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县县城综合交通体系规划(2016—2030)

发布时间:2017-12-06 09:26 信息来源:南县人民政府 作者: 浏览量:
字体:

第一章 总则

  •  规划背景

为了科学指导南县综合交通系统的建设和管理,合理配置交通资源,发展绿色交通,统筹城市内外交通,疏导城区交通,建立支撑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综合交通体系,特编制《南县县城综合交通体系规划(2016—2030)》(以下简称“本规划”)。 本规划文本中文字带下划线部分为本规划确定的强制性内容

  • 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4;

(3)《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4)《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2010.2;

(5)《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导则》,2010.5;

(6)《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旅游发展规划》;

(7)《益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2013年修改);

(8)湖南省省道网布局方案示意图;

(9)《益阳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2010-2030)》;

(10)《南县县城总体规划(1999-2020)》(2010年修改);

(11)《南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1-2030)》;

(12)《南县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在编) ;

(13)《南县经济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在编) ;

(14)《南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

(15)《南县交通发展“十三五”规划》;

(16)《南县县城概念性总体规划》;

(17)《洞庭湖生态经济创新示范区总体概念规划设计》;

(18)项目其他相关资料。

  • 规划层次

规划范围考虑南县县城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分为县域、城乡规划区和中心城区三个层次,重点研究中心城区。

1、县域:规划范围为南县县域行政区域,面积约1070平方公里。

2、城乡规划区:规划范围为南洲镇镇域和浪拔湖镇哑巴渡河以东地区的面积之和,总面积130.63平方公里。

3、中心城区:总面积32.57平方公里,规划人口30万。

  •  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16—2030年。

  • 规划原则

1、应以建设集约化城市和节约型社会为目标,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公平、城乡协调发展、保护自然与文化资源。

2、应贯彻落实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战略,优化交通模式与土地使用的关系,统筹各交通子系统协调发展。

3、应遵循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在交通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科学判断城市交通的发展趋势,合理制定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方案。

4、应统筹兼顾城市规模和发展阶段,结合主要交通问题和发展需求,处理好长远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规划方案应有针对性、前瞻性和可实施性,且满足城市防灾减灾、应急救援的交通要求。


 

第二章 交通发展战略

第一节 交通发展目标

  • 总体目标

南县城市交通的总体发展目标是构建集约、环保、高效的生态型综合交通体系,将南县建设为湘鄂边地区铁路、公路、水运及航空综合交通运输枢纽,打造东西和南北向运输大通道;打造以县城为中心,以县域为半径的南县‘半小时’综合交通圈;创建国家交通管理模范城市。  

  • 具体目标

1、对外交通系统

建立以铁路与公路为骨干、港口为补充的对外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构建以南县为中心的区域级综合交通运输枢纽,打造以县城为中心的县域“半小时”综合交通圈。

2、城市道路网络

到 2030 年,干路密度应达到 2.3km/k 以上;路网整体密度应达到8km/k 以上;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5㎡/人;路口渠化率大于80%。

3、城市交通系统

规划构建以“低碳公交”+“慢行系统”的绿色出行为主,以小汽车出行为辅的多元交通协调发展的城市客运体系。

  • 公共交通系统

实施公交优先,建立以常规公交为主体、出租汽车为必要补充的城市公共交通服务系统。到2030年,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达到20%以上;公交车辆平均营运时速达到20公里以上;万人公共交通车辆拥有量达到8标台以上;公共交通覆盖率(以公共交通站点为圆心,以300米为半径的圆)达到50%以上;港湾式公交停靠站设置率在20%以上。

  • 个体机动交通系统

至2030年,小汽车出行分担率不超过20%。限制摩托车发展。

  • 慢行交通系统

规划满足组团间的通勤联络和居民日常休憩活动,建立县域与县城两个层次多元的慢行交通体系,将慢行交通与公共交通相融合,体现“以人为本”。

  • 城市停车系统

区域差别化发展,形成“以配建停车为主、路外公共停车为辅、路内公共停车为必要补充”的停车格局。至2030年,城市配建停车设施规模占城市停车供给总量的70%以上,城市公共停车场设施规模控制在城市停车供给总量的30%以内。逐步建立收费体制合理、管理机制健全的城市停车体系。

