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县综合交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

发布时间:2016-08-18 08:52 信息来源:南县人民政府 作者: 浏览量:
字体:

南县综合交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

南县交通运输局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县交通运输行业认真贯彻《南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全力实施《南县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全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以转变发展方式、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为主线,着力统筹区域布局,调整交通结构,拓展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提高安全监管和应急处置能力,为推进建设洞庭湖地区交通重镇的战略,实现“洞庭明珠、生态南县”宏伟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十二五”回顾

(一)公路交通建设有序推进,基础设施水平明显提升。

到“十二五”末,全县公路总里程达到1577.5公里,“六纵六横”(“六纵”:S221、S226、X058、G234、X056、S227&S228; “六横”: S304、G353、S217&X003、XA02&XA03、S313、S222;)公路网主骨架基本形成,路网布局更趋优化,路网结构更趋合理。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3.3公里,岳常高速公路南县段建成通车,结束了我县无高速公路时代,使我县到岳阳市和常德市的时间缩短在一小时内,有效破除了我县的交通瓶颈,提升了区位优势,对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普通国省道二级公路里程为38公里,初步形成与高速公路、农村公路网络相衔接的公路网络。农村公路全面加快推进,共完成包括“双畅”工程在内的农村公路建设655.5公里,完成S313、S227和原县道东胜线和北长线及农村公路178公里安保工程建设,实现所有的建制村通水泥路。桥梁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完成青树嘴、中鱼口渡改桥建设,完成95座五类危桥改造和方谷大桥维修加固,预计将完成南茅运河上文明桥、红旗桥、班咀桥三座大桥危桥改建工程。枢纽站场和物流业发展加快推进,建成南洲一级货运站、浪拔湖四级客运站、东风桥三级客运站、华阁三级客运站。

(二)水运建设成效明显,内河运输能力逐步提高

到“十二五”末,全县共有通航航道6条(段),航道总里程达285.9公里,其中500吨级及以上航道达到180 公里,500吨级及以上港口泊位达到25 个,基本形成了以松澧洪道、南茅运河、藕池河水系和沱江为依托,南洲港、茅草街港、明山港为主要节点的内河水运体系。完成了南县港南洲港区工程项目建设,建设规模为7个300吨级兼顾500吨级散装件杂货泊位码头平台,1栋配套办公楼,2座配套仓库(总面积4400㎡),1条进港道路。完成了全县97处民间渡口的115艘木质船改造为钢质机动船。

(三)运输服务能力整体提升,客货运输量持续增长

到“十二五”末,全县道路运输共有客运车站7个,其中:二级站2个,三级站3个,四级站2个,站场总占地面积69085平方米,发车位65个,营运客车692台,货运车辆3820台;城市客运有公共客运企业6 家,其中出租车企业 4家,公交车企业3 家(其中盛安出租车有限公司兼营出租和公交),出租车辆200台(完成第三期续牌更新),公交线路4 条,营运总里程 31.8 公里,公交车辆53 台(完成车辆更新),人力三轮车98辆。公路营运大型客车、专用货车比例显著增加,城市出租车均为油气两用车,新增的第5路公交车为新能源车辆,成为推动公路运输快速增长的重要动力。

(四)安全应急体系建设快速推进,综合保障能力明显提高

二级及以上客运站配备和使用行包安全检查设备,运输车辆实现客运车辆GPS监控,三类以上的班线客运车辆、旅游客运车辆、危险品运输车辆的GPS安装率达100%;道路运输车辆安全检测体系基本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得到全面落实,道路运输业安全生产能力大力提升,交通安全事故率和重特大事故次数显著下降。

我县交通建设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目标角度来看,交通“发展不够,结构不优,质量不高”的问题仍然存在,进一步完善网络结构、提高服务水平仍然是今后一段时期交通发展的主旋律。

一是公路通车总里程不够,公路路网密度低。

二是公路平均技术等级和路面等级低,公路通达深度不够。全县还没有一条一级公路,二级公路里程仅有38公里,县内主干道比如G234、S226、S227、S228路面宽度只有5-7米,且路面破损严重,通行条件十分有限。

