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县纺织工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发布时间:2013-06-29 00:00 信息来源:南县人民政府 作者: 浏览量:
字体:

 

  纺织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长期以来,纺织业对于促进南县县域经济增长、积累财政资金、增加社会就业、提高城镇化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根据南县工业经济“十二五”发展规划以及构建两大产业集团的要求,结合南县现有纺织资源、工业基础等实际,特制定南县纺织工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一、纺织工业现状分析

  (一)发展现状

  目前,我县共有规模以上纺织工业企业11家,拥有总资产  24.25亿元,从业人员9867人。生产的主要产品有:纯麻纱、纯棉及混纺纱、棉布及混纺交织布、苎麻及亚麻布、梭织服装、针织服装。2010年全县规模以上纺织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98  亿元,占全县规模工业增加值的 25.14 %,实现销售收入11.81 亿元,实现销售产值11.62亿元,实现利润1081万元,缴纳税金3789万元。

  (二)有利条件

  南县发展纺织工业主要有以下有利条件:

  1、发展纺织工业有很好机遇

  国家和省市县相继制定了一系列针对纺织等农产品加工业的扶持政策。纺织工业能带动农村经济和农业产业化发展,起城乡统筹发展的纽带和桥梁作用。南县是国家“沿海地区纺织工业转移”的优势承接地。纺织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每10万元产值约需劳动力1.5个,在一些发达国家和我国沿海发达地区都因劳动力短缺或劳动力成本过高使纺织业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南县不仅劳动力资源丰富,而且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对发展纺织业非常有利。

  2、纺织原料有较好资源优势

  竹、棉、麻是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南县地处洞庭湖畔,光热资源充足,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海拔高度在29米以上适合于植棉,近10年来,全县植棉面积稳定在25万亩左右,皮棉亩产稳定在100公斤左右。2010年,我县总产2.5万吨,被国家列为10大优势产业带之一,被列为国家级产棉大县。南县苎麻品质优良,含胶率低、刮制质量好,可纺高支纱,是湖南省苎麻优质原料的重点产区。现有苎麻约3万亩,年产原麻6万吨左右。与此同时,南县近年来为配合湖南拓普竹麻产业开发项目,采取政府投入、民办公助等多种方式,引导当地农民广植竹子。据林业部门统计,目前全县已建立丛生竹竹苗繁育基地200亩,栽植新竹60多万株,面积1万余亩。

  3、纺织业有较好的产业基础

  南县纺织工业历史悠久,特别是建国50多年来,南县纺织工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工业体系现已初具规模且门类基本齐全。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是我县纺织工业的鼎盛时期,主要生产纱线、棉织坯布、印染布、经纬编布、印花床单、毛巾、手套、针织内衣、弹力袜、麻袋等产品。90年代中后期,我县纺织工业由于市场、技术、资金、产品开发等多方面的影响,企业一度运行艰难。近几年,随着国家对纺织行业实行限产压锭等宏观调控措施以及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纺织工业生产迅速回升,效益稳步提高。目前主要纺织企业有拓普竹麻、兆丰纺织、汇华纺织、德兴纺织、汇源麻业、仙后针织、众鑫纺织、德盛纺织等,这些纺织企业主要进行竹麻浆粕、棉花、苎麻和化纤产品的初加工和部分深加工,已初步形成纺纱、织造、服装及纺织品加工产业链,具备一定的加工能力和较好的产业基础。

  (三)主要问题

  目前南县纺织工业虽然具备一定基础和优势,但也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1、结构不合理。从产业结构上来看,我县的纺织工业规模小,难以发挥规模效益。我县的20万锭棉麻纺分布在8家不同所有制、不同隶属关系的企业,生产能力最大的只有5万锭,最少的仅5300锭。从产品结构上来看,大多数企业仍然生产的是  30支左右的低支混纺纱等低档、大路的初加工产品,而市场上一些紧俏且利润颇丰的高支精细或低支粗厚的纺织品无论设备和技术都难达到批量生产的要求。

  2、市场难把握。纺织品是我国的传统出口产品,也是世界贸易组织较为关注的进出口产品,美国、欧盟等国家经常对我国的纺织品采取限制进口的措施,使得纺织产品的市场走向预测难度加大。

  3、开发能力弱。我县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不但外地的优秀开发人才难引进,本地优秀的开发人才也难以留住,同时,企业经济效益普遍不高,用于设备更新和产品研发的资金十分紧张。产品的开发和更新换代明显地滞后于市场需求。

  4、发展后劲不足。纺织工业企业由于前几年长期亏损,大都负债累累,自身已无造血功能。近几年引入民营资本后,情况虽有所好转,但很难一时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目前企业筹资渠道不畅,资金匮乏已成为制约我县纺织工业企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主要障碍

  (四)发展前景

  衣、食、住、行是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纺织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同时也是重要的民生产业,尤其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和2008年实行世界纺织品贸易自由化以后,我国的纺织业发展更加迅速。目前,纺织品出口量已占世界纺织品贸易量的25%左右,纺织业在保障人民基本生活需求,解决劳动力就业和支持外贸出口等方面发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和出口国。湖南是我国发展纺织业的重要地区,具有资源、劳动力和市场等得天独厚的条件,随着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和东部沿海地区纺织业向内陆地区的转移,我县纺织业将会有更大的发展。同时,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纺织品数量和质量将会提出更高的要求。绿色、环保、功能性纺织品已成为纺织业发展的新潮流,高性能、高附加值产品已成为纺织业追求的主要目标。另一方面,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耕地、石油、水资源的枯竭,棉花、化纤等传统纺织品的发展将受到一定的制约,而竹纤维、苎麻等特种纺织品的开发与利用正在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尤其是竹纤维因具有优良的抗菌性、吸湿保湿性、着色性和回弹性等功能,被称之为“会呼吸的面料”,受到国际市场的青睐。预计在未来2-3年,国际市场对竹纤维的需求量在5万吨以上,国内将有2-3万吨/年的市场需求,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利用南县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劳动力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纺织产业,对带动我县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实现城乡统筹都具有重要作用。

