各界人士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偏小,竞争优势不明显;企业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应对政策变化和经济风险的能力较弱;施工环境不够优,导致一些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和重点产业项目建设推进不够理想;政府自身建设的任务依然繁重。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三、“十二五”奋斗目标

“十二五”期间,我们将始终突出“快发展”的工作基调,以争当湘北地区科学发展排头兵为目标,以打造“湘北明珠、生态南县”为努力方向,牢固树立四个方面的施政理念:

一是牢固树立加快发展的理念。通过多年打基础,特别是交通状况改善对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产生的带动作用,以及干部队伍良好的精神状况、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都为我县加快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十二五”是南县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充分利用现有工作的基础和初步形成的交通区位优势,把握中央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发展加大投入的政策机遇,国际国内经济危机导致的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方式的大调整带来的后发机遇,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实现后发赶超,主动融入环洞庭湖经济圈,力争在湘北地区脱颖而出。

二是牢固树立建设生态南县的理念。既要经济腾飞,更要山青水秀。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转变发展方式,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以南县现有湖乡特色和自然风光为基础,以南茅生态运河建设为支撑,加快全县生态、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对自然生态和人民生活产生不利影响的项目坚决不要,为第一产业农业、为以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工业和休闲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创造良好的生态条件,营造舒适、安全、环保、原生态的生产生活环境,建设南县美好家园。

三是牢固树立民生为重的理念。要始终把民生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认真落实各项民生政策,加大公共财政投入,重点解决好社会就业、社会保障、社会稳定等群众生产生活中密切关注的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真正做到帮民富、解民忧、保民安,在发展中改善民生,在改善民生中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四是牢固树立建设高效、清廉政府的理念。要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行政执行力和服务水平,倡导立说立行、一抓到底的工作作风,从自己做起、从细节做起、从现在做起,抢抓每一个机遇,落实每一项工作,确保政府工作务实高效。坚持公正用权、廉洁从政,通过深入推进政务公开,不断完善监督机制,让权力在阳光下运作,营造清正、廉洁的政府形象。

五年的主要奋斗目标为:力争生产总值达到200亿元,年均增长13.2%。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3.8%。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8%。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城镇化率达到42%。万元生产总值能耗5年下降16%。各项社会事业同步发展。

四、2011年工作任务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我县由“打基础”阶段全面进入“快发展”阶段的重要一年。 做好新的一年的各项工作,对于确保“十二五”开好头、起好步和实现加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2.5%,达到97.5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22.5%,达到14.3亿元;财政收入增长18%以上,达到3.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达到1509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达到6356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城镇化率达到36.5%;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8%;各项社会事业同步发展。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项目建设,加大投资力度,增强加快发展的拉动力。

抓好立项争资。认真研究国家投资方向和重点,超前谋划、积极对接,围绕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生态环境、结构调整等重点领域,精心策划包装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主动向上联络衔接,重点争取以交通、水利、土地整理、新增粮食产能为主的基础设施项目,以食品工业小区建设、竹产品开发、纺织业升级改造为主的产业项目,以社会发展、社会保障、民政救助为主的民生项目,力争全年争取项目100个以上,争取资金12亿元以上。进一步完善重大项目推进机制,健全绩效考核制度,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做好招商引资。力争全年招商引进市域外资金形成固定资产投资5.24亿元,增长25%。以工业招商、园区招商为重点,着力引进以食品和服装纺织产业为主的农产品深加工项目。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方法,大力开展以商招商、老乡招商、小分队招商。突出财税贡献、就业拉动、环境保护等评价指标,提高招商项目质量。强化招商环境意识,通过强化责任、做好跟踪服务,促成签约项目早落实、早投产、早达效。

坚持交通先行。全年计划完成投资6.13亿元。杭瑞高速公路主线南县段完成路基填筑和沿线桥梁下部结构;大通湖连接线实现全线通车;南县连接线路基工程完成,兴盛大桥建成通车。南洲港口、南洲货运站建成投入运营。改造通乡公路22公里,新建通村公路200公里。中小型桥梁及小型港口码头、南洲镇及茅草街镇二级客运站建设分别完成投资800万元、3600万元。启动益南高速公路和常岳九铁路南县段建设。

