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县经济开发区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一、“十一五”期间开发区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十一五”期间,开发区得到了快速发展,入园企业不管是在质量上还是在数量上得到了飞跃发展,相继引进了湖南南洲大曲酒业有限公司、福十二食品有限公司、湖南申旗糖果食品有限公司、湖南祥安油脂有限公司、湖南洞庭湖蛋业食品有限公司、克明面业股份公司、湖南森艺家具有限公司、湖南浩源食品有限公司、南县南嘉服饰有限公司等三十几家企业,这些企业成为了我县工业的骨干企业,目前区内已形成了以食品、纺织等产业群。“十一五”期间,开发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4亿,实现生产总值43.3亿元,实现税收13347万元,开发区已初步形成了一个功能齐全、基础设施完善、产业布局合理、发展潜力大的新型工业基地。 “十一五”期间开发区发展建设的成绩和特点是:一是推进了我县工业化进程。“十一五”期间,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其中最重要的一化就是工业化建设。南县经济开发区作为我县推进工业化进程的一支主力军,逐步改变了我县工业在体制上、布局上、规模上普遍存在“不活”、“散乱”、“偏小”、“重复”等问题,打造了我县工业兴县的“平台”。二是促进了工业结构的调整。我县工业主要是以纺织、食品、造纸、化工、机械等传统产业为主,并且多数是国有企业,投资主体单一,开发区建设从投资主体、产品技术含量上调整了工业结构。首先是吸引了大批县外和省内外资金,实现了我县工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其次是增加了工业产品种类和提高了工业产品科技含量。三是促进了产业的重新布局。在重新编制开发区整体规划的基础上,根据我县农副产品资源的优势,重点打造了食品加工园,吸引了一批食品加工企业,食品加工园也初具雏形。
虽然我县开发区建设在“十一五”期间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体现在开发区规划面积过小(只有11.3公顷),省里不承认我县的工业园区规划。其次是企业用地难。其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其四是政策相比周边县市欠优。其五是尽快争取省里认可我县规划。
二、“十二五”期间经济开发区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及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期间开发区建设将紧紧围绕全县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转化本地农副产品资源的产业为重点,突出以工业化带动农业化和城镇化为目的,加大招商引资、项目引进与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注重管理创新、机制创新、服务创新,努力打造开发区这个“政策优惠、服务到位、环境优化”的品牌,使之成为南县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为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基本原则
“十二五”期间经济开发区建设将遵循以下四项原则:一是坚持集约开发的原则。规划期内所有新办工业企业全部集中到工业园区内,重点引进轻工纺织、食品加工、机械船舶制造、电子元器件、服装加工、建材和高科技产业。二是坚持注重开发质量和效益的原则。所引进项目必须符合国家产业和环保政策,严格要求投资规模和投入产出比,入园项目在经济效益上要上规模、上档次,防止重复和低水平建设项目入园。三是坚持注重改革创新的原则。一方面对引进的项目在技术含量上要严格把关,“十二五”期间内重点引进以中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和其他科研院校为主的高科技项目,打造开发区的高科技园。另一方面在经济开发区建设中,从招商引资、项目引进、基础设施建设、企业管理服务、管理机制上入手,不断加大改革创新的力度,以改革创新促进招商引资的开展,以改革创新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以改革创新来提高为企业服务的水平,以改革创新为园区的管理体制注入新的活力。四是坚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的原则。规划期内开发区发展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从项目引进这个源头抓起,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来园区经济的发展,原则上不引进有污染的项目,既是有一定污染的项目也必须坚持先治理后生产的原则。
(三)主要任务和目标
主要任务。“十二五”期间,开发区将围绕建设产业特点明显的资源节约型和谐园区开展工作,着重建设三大产业园区,兼顾电子元器件、服装加工及建材产业。三大产业园区即食品加工园:以南县优质农副产品为基础,以南洲大曲、克明面业和祥安油脂等企业为龙头,实现我县粮、油、鱼、猪等农副产品的进一步深加工。从根本上实现我县工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纺织服装产业园:以我县农副产品棉麻为主要资源,努力拉长产业链,实现从棉花、纺织、织布、服装一条龙的生产。科技产业园:以中南大学和国防科技大学等一大批科研院所为依托,引进高科技产品为重点,延伸高科技项目及产品的内含,打造高科园成为中南大学和国防科技大学试验基地这样的“平台”。