第二节 交通发展战略

  • 交通发展战略

1、加强各种交通方式的规划衔接;

2、优化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布局;

3、建立多层次的公共交通服务网络;

4、加快综合交通枢纽建设;

5、积极发展智能交通;

6、形成多模式的旅游交通系统。

第三章 综合交通体系组织

  • 城市综合交通发展体系构成

城市交通一体化综合体系即打造以枢纽为核心,以公路、铁路、水运、航空和城市道路为脉络,实现多种交通方式无缝衔接、高效运作的交通体系。同时,交通发展必须与土地使用、人口规模、社会、经济和环境等诸多城市发展领域紧密结合,既能发挥交通设施的最大效益,又能先期引导土地布局的形成,提升土地的价值。

  • 城市内外交通衔接关系

1、对外交通应满足城市功能的需要与城市用地布局相协调有助于增强南县的对外辐射和吸引力,促进南县经济的发展;同时要与国家、湖南省及相邻城市的交通发展规划相协调。

2、对外交通要与县域交通县内交通紧密衔接包括公路与城市道路网的协调铁路、公路客运与公交线网的配合等使对外交通网络和场站设施与市区道路网和公交网络设施有机结合。

3、县域交通以层次化和高效性为基本目标一方面保证县域内主要节点之间的快速通 达,强化主要节点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保证县域交通网络通达深度,服务城乡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 客货交通组织模式和总体布局框架

以铁路客货站、港口及公路场站为枢纽,以高速公路、一、二级公路、铁路和内河航道为骨架,形成水、铁、公联运的交通运输系统。使南县成为“长江经济带”和“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开放、便捷、高效、安全、环保的梯度产业承接基地。在中心城区,以规划常岳九铁路客货站为中心,在其南侧分别规划公交枢纽站和新湘北汽车站,在杭瑞高速以北、藕池河西岸规划直达长江的千吨级水运码头,该水运码头通过一条进港公路与铁路客货站连接,形成公、铁、水联运的综合交通体系。在茅草街镇,通过镇区外环路联系天星洲500吨级码头、月益铁路茅草街货站和草尾高速互通,形成公、铁、水联运的综合交通体系。

  • 城市干路系统组成

结合城市用地布局结构,形成由主、次干道为骨架,支路为补充的结构合理的城市道路网络系统。规划路网为方格网状结构,城市干路系统总体结构为“四纵三横”

  • 城市应急救援、防灾减灾道路规划布局原则

1、与城市总体规划相结合,在综合防灾规划指导下统筹规划

2、建立健全道路应急救援体系,完善防灾应急救援道路网络规划

3、 控制防灾疏散通道

4、灵活性原则

  • 城市客运枢纽结构

规划对外交通枢纽包括南县火车站、南县新湘北汽车站等。

  • 自行车、步行交通系统总体布局框架

南县自行车、步行交通系统总体布局框架为“两核三轴、两廊六片”。

两核:即情湖湿地生态景观核和洗马湖商住休闲活力核;

三轴:即沿鹞子港路东侧贯穿清明湖并向南延伸至产子坪水系的南北慢行纵轴,贯通德昌公园、行政中心、南洲广场、县一中、洪堰湖公园、古樟文化遗址、涂家台产业服务核心区、情湖湿地公园的南北城市景观慢行纵轴和贯通藕池河、洗马池至产子坪水系的南北慢行纵轴;

两廊:即南茅运河生态休闲慢行廊道和藕池河东支-三仙湖水库滨水风光带慢行廊道;

六片:即城北花甲湖片区、城西经开区片区、南洲老城片区、城东洗马池片区、城南涂家台片区、产子坪片区等六个片区。

  • 差异化的城市停车供给策略

结合南县总体规划,按停车需求性质相近的区域划分为同一类区域的原则,将中心城区划分为 3 个等级,并根据各个区域不同的停车需求特点进行规划。

第一类区为城市核心区,该区域土地开发强度较高,停车供需矛盾明显,道路容量有限;

第二类区为中间区,该区域为发展和开发强度处于一般水平的区域;