三是因我县地处洞庭湖区腹地,境内交通受江河沟渠阻隔,公路断头路多,未能形成公路运输网络。

四是运输方式单一。全县水运日益萎缩,无铁路,目前主要依赖于公路运输。

五是水运基础设施差,有效航道不畅问题突出。县境内藕池河东支、中支、西支属季节性通航河流,航运价值逐年下降;港口设施简陋、效率低、货物装卸机械化程度低,部分港口处于萎缩状态。

六是道路运输站场建设滞后,布局不尽合理,多数乡镇无车站,无公交车停车场,占道为站问题突出,导致站场建设远远滞后于公路建设,严重制约着道路运输整体效益的发挥,与经济发展对道路运输的客观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七是交通建设与资金需求的矛盾十分突出。“十二五”期间,交通建设的资金来源,一是国家补助,二是地方配套。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由于地方配套资金比例过大,加之县财力十分有限,自筹资金难以到位,无法保障交通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指导思想、编制依据与原则及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 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洞庭明珠、生态南县”宏伟目标,统筹规划发展公路、铁路、水路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以完善公路网络为主战场,以实施铁路建设为重要突破口,以发展水运建设为重要补充,以改善交通运输服务功能为依托,着力调整交通运输结构,着力提高运输服务品质,着力推动行业转型升级,着力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努力推进“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发展,加快完善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二)编制依据

南县“十三五”交通建设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是《国家高速公路发展规划》、《国家农村公路发展规划》、《湖南省公路网规划(1991年—2020年)》、《湖南省农村公路发展规划(2001年—2020年)》、《湖南省内河航道发展规划》、《湖南省港口布局规划》、《湖南省铁路发展规划(2008—2030)》。

(三)编制原则

统筹规划的原则。从全县综合交通运输长远发展的整体要求出发,统筹规划铁路、公路、水路交通建设,注重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统筹区域交通发展。

重点推进的原则。结合我县推进的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等发展战略,重点规划开发区和产业基地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协调发展的原则。注重加强公路网和水运网内部结构的优化调整和汽车站场、港口码头的配套建设,实现公路水路交通均衡协调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加快发展的同时,以节约土地、能源为核心内容,节约耕地,注重项目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搞好项目的防灾减灾设计,减少灾害损失,积极推进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社会建设,实现交通发展与自然生态的和谐统一。

适度超前的原则。充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高起点规划交通发展和重点建设布局。

(四)发展目标

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到2020年,基本形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础设施衔接顺畅、运输服务便捷高效、科技信息先进适用、资源环境低碳绿色、安全应急可靠高效、行业管理规范有序,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和综合交通的整体效益,适应南县经济社会基本现代化要求。

1.基础设施

形成干支相连、路路相通,干线公路环县、环城的公路网络格局。所谓“干支相连、路路相通”,即形成高速公路一纵一横(一纵为南益高速,一横为已通车的岳常高速),干线公路七纵二横(七纵为:S221、S217、S226、G234、S227、S228、环洞庭湖公路,二横为:G353和S313,实现该9条干线公路技术标准达到二级公路以上),县道十一纵六横,实施渡改桥31座、新建桥梁195座和危桥改造50座,实现主干道间相互连通,农村公路与主干道全部相连的公路网络。“环县”即环绕县域边境通二级以上公路。“环城”即实现干线公路环绕县城。

形成纵横相交的铁路运输格局。实现东西向的常岳九铁路和南北向的荆益铁路在县城附近相交设站。

形成通江达海的常年水上通道。管护好已有的松澧洪道,续建南茅运河,疏浚藕池河水系和沱江以实现常年通航。

形成客货站场和港口码头科学布局、功能完善的格局。

进一步加强养护管理力度。公路的技术状况和网络结构明显改善,路网的整体服务水平和安全保障水平明显提高。

2.运输服务

公路中高级客车占营运客车比例达到50%,营运货车平均吨位提高至10吨;全县建制村通农村客运班车,公路营运货车里程利用率达到90%。

内河运输船型标准化率达到80%,内河货运船舶平均吨位达到2000净载重吨。

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提高线网密度和站点覆盖率,提升服务水平。县城区公共交通站点500米覆盖率达到100%,公共交通分担率达到40%。