推进南茅生态运河建设。整合交通、水利、农业、林业、电力、国土、环保、旅游等相关项目,逐步筹集建设资金10.8亿元,对南茅运河沿线进行全面规划建设,将南茅运河建成具有南方湖乡特色,与南县地域文化相协调的全国第二条生态运河。总个工程采取整体规划、分年实施,力争五年完成。年内完成1.5公里建设任务。

(二)突出城市建设,完善功能配套,积蓄加快发展的承载力。

加快县城建设步伐。完成县城总体规划、县域城镇体系规划送审方案报批工作,编制县城道路交通、电力电讯、给排水、环境卫生、人民防空等专业规划和重点街区景观规划,用高水平规划引领城市发展。推进县城建设。县城生活垃圾处理场投入试运行;兴盛东路完成临江广场建设,启动道路两侧开发建设;城南路硬化,人民南路、人民北路改造升级和党校综合楼建设完工;争取荷堰路、双堰路、沿湖路与城南路接通;继续实施小街小巷硬化、绿化、亮化工程。加强城市规划建设执法,建立城市管理、环境保洁管理长效机制,促进城市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加大小城镇建设力度。严格兑现小城镇建设方面的各项奖扶政策,对县城以外乡镇的小城镇建设,在税费奖返减免、项目支持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鼓励乡镇通过以地生财、招商引资、激活民资等方式,多方筹集开发建设资金,加快城镇建设,完善城镇功能,增强城镇综合承载力。坚持产业兴镇,充分挖掘乡镇自身优势,突出地方特色,提高乡镇自我生财能力。

(三)突出工业发展,壮大工业实力,提高加快发展的竞争力。

打造园区平台。力争县经济开发区完成工业增加值5亿元、项目投资4.5亿元,新引进企业8家。加快园区项目建设,年内确保祥安油脂、申旗糖果一期、浩源食品、森艺家具、南嘉服饰、洞庭蛋业开工生产,美味源食品等5个签约项目动工建设。抓好园区道路、给排水、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全年完成投入8000万元。

发展食品工业。充分发挥我县农副产品资源优势,立足我县食品产业的现有基础和好的发展趋势,把食品产业打造成我县第一支柱产业。力争年内完成食品行业产值30亿元,增长50%,引进食品企业3家以上。按照规划合理、功能完善、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的要求,加快推进南洲工业园食品工业小区建设。支持克明面业加快上市步伐,确保成为益阳市食品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充分利用克明品牌优势,以克明面业为平台,采取收购、入股等形式整合现有食品企业,推进集群发展。引导县内挂面生产企业组建挂面协会,促进挂面行业整体发展。

促进企业创新。利用政府与湖南农大建立的战略合作平台,促进企业加强新技术、新产品引进研发,增强企业竞争能力。推进技术改造,全年完成投入8.8亿元,重点实施顺祥水产新上年产1400吨氨基葡萄糖系列产品生产线,拓普竹麻续建年产3万吨竹浆、3万吨竹纤维生产线,南洲酒业新上包装自动控制生产线,兴达油脂新上年产1万吨色拉油生产线,福十二食品新上年产3000吨槟榔加工生产线,南嘉服饰新上制衣生产线,森艺家具新上年产5万张木门生产线等7个技改项目。

(四)突出现代农业,保障农民增收,壮大加快发展的支撑力。

调优产业结构。高度重视粮食生产,推进湘米工程建设,推广双季稻种植,力争落实水稻面积110万亩。引导农民把握市场形势,调优经作结构,发展蔬菜生产和特色农业。加快畜牧养殖业发展,力争年内出栏生猪75.2万头,总产水产品8.2万吨,新建畜禽和水产品养殖小区13个。建好丛生竹工业原料林基地,完成丛生竹造林3万亩。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及时发放各类惠农补贴,确保农民得到实惠。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到100家。加快农村土地信托流转,推进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发展劳务经济,全年培训农村劳动力5000人以上,新增转移输出1万人。鼓励县内企业就地吸纳农民工,引导和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防洪保安能力,确保农民抗灾夺丰收。