第三类区域为新建,该区域新建和在建项目多,用地较为灵活。针对不同的
分区,制定不同的规划方案。

  • 交通信息化建设与交通管理的基本策略

交通管理基本策略:区域管理;路线管理;时段管理。

交通信息化建设基本策略:通过智能交通系统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信技术、电子控制技术以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等有效地运用于整个运输管理体系,使车辆、道路、使用者密切配合,和谐统一,从而建立起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运输综合管理系统。

 

 

 

 

 

 

 

 


 

第四章 对外交通系统规划

  • 规划原则

1、与国家和区域相关运输规划相衔接;

2、与城市区域地位和发展目标相适应;

3、与城镇体系、城市空间布局和土地利用相协调;

4、与城市交通网络和设施布局融为一体。

  • 对外交通总体格局

为促进区域城镇发展,打造南县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主要城市“一小时”综合交通圈,以南县作为交通圈的核心,规划构建“223”的对外交通发展总体格局

  • 2个千吨级水运码头——茅草街千吨级水运码头、县城北千吨级水运码头;
  • 2条铁路——常岳九铁路和月益铁路;
  • 3条高速——杭瑞高速、益娄衡高速和南汨高速。

第一节  公路系统规划

  • 对外廊道

加强南县与益阳、常德、岳阳三个地级市及华容、安乡、石首、津市、沅江和汉寿等六县的交通联系,南县与益阳、常德、岳阳三个地级市及与华容、安乡、沅江三县之间应建设一级公路联络通道,与石首、津市和汉寿三县之间应建设不低于二级公路的联络通道。打通南县至常德、南县至岳阳的第二条干线公路(不低于二级公路)联络通道。此外,还应加强南县与大通湖区的交通联系,规划将新S220和S218提升为宽度为21.5米的一级公路。重点发展高速公路,努力打造旅游干线,不断优化路网,重点打造南县放射式对外公路走廊。

打造南县放射式对外公路走廊:

向东南:南汨交通走廊,即南县至汨罗,规划成湖乡田园风光廊道;

向南:南益交通走廊,即南县至益阳,规划成生态林荫专线通道;

向西北:南津交通走廊,即南县至津市,规划成山水风光通道;

向西:南常交通走廊,即南县至常德,规划成旅游专线通道;

向东:南岳交通走廊,即南县至岳阳,规划成旅游专线通道;

向北:南石交通走廊,即南县至石首,规划成山水风光通道。

  • 重要公路交通节点规划

为加强茅草街大桥的交通秩序,减少桥梁内的交通堵点,规划拟增设茅草街大桥向厂窖方向的南向匝道和南茅复线往南县县城方向的南向匝道;为加强沱江快速干线的对外交通联系,规划增设沱江快速干线接茅草街大桥的互通匝道;在S217与杭瑞高速相交处增设一座互通立交,打通麻河口镇对外联系通道;将XA07向西延伸至G234,并在该处增设一座互通立交,带动青树嘴镇等南县中部地区交通发展。

  • 高速公路网络

至2030年,南县共有3条高速公路,即杭瑞高速、益娄衡高速和南汨高速。这3条高速公路在南县交汇,在中心城区外围构成“U”字形结构

  • 公路网络

加强高速公路、过江通道、沿河(湖)公路建设和国省干线公路改造,进一步提高村道、乡道和县道至国省干线路网的交通通达度,基本实现县城、每个乡镇及重要景区通二级及以上公路,每个乡镇半小时之内可以上高速。到规划年末,南县将形成“两国道七省道五条沿河(湖)主干公路和一条东西联络主通道” 的主干线路,县道、乡道和村道至主干线路连接顺畅的公路网。基本实现县域内主要河流两岸有一条二级及以上等级公路(宽度不小于10米),河流另一侧则建设一条路面宽不小于6米的四级及以上等级公路。实现县域内县道宽度达到6.5-7.0米,乡道宽度6.0-6.5米,村庄主要道路6.0米。

1两条国道:G353,G234。

2七条省道:S217、S511、S220、S307、S322、S313和S218。

3五条沿河(湖)主干公路:沿虎渡河东岸(12米宽)主干公路(环西洞庭湖公路)、沿藕池河中支东岸(10米宽)主干公路、沱江快速干线(21.5米宽)、沿藕池河东支南岸(10米宽)主干公路、沿大通湖西岸环湖公路(6米宽)。