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基本形成贯通城郊及广大农村的公交服务网络,县城20公里范围内公交化运营率达到60%。

3.信息化

交通运输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积极推动综合交通出行信息服务、联网售票服务,高速公路ETC覆盖率达100%,城市公交“一卡通”覆盖比例达到100%。

4.安全应急

实现重点公路水运等基础设施监控率达到70%;重点运营车辆动态定位跟踪监控覆盖率达到100%;重点船舶动态定位跟踪监测覆盖率达到100%;对交通应急事件平均响应时间不超过30分钟。

三、主要任务

“十三五”时期,要立足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阶段特征,集中加快打造“四个交通”、服务“洞庭明珠、生态南县”建设,综合交通是核心,智慧交通是关键,绿色交通是引领,平安交通是基础,相互关联,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推进交通运输现代化发展的有机体系。

(一)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围绕南县产业布局和城镇化发展趋势,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发展,不断优化综合交通网结构,着力加强各种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加快综合运输通道建设,基本建成主次分明、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衔接顺畅、便捷高效的综合交通网。项目估算总投资199.2238亿元,其中“十二五”期间已完成投资6.055亿元,“十三五”时期计划投资191.6648亿元,“十四五”时期计划投资1.52亿元。

1、加快完善公路交通网络

一是着力发展铁路交通运输。建设里程53公里,估算投资44.1亿元,重点推进常岳九铁路和荆益铁路在南县的建设并相交设站。

二是完善高速公路网。加快南益高速公路建设,打通我县向南的高速通道,加上已建成的岳常高速公路,使全县形成一纵一横的高速公路格局。积极争取南汨高速公路南县段进入湖南省高速公路规划。

三是加强干线公路提质改造。建设的重点是新调增的普通国道尚未达到二级公路标准的路段,国省干线公路中的出省通道、断头路、重要景区连接通道,连接水路、铁路和高速公路互通的集散通道。估算投资22.914亿元,其中“十三五”时期计划投资21.259亿元,“十四五”时期计划投资1.155亿元。

(1)G353南县浪拔湖镇段公路改线工程(续建):按二级公路标准建设,全长8.0公里,路基宽12米。估算投资0.7720亿元,其中“十二五”期间已完成投资0.3亿元,“十三五”时期计划投资0.472亿元。

(2)S226南县东风桥至胜天公路改建:全长37.7公里,四级公路升级为二级公路,路基宽10米。估算投资2.6270亿元,其中“十二五”期间已完成投资0.2亿元,“十三五”时期计划投资2.427亿元。

(3)S313南益高速大通湖互通至厂窖镇肖家湾公路改建工程:四级改二级公路28.5公里,路基宽12米(包括新建五七运河桥、下柴市大桥、肖家湾大桥以及跨沱江大桥),估算投资5.8970亿元。

(4)G234九斤麻渡口至茅草街公路新改建:共计里程42.18公里,项目估算总投资6.48亿元。其中,①、新建九斤麻渡口至北洋大桥段3公里二级公路(包括新建跨藕池河东支的九斤麻大桥,桥长850延米),路基宽12米;②、新建牛场至白沙堰段6.18公里一级公路(包括新建跨沱江的桥梁一座,长540延米),路基宽25.5米;③、白沙堰至茅草街段三级改二级公路33公里,路基宽12米。

(5)S217南县乌嘴乡安乐至大通湖区沙堡洲锦大渔村公路新改建:共计里程二级公路9.5公里,路基宽12米(包括新建安乐至爱武桥段2.1公里、四门闸至沙堡洲段四级改二级公路7.4公里,新建跨红旗渠、明山运河与胜天渠的桥梁各一座,共计桥长240延米) ,估算投资1.048亿元。

(6)南县厂窖镇西伏村至南洲镇公路改建(S227、S228、X003):全长51公里,四级公路升级为二级公路,路基宽12米,估算投资4.335亿元。

(7)S227南县浪拔湖镇双剅口至方谷大桥公路新改建:四级改二级公路15公里(包括新建北河口大桥,桥长500延米),路基宽12米,估算投资1.755亿元, 其中“十三五”时期计划投资0.6亿元,“十四五”时期计划投资1.155亿元。