继续实施现代农业建设工程。完成2011年度现代农业建设工程项目,其中在华阁镇15个村实施的环洞庭湖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完成建设面积5万亩,投入资金10544万元;在三仙湖镇4个村实施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完成建设面积1.15万亩,投入资金1540万元。

(五)突出商贸流通,发展文化旅游,形成加快发展的助推力。

整合资源发展旅游业。统筹整合自然、历史、人文等旅游资源,着力打造德昌公园——厂窖惨案纪念馆红色旅游线路和南茅生态运河休闲旅游线路,做到红色旅游创精品、休闲旅游创特色。抓好文化旅游项目建设,积极申报厂窖惨案纪念馆和德昌公园为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厂窖惨案和涂家台遗址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加强与周边地区的景点对接。

促进消费提升商贸业。依托本地资源,利用我县商贸业比较繁荣的特点,打造吃、住、休闲等特色消费品牌,增强消费吸引力和竞争力。发展金融保险、咨询中介、社区服务等新兴服务业,推广连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营销方式,培育新兴消费热点和消费方式,提升商贸服务业的发展活力。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增农家店80家。

创造品牌做响物流业。进一步完善全县物流业发展规划,逐步建立物流业发展统一协调机制。加快农产品物流中心项目申报工作,发展现代物流企业,建设湘北地区物流中心。整合现有小型托运公司,促进规模经营,打造本县物流业品牌。制定物流业发展优惠政策,从市场准入、土地供应、税费管理等方面给予扶持,吸引县内外资本创办形式多样的物流企业。

合理规划引导房产业。加强规划指导,合理布局房地产开发区域,鼓励资质高、实力强的房地产企业投资开发房地产项目。规范征地拆迁和土地出让,严格杜绝集资建房,依法打击地下开发。加强规模小区建设,推进小区物业化管理,提升小区品位。加强房地产中介服务行业监管,鼓励开展房产信息咨询、房地产评估、房屋租赁代理等服务,推动房地产消费市场健康快速发展。

(六)突出公共财政,推进改革创新,激发加快发展的原动力。

构建公共财政。加快构建公共财政基本框架,严格预算约束。发挥财政在促进结构调整和协调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合理调整支出结构,逐步把财力保障重点向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社会保障方面倾斜。不断提高公共财政服务水平,支持乡镇机关建设和集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财政投入工程项目的预算评审、跟踪问效和决算审计,确保财政资金使用安全、高效。

推进改革攻坚。继续推进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各项工作部署。启动会计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转轨工作。推进部门预算扩面,力争将全县所有行政单位纳入预算管理。加强政府采购体系建设,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规模,规范政府采购行为。继续深化乡财县管乡用、村账乡管改革,强化村级财务管理,逐步消化乡村债务包袱。严格执行招投标程序,规范招投标行为。

(七)突出改善民生,确保和谐稳定,凝聚加快发展的向心力。

落实惠民之策。新增城镇就业岗位4000个,帮助3000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制度,五类保险新增参保1万人次。抓好全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前期工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3%以上。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做好城乡低保、优抚安置、“五保”供养、救灾救济等工作。逐步推进住房公积金政策向企业扩面。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步伐,新建廉租房696套。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

发展利民之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和合格学校建设,加快新颜中学、德昌小学扩容步伐,发展职业教育、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完成县人民医院门(急)诊大楼建设和妇幼保健院改扩建工程。夯实计生基础工作,巩固国优县创建成果。加快城乡数字电视发展步伐,完成 120个村农村广播建设任务。组织好南县地花鼓艺术节活动。承办2011年全国女排联赛八一女排主场赛事,举办县第三届大众运动会。完成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年度工作任务。促进其他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恪守安民之责。继续推进平安创建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扫黑除恶、整治地下六合彩等专项行动,打击非法集资等金融违法犯罪行为,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深入推进“五五”普法,加强司法基层基础建设。严格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健全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妥善解决各类群体的合理诉求。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安全监管和整治,杜绝重特大安全责任事故发生。进一步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提高预防和处置能力。加强价费监管,进一步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大耕地保护力度,继续推进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各位代表,南县正步入一个加快发展的新时期,新的目标令人鼓舞,新的形势催人奋进。千江推波逐浪高,正是扬帆快进时。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县人民,抢抓机遇,齐心协力,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南县而努力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