4一条东西联络主通道:连接麻河口、中鱼口、乌嘴乡和大通湖的主干公路连接通道。

  • 县域客运站场

到规划年末,南县共有客运站13个。其中:中心城区2个,各乡镇共11个客运站。

表4.1 县域站场一览表

 

序号

站场名称

位置

等级

1

新湘北汽车站

县城中心城区

一级站

2

茅草街汽车站

茅草街镇

二级站

3

中鱼口客运站

中鱼口乡

三级站

4

浪拔湖客运站

浪拔湖镇

三级站

5

厂窖客运站

厂窖镇

三级站

6

乌嘴客运站

乌嘴乡

四级站

7

华阁客运站

华阁镇

四级站

8

青树嘴客运站

青树嘴镇

四级站

9

三仙湖客运站

三仙湖镇

四级站

10

武圣宫客运站

武圣宫镇

四级站

11

麻河口客运站

麻河口镇

四级站

12

河口客运站

明山头镇原河口乡

五级站

 

 

  • 中心城区对外联系通道

规划形成“两环多射”的对外联系的路网结构。

两环:由主干路振兴路、通盛路、桂花园路和滨江路构成的中心城区内环;由杭瑞高速、益南高速、南汨高速和沱江快速干线(S511)构成的城区外环。

多射:与“内环”衔接的多条对外联系通道。

向北放射线:通过国道G353至浪拨湖镇、安乡县。

向东放射线:通过G353至华容县;通过S220至明山头镇、大通湖区。

向南放射线:通过S511至乌嘴镇、青树嘴镇、三仙湖镇、茅草街镇,然后经G234至沅江市、益阳市;通过X056或G234至中鱼口乡、茅草街镇、沅江市、益阳市。

向西放射线:通过X003、S217至麻河口镇、武圣宫镇、安乡县。

  • 旅游线路规划

1、旅游线路组织

以益娄衡高速公路、常岳九铁路建设为契机,培育和打造县域、省域和全国范围三个层次的黄金旅游线路,逐步将南县旅游纳入全省和全国的旅游圈。

2、旅游交通规划

加快旅游公路建设,以益南高速建设为平台,建成S322(草尾互通至环西洞庭湖公路连接线)、S307(大通湖互通至环西洞庭湖公路)和新S220(县城西至沱江快速干线)三条东西向旅游公路连接线,既拉近天星洲生态景区、厂窖红色旅游区、南茅运河生态休闲带、三仙湖平原水库生态休闲带、情湖湿地公园、罗文花海等旅游景区与大中城市的距离,又改善县内旅游交通环境。同时,建好南县至茅草街三仙湖平原水库东岸沱江快速旅游干道,改善三仙湖平原水库生态休闲带景区旅游交通状况;建设环西洞庭湖旅游公路,藕池河中支东岸公路、藕池河东支南岸公路,将南县特有的湖区景观纳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大湖旅游交通圈;S220(安乐至锦大鱼村)旅游公路改建工程,改善大通湖(锦大渔村)与县域北部各景区之间的交通联系;建设情湖湿地公园神童渠路与罗文花海环村公路连接线工程,加强情湖湿地公园、三仙湖水库与罗文花海之间的交通联系。加快旅游景区内部设施建设,情湖湿地公园、三仙湖水库、罗文花海等按照功能分区的原则,将各功能区全部建成开放,并建好景点之间的连接游道。