四是积极推进农村公路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和桥梁建设。扩改建县道公路122公里、乡道公路105公里,估算投资6.1亿元;新建四级公路1500公里,估算投资10.5亿元;通村公路提质改造850公里,估算投资2.975亿元;新建中小桥梁195座,共计5797延米,估算投资1.435亿元;新增安保工程384公里,估算投资0.8亿元。

2、稳步推进内河水运建设

一是依托长江经济带和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等发展战略,重点管护好淞澧洪道,推进南茅运河航道续建,使南茅运河全线达到规划标准,有序推进沱江、藕池河东、中、西支航道建设,使其在区域综合运输体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是推进南洲、茅草街、明山头港区码头建设,使其成为沿线产业集聚的重要依托。

(二)切实提高公路养护管理水平

公路交通行业必须适应形势发展要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牢牢把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两条主线,坚持畅通主导、坚持服务需求、坚持安全至上、坚持创新引领,切实提高公路养护管理水平。

1、规范养护管理工作,保障养护工程质量

根据《南县农村公路养护和管理实施方案》(南政发[2013]13号),严格执行公路大修及改扩建办法、小修保养及中修工程管理制度、技术状况评定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全面加强养护管理工作,强化施工现场管理,实现“有路必养”目标。

2、加大养护管理投入,提升路况整体水平

在保证公路日常养护的基础上,加大养护工程资金投入,及时组织实施公路大中修工程。根据路网结构、技术状况、交通条件,充分论证、科学组织,合理安排养护项目,提升路况整体水平,确保交通舒适通畅。

(三)着力提升公共客运服务水平

积极引导客运装备优化升级,加快调整公共客运结构,以满足多层次客运需求为导向,加强运输市场监管,切实全面提升公共客运服务水平。

1、积极引导客运装备水平提升

一是鼓励发展中、高级公路营运客车,鼓励发展适合农村客运安全、实用、经济型客车和客货兼用型运营车辆。

二是在城市公交和出租车领域推广混合动力、纯电动等清洁能源客车。

2、提供满足多层次需求的城际和城乡公共客运服务

一是积极鼓励发展旅客联程联运,建立运输方式间常态化的协调管理机制,推进铁路、公路、水路与民航客运售票系统联网,鼓励“一票制”客运联程联网第三方服务平台建设。

二是推动城市各交通方式信息共享,加快城市公共交通“一卡通”服务平台建设。

三是提高农村客运通达深度和安全水平,有条件的地区实施农村客运公交化改造。

3、加强客运市场管理

一是加强客运市场环境建设,完善市场准入、监管和退出机制,推进诚信体系建设,推动客运市场管理由注重事前审批向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与服务转变,促进形成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客运市场。

二是加快完善客运行业职业资格制度,提升从业人员职业素质和从业行为规范。

三是推进全省服务监督电话,加快推进公路、水路等服务监督方式的整合,实现多种交通运输服务监督、业务投诉、意见受理等服务的“一号通”,加大对服务市场的监督力度。

4、大力发展城市公共客运

一是全面贯彻落实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以“三创”为重要抓手,着力建设集智能调度、数据采集、行业监管、公众服务等功能的城市公共交通管理服务系统,基本实现城市公共交通数据资源共享化、行业管理规范化、运行监管自动化、决策支持科学化、指挥调度合理化、出行信息服务一体化。

二是推进出租汽车服务多样化。规范出租汽车运营服务,创新运营服务方式,制定汽车租赁业管理制度,规范出租车健康、有序、合理发展。

(四)积极促进现代物流发展

加快推进货物运输装备标准化,着力优化货运结构,提升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

1、加强物流园区建设

一是推进南洲物流园第二期建设,该项目以南加建联排标准化仓库,通过完善农产品的交易、运输、储存、冷链、加工、包装、检测、信息工程等基础设施,形成高标准的粮油批发市场、鲜肉冷链中心、蔬菜批发市场、水产品批发市场、肉禽蛋品批发市场。二期完工后的南洲物流园将成为湘鄂边地区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集零担货运、仓储、信息发布于一体的物流中心;集汽车交易、维修、检测一条龙的汽车市场;集商业、住宿两便为一体的综合型示范园区,可有效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二是建设好南县宏华货运站和南县星星货运站。