整体目标
投入目标:“十二五”期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8亿元。其中工业投资:34亿元;基础设施建设(水、电、路)投资2亿元;港口、货运站、污水处理厂、学校、医院等建设投资2亿元。
土地开发目标:“十二五”期间,力争经济开发区完成园区建成面积2.77平方公里。
经济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工业总产值及税收年递增26%以上,五年完成工业增加值44.16亿元以上,五年实现税收总额6亿元以上。
特色园区发展目标:“十二五”期间食品加工园要形成较大的规模,其经济指标占园区经济总量的60%以上。全面完成高科技园建设,引进高新技术企业5家,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0亿元。
招商引资目标:“十二五”期间力争引进省内外资金42亿元。
“十二五”期间,开发区根据县城整体规划,在继续做大食品加工园的基础上,重点建设南洲工业园新颜工业小区,进一步完善小区道路、给排水管网系统,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以此推动项目入园。
1、用地规划:
2011年,引进入园工业项目15家,合同引入资金4.5亿元,新征工业用地450亩。
2012年,引进入园工业项目18家,合同引入资金6亿元,其中投资1亿元以上的企业1家,新征工业用地580亩。同时启动南洲港口和南洲货运站建设。南洲货运站建设占地面积100亩,投资4000万元;南洲港口码头建设占地面积100亩,投资4000万元。
2013年,引进入园工业项目21家,合同引入资金7.5亿元,其中投资1亿元以上的企业1家,新征工业用地750亩。同时启动污水处理厂建设,占地面积60亩,投资5500万元。
2014年,引进入园工业项目30家,合同引入资金10亿元,其中投资1亿元以上的企业1家,新征工业用地920亩。同时启动医院和学校的建设,新征用地200亩,完成投资5000万元。
2015年,引进入园工业项目38家,合同引入资金14亿元,其中投资1亿元以上的企业1家,新征工业用地1000亩。
“十二.五”期间,开发区土地单位面积的投资强度在60万元/亩。其土地单位面积产出强度要达到每亩完成工业增加值100万元。
2、道路建设规划:
2011年,完成兴盛西路建设,长754米,宽45米,总投资982万元。
2012年,完成湘北干线延伸线建设,长894米,宽45米,总投资1164万元。
2014年,完成南洲西路建设,长815米,宽24米,总投资566万元。
2015年,完成益南高速延伸线建设,长934米,宽45米,总投资1220万元。
“十二五”期间在逐步完成南洲工业园西区(新颜、太阳山、山桥)4条横向主干道建设的基础上,根据入园项目进展情况,逐年拉通纵向4条支干道。其中长900米,宽16米一条,投资414万元;长800米,宽16米一条,投资373万元;长775米,宽16米一条,投资360万元;长876米,宽24米一条,投资605万元。
同时根据道路建设进度,完善下水道及管网建设,完成投资400万元。道路两边的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770万元,其中亮化720万,绿化1050万。完成水电配套建设投资700万元。
3、污水处理规划:
“十二五”初期,在入园企业不多的情况下,工业污水采取氧化塘处理的办法进行治污,2012年前,在污水处理厂选址处新颜村1组挖塘对污水进行氧化处理(规模1000吨),2013年开始启动污水处理厂建设,征地60亩,污水处理厂设计能力为4万吨,先期进行2万吨污水处理项目建设,2015年第一期竣工投入使用。
三、加快经济开发区发展的主要措施和对策
南县经济开发区原规划面积只有11.3公顷,由于规划面积太小,并且受地域的限制,很多好的项目难以引进,严重影响了开发区招商引资的开展和我县对外开放的形象。因此,“十二五”期间将争取省、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完成南县经济开发区的扩规,实现园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主要任务是实施兴工战略,以招商引资促进工业化进程,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实现我县经济跨越式发展。根据省有关部门的意见,2011年完成南县经济开发区区位调整,重点是南洲工业园的扩规,扩规面积为5.79平方公里。
(一)实施资源整合,优化产业布局
“十二五”期间,开发区将结合我县资源优势和现有入园企业的特点,根据我县“十二五”规划的整体要求和投资商要求在县城集中办企业的趋势,“十二五”期间重点在南洲镇小荷堰村、新颜村、山桥村、太阳山村进行开发建设,同时要打造茅草街工业园的造船基地。开发区将根据产业特点加大食品加工园的招商引资力度和投入力度,逐步建设高科技产业区、轻工纺织产业区、电子元器件产业区、服装加工产业区、建材产业区、船舶制造基地和综合服务等七大产业区,重点引进纺织、食品、船舶机械制造、高科技、电子元器件、服装加工、建材等项目,同时,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和完善商贸、休闲娱乐、卫生教育等功能小区,形成一个产业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现代化工业园区。
(二)依据资源优势,发展优势产业