3、旅游巴士线路

结合旅游通道的设计,以县城旅游集散中心为核心,设计4条陆路旅游观光巴士线路和2条水路旅游观光线,串联南县的旅游资源,形成南县县域的黄金旅游线路。

第二节  铁路系统规划

  • 线路规划

至2030年,南县将形成2条铁路,分别是常岳九铁路和月益铁路。

1、常岳九铁路

常岳九铁路东起于湖南常德市,是一条连接湖南省常德市—岳阳市—江西省九江市的快速铁路,是国家洞庭湖生态区建设的重要项目。

2、月益铁路

月益(荆益)铁路是属于原《湖南铁路规划》中的一条运煤铁路,兼部分客运功能。

第三节  水路系统规划

  •  内河航道及港口

规划将南县纳入长江经济带中统筹发展,水运交通全面对接武汉城市圈:一条水运通道是通过茅草街港区和南洲港区分别向南至南洞庭、再向东至东洞庭,经过岳阳城陵矶港和长江黄金水道至武汉、上海等,主动对接长江经济带周边经济发达城市;另一条则是通过县城北千吨级码头经藕池河东支向东至东洞庭,同样经过岳阳城陵矶港和长江黄金水道至武汉、上海等,主动对接长江经济带周边经济发达城市。

至2030年,通过疏浚整治,提升南茅运河、沱江河道的通航能力,按Ⅳ级航道标准对南茅运河43.4公里河道疏浚及船闸升级,按Ⅴ级航道标准对沱江41公里河道疏浚及船闸升级。藕池河东支南县至东洞庭航道由现状季节性的Ⅳ级航道提质改造为常年通航的Ⅲ级航道,打通南县至岳阳、武汉的水路运输。

重点发展南县南洲工业园融和500吨级码头,在县域内发展天星洲500吨级、茅草街拓普1000吨级、厂窖肖家湾500吨级、青树嘴街道300吨级、武圣宫500吨级、明山500吨级、北闸500吨级港口码头、县城北1000吨级码头,提高港口吞吐能力,形成“四河八港”空间形态。

  •   旅游航道与码头

规划南县旅游客运航道位于南县南茅运河及沱江沿线,上起县城,下至茅草街镇,以旅客吞吐为主,主要为南县县域水上旅游开发及客运发展服务。在南茅运河沿线的情湖湿地公园、中鱼口乡、S307与南茅运河相交处、茅草街镇附近规划旅游码头;在沱江沿线的上坝、乌嘴乡、原中鱼口乡、青树嘴镇、S307与沱江相交处、八百弓、茅草街镇附近规划旅游码头。

第四节  航空系统规划

  • 规模及选址

规划南县与大通湖区共享通用机场,其选址位于南湾湖原农用机场附近。

  • 对外衔接

规划将新S220和S218南县至南湾湖段提质改造为一级公路,加强南县与大通湖区的联系,打造通用机场1小时交通经济圈。

 

 

第五章 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   规划原则

1 适度超前--充分考虑未来交通发展趋势。

2 因地制宜--发挥城市道路交通对土地开发强度的促进和制约作用。

3 注重衔接--合理规划道路功能、等级与布局。

4 服务旅游--保证旅游集散地与城市主要景区的便捷联系。

5 可操作性--方案将作为城市建设和用地开发的一个主要依据。

  •   主干路网

按照强调直达性、交通性的思路,规划“三横四纵”的城市主干路网。

三横:桂花园路振兴路兴盛路

四纵:赤沙路、通盛路、沿湖路和滨江路。

  •   次干路网

次干路配合主干路组成城市干道网,起联系城市各功能组团和集散交通的作用,并兼有服务的功能。

  • 支路

支路是干路与街坊内部道路的连接线,可增加路网可达性,分流干路网交通压力,均衡道路交通流分布,从而提高路网整体效应,并增加城市临街界面,从而提高城市土地价值。

  • 道路网规划指标

城市道路分为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城市道路交通规划指标详见表5.1和表5.2。

表5.1 城市道路网规划指标

 

分 类

主干路

次干路

支路

设计车速(KM/H)

40

40

30

双向车道数

4-8

4-6

2-4

红线宽度(M)

28-65

24-40

15-20

 

 

 

 

表5.2 规划路网密度指标

 

道路分类

现状值(km/k㎡)

规范建议值(km/k㎡)

本方案规划值(km/k㎡)

主干路

1.63

1-1.2

1.15

次干路

1.35

1.2-1.4

1.48

支路

2.88

3-4

3.70

 
  • 规划过江桥梁

到规划期末,共规划城市道路10座主要桥梁,详见表5.3。

表5.3规划城市道路主要桥梁

 