2、优化货运组织方式

一是优化物流通道,发挥综合运输的优势,降低物流成本。 

二是加快发展甩挂运输,重点推进滚装甩挂运输、公铁联运甩挂运输以及跨区域网络化甩挂运输和甩挂运输联盟。

3、推进城乡物流发展

一是建立城市绿色货运配送体系,积极引导物流园区、城市共同配送中心(分拨中心)及末端配送网点三级配送节点建设,协同公安等部门完善县城配送车辆通行管控措施,推广共同配送等先进组织模式。

二是加快完善县级物流中心、乡镇农村配送站、农村货运网点三级农村物流服务体系。

三是统筹交通、邮政、商务、供销等农村物流站点资源,鼓励“多站合一”的站场运营模式,积极推广农村货运班线、农村客运班车利用货舱承接小件快运等服务模式。

(五)强化交通科技信息化发展

进一步强化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依靠信息化引领交通运输现代化,实现智慧交通建设取得全方位突破。积极推动建设“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的智慧交通运输体系;重点完善交通运输感知监测体系、信息传输网络和交通数据资源体系;建设公众交通信息服务系统、交通运输安全应急处理系统。

1、交通运输信息化基础支撑体系建设工程。

到2016年底实现交通办公固定场所信息网络覆盖率100%;交通行业数据库建成率达到100%。

2、交通运输物流信息共享平台建设试点工程。

通过采用SOA技术,建设交通物流信息共享平台,实现重点物流企业交通物流信息交换率达到80%以上。

3、路网运行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工程。

通过加强新型传感器的布设,建立完善路网运营效率评估、协同运行服务体系,建设路网实时监管与反馈控制平台,实现重点公路基础设施监测覆盖率70%以上,Ⅰ、Ⅱ类治超检测站联网率100%,智能传感器应用率30%以上。

4、运输管理与服务信息系统工程

运输业务(含道路运输、水路运输及城市客运)网上办理率达到100%,二级以上客运站联网售票率超过80%,重点水路基础设施监测覆盖率70%以上,船舶管理“一卡通”覆盖率85%以上。

四、保障措施

(一)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强力推进县域交通发展。深刻领会国家和省、市关于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重大政策,紧抓国家关于“一带一部”、“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经济战略机遇,积极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对接长株潭经济一体化。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思路,结合实际,立足交通行业规划,搞好与其他部门规划之间的衔接,建立重大项目库动态补充机制,高起点、高水平谋划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重大交通建设项目;争取国家和省、市在财政转移支付、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重大科技推广、土地资源利用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努力把各项重大政策转化为推动南县交通建设发展的保障措施,强力推进县域交通发展。

(二)大力推进交通建设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坚持“政府投资为主、群众自筹为辅,多元投入”的原则,制定一系列融资优惠政策,将交通项目直接引入市场,逐步理顺县乡两级政府及管理部门、经营主体的责、权、利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归集控制交通建设派生的土地、加油(气)站、广告位等优质资源,大力推进交通投融资平台公司及市场运作融资运营模式,弥补建设项目资金不足,继续积极探索BOT、BT、PPP等融资建设模式,撬动社会资本参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交通基础设施投融资机制,全力破解筹融资难题,加强风险管控,促进交通建设持续健康发展。

(三)重点加大公路建设投入,促进区域与城乡交通协调发展。“十三五”时期要继续加大公路建设资金投入,充分利用好部省关于干线公路建设、农村客运班车线路公路提质改造、生命防护工程、危桥改造、渡改桥等公路工程建设方面的政策,不断完善公路交通设施条件,充分发挥公路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主导功能作用。

(四)综合提升交通运输服务水平合理规划,统筹布局,促进各种运输方式、运输资源的优化配置,保持“十三五”交通发展适度超前、高位运行。既要注重高速公路、国省干道与农村公路、水运与铁路、港口、城市交通系统的融合发展,加快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促进运输资源的优化配置;又要注重安全绿色发展,加快结构调整,加强科技和管理创新,综合提升交通运输服务水平,提高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能力,形成覆盖广泛、安全便捷、畅通高效、绿色智能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