南县素称“鱼米之乡”,其粮食、棉花、牲猪、蔬菜、水产品等农副产品产量在全国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影响。“十二五”期间我们在继续发展现有优势产业纺织、机械、食品、造纸的基础上,重点发展以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的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一是做大做强现有产业规模。现有纺织、造纸、食品加工是开发区的优势产业,规划期内我们将通过招商引资进一步做大做强现有优势产业。以纺织业为龙头,以生产高支棉纱、棉麻混纺纱、亚麻纱和织布、印染等一条龙产业为主体,努力打造纺织深加工产业服装生产,拉长纺织产业链,形成年产成衣1500万件纺织产业链,规划期内实现产值达10亿元以上。二是大力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以南洲大曲酒业、克明面业和祥安油脂等企业为龙头,加大我县农副产品深加工力度,从技术创新上、资金投入上进行大力扶持,努力打造和拉长我县农副产品深加工链。“十二五”期间农副产品深加工和食品加工产业生产规模达到创产值60亿元以上。三是利用各种竹和杨树基地、各乡镇河洲芦苇基地以及棉杆、稻草发展造纸业。依托湖南拓普竹麻产业开发公司实现集中制浆、分散造纸的目标,生产多用途的文化纸、书写纸、静电复印纸、包装纸等,生产能力增加到20万吨,规划期内实现产值达20亿元以上。四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项目,重点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创建和打造开发区的高科技园。规划期内计划引进4家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0亿元以上。
(三)依托政策优势,大力开展招商引资
“十二五”期间,经济开发区工作的重点仍然是招商引资,招商引资项目的重点放在引进大型项目、高科技项目和依托本地资源的食品加工项目上。首先是继续加大招商引资、项目引进的力度,积极主动向外推介、宣传经济开发区的优惠政策,以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来经济开发区创业。其次是建立重点招商项目库。规划期间将在原有招商项目的基础上,根据我县农副产品和其他资源的优势定期或不定期的编制开发区招商项目书,促进项目引进的步伐。三是加大高科技项目引进的力度。“十二五”期间,计划引进投资上亿元规模的项目4家,同时紧紧抓住中南大学高科技项目多、技术人才雄厚的优势,大力引进高科技、高利税的项目,打造开发区内的“硅谷”。
(四)广辟融资渠道,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十二五”期内,经济开发区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计划完成投资2亿元。经济开发区“一区两园”要基本完成“七通一平”的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期内要完成兴盛西路、湘北干线延伸线、南洲西路、益娄高速连接线等园区主干道建设,逐年修建园区纵向支干道,基本形成南洲工业园西区道路框架,逐步完善园区内各种生产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力争完成建成区2.5平方公里。在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筹集上,我们将采取政府投入和社会融资的办法。一是争取政府对园区基础设施的投入,规划期内争取政府每年投入1500万元以上。二是招商引资,利用开发区建设有限公司这个载体广泛向社会筹集资金,争取银行资金的投入,实现举债建设,逐步偿还,滚动发展,逐步受益的目的。
(五)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发展循环经济
“十二五”期内,经济开发区将遵循一手抓建设,一手抓生态环境保护,对规划期内所引进的项目在注重效益的前提下,对有污染、严惩破坏自然环境的项目不予引进,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来经济效益,坚持走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发展的道路。一是严把项目入园关,对污染较严重的项目不予引进,并且所有入园项目要有治理污染的方案和措施。二是规划好开发区内的污水、废渣处理措施和方案,建设好集中处理“三废”的治污工程,保护好现有的自然环境。三是注重引进高科技项目和环保项目,打造高科技生态园区,发展再生资源产业。
(六)抓好软、硬环境建设,争创开发区新优势
首先是抓好软环境建设,从政策上、服务水平上、建设环境上要有新的措施和突破,做到以最优惠的政策、最优质的服务、最优良的环境、最优厚的回报吸引省内外投资商来开发区创业。其次是抓好园区的硬件建设,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来促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引进的步伐,实现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的良性互动,达到相互促进和同步发展的目的。三是打造园区经济品牌。“十二五”期内,经济开发区将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以这二个龙头产业带动相关产业和实业的发展,形成园区经济新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