编号

桥梁名称

车道数

备注

1

振兴路跨南茅运河桥梁

4

改建

2

南洲桥

2

已建

3

兴盛大桥

2

已建

4

桂花园路跨南茅运河桥梁

4

新建

5

洞庭大道跨南茅运河桥梁

4

新建

6

纬三路跨南茅运河桥梁

4

新建

7

南华大桥

2

已建

8

北洋桥

4

改建

9

神童渠路跨沱江桥梁

2

新建

10

洞庭大道跨沱江桥梁

4

新建

 

 

  • 规划城市主要道路

规划城市主要道路情况详见表5.4。

表5.4 规划城市主要道路一览表

 

道路名称

道路等级

标准道路断面

道路长度

振兴路

主干路

8(人,自)+4.5(公)+3(绿)+9(机)+3(绿)+8(机)+3 (绿)+4.5(公)+9(人,自)=52

5024m

4(人)+6(自,公)+3(绿)+16(机)+3(绿)+6(自,公)+4(人)=42

4(绿)+4(人)+7(自、公)+3(绿)+16(机)+3 (绿)+7(自、公)+4(人)+4 (绿)=52

兴盛路

主干路

7(人)+3.5(自)+18(公,机)+3(绿)+18(公,机)+3.5(自)+7(人)=60

7130m

10(人,自)+18(机)+10(人,自)=38

7.5(人)+6.5(自,公)+4(绿)+24(机)+4(绿)+6.5(自,公)+7.5(人)=60

桂花园路

主干路

5(人)+7(自,公)+9(绿)+18(机)+9(绿)+7(自,公+)+5(人)=60

7807m

5(人)+6(自,公)+7.5(绿)+23(机)+7.5(绿)+6(自,公+)+5(人)=60

通盛路

主干路

5(人)+7(自,公)+9(绿)+23(机)+9(绿)+7(自,公)+5(人)=65

4410m

6(人)+23(机)+6(人)=35

沿湖路

主干路

6.5(人,自)+5.5(绿)+18(机)+5.5(绿)+6.5(人,自)=42

6165m

4.5(人)+2.5(自)+4(绿)+20(机)+4(绿)+2.5(自)+4.5(人)=42

3(人)+2.5(自)+2.5(绿)+11.5(机)+3(绿)+11.5(机)+2.5(绿)+2.5(自)+3(人)=42

赤沙路

主干路

5(人)+4.5(绿)+23(自,机)+4.5(绿)+5(人)=42

4257

滨江路

主干路

3(人)+15(机)+1.5(绿)+3.5(自)+5(人)=28

3970m

迎宾东路

次干路

4.5(人)+3(绿)+15(机)+3(绿)+4.5(人)=30

3033m

迎宾西路

次干路

4.5(人)+3(绿)+15(机)+3(绿)+4.5(人)=30

1493m

南洲路

次干道

5(人)+18(停,机)+5(人)=28

6749m

金穗路

次干道

4(人)+3(绿)+16(机)+3(绿)+4(人)=30

1860m

公园路

次干道

4(人)+3(绿)+16(机)+3(绿)+4(人)=30

1387m

大洲路

次干路

4.5(人)+3(绿)+15(机)+3(绿)+4.5(人)=30

974m

南湖路

次干路

5(人)+5(绿)+20(机)+5(绿)+5(人)=40

3149m

洞庭大道

过境路

4(人)+6(机)+2.5(绿)+15(机)+2.5(绿)+6(机)+4(人)=40

2056m

纬三路

次干路

4.0(人)+3.5(绿)+21(机)+3.5(绿)+4.0(人)=35

1564m

兴园路

次干道

3(人)+3.0(绿)+18(机)+3.0(绿)+3(人)=30

5129m

金桥路

次干路

4(人)+3(绿)+16(机)+3(绿)+4(人)=30

1071m

子美路

次干路

4.5(人)+3(绿)+15(机)+3(绿)+4.5(人)=30

4435m

九都山路

次干路

6(人)+18(机)+6(人)=30

7567m

6(人)+5(绿)+18(机)+5(绿)+6(人)=40

南华路

次干道

6(人)+18(停,机)+6(人)=30

3158m

运河东路

次干道

6(自)+15(机)+3(人)=24

6559m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