  二、纺织工业发展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揽南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落实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围绕打造“湘北区域经济发展排头兵”的总体目标,以调整优化纺织产业结构为主线,以提升企业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改造提升传统纺织业为重点,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为目标,充分发挥南县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劳动力优势, 发展竹、棉、麻等特色纺织产业,带动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国家增税的目标。

  (二)基本原则

  按照南县打造“湘北地区科学发展排头兵”的总体目标,坚持立足资源,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的基本原则和大力发展竹麻纤维,积极发展棉纺产业、适度发展麻纺和化纤产业的方针,积极实施三大战略,即:项目支撑战略、科技创新战略和品牌带动战略。重点建设竹纤维开发、棉纺加工和苎麻加工三大基地,建成原料加工、纺纱、织布、印染、服装及产业纺织品等产业链,到2015年,将南县打造成湖南省重要的特色纺织产业基地。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到2015年将建成竹纤维、棉纺、苎麻三大产业基地及与之配套的纺纱、织造、印染、服装加工、产业用纺织品生产线,整个南县纺织产业年销售收入达到48亿元,利税1.4亿元

南县纺织产业发展规划表(2010—2015年)

                                  单位:万元

          年份
 名称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备  注

拓普竹麻纺织

15525

30000

42000

58800

82320

115248

150000

 

德盛纺织

34449

44000

52800

63360

76032

91238

100000

 

汇源麻业

19240

25000

30000

36000

43200

51840

60000

 

德兴纺织

6611

8500

11050

14365

18674

24276

30000

 

汇华纺织

15928

20000

26000

31200

37440

44928

55000

 

众鑫纺织

5153

6600

8580

11154

14500

18850

25000

 

兆丰纺织

7209

9000

12600

17640

24696

34574

50000

 

仙后针织

798

1000

1300

1690

2197

2856

4000

 

长兴包装

1382

1800

2340

3042

3954

5140

6000

 

新胜纺织

1500

900

 

 

 

 

 

 

合    计

107795

146800

186670

237251

303013

388950

480000

 

南县纺织工业重点企业十二五末主要目标(预期性)

重点企业

年产值(万元)

年利税

主要项目支撑

项目投资(万元)

拓普竹麻

150000

4300

二期竹纤维开发

40000

德盛纺织

100000

3000

延伸产业链

5000

汇源麻业

60000

1750

扩产扩能

5000

德兴纺织

30000

875

组建纺织集团

30000

汇华纺织

55000

1600

众鑫纺织

25000

730

 

  2、结构调整目标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人才为保障发展现代纺织产业的总方针。增加科技投入,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加快新产品开发,提高纺织品的档次和纺织产业的整体实力。到2015年全行业用于新产品研发的费用应占到销售收入的2%,从业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应占15%以上,高技能人员应占60%以上,中高档特色纺织品的产值应占到销售收入的60%以上;每年应有5-10个新产品问市,每2-3年要有重大科技创新和技术革新。

  3、节能减排目标

  纺织行业是对原材料和能源依赖性较大的行业。目前纺织企业的用能、用水管理水平还比较低。根据国家有关节能、环保和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要求,提高节能和环保意识,采用清洁生产技术,淘汰落后生产设备,生产绿色纺织品和生态纺织品是纺织业发展的必然趋势。2015年以前,整个纺织企业水、电、煤等单位成本应在2010年的基础上再减少10%以上,竹纤维、棉、麻加工的废水、废气排放达到国家环保标准,部分生产线要实现零排放。

  三、南县纺织工业发展建设重点

  根据南县现有纺织产业实际情况,2010-2015年纺织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夯实棉纺产业基础,提高麻纺产品档次和适当扩大生产规模,开拓性发展竹纤维产业,奠定南县纺织产业的基础。该期间规划总投资8亿元,建设重点项目4个,其中竹纤维产业投资4亿元,重点抓好拓普竹麻竹浆和竹纤维产业开发项目,建成5万吨功能性竹浆和5万吨功能性绿色环保竹纤维生产线;棉纺产业投资3.5亿元,建设重点项目2个;苎麻产业投资0.5亿元,建设重点项目1个。

  1、竹纤维产业建设重点

  一是要继续加强丛生竹生产基地建设,近2年来,县政府每年投入4000万元左右用于丛生竹的种植。目前,全县丛生竹的种植面积达到2万亩,这远不能满足拓普竹麻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需要,因此,在未来五年内还必须加强丛生竹的种植和培育,实现县政府原定全县种植丛生竹10万亩的目标。二是完成竹浆粕3万吨建设项目,由于原料等原因,目前,竹浆粕生产线能力还只有1.5万吨,至2012年要完成5万吨生产线建设项目。三是3年内投资4亿元,建设成年产5万吨功能性绿色环保竹纤维项目、配套环保设施以及热电联产锅炉、余热发电机组、其他辅助工程等。二期项目完成后实现产值15亿元,利润1.6亿元,税收4300万元以上。

  2、棉纺产业建设重点

  一是以德盛纺织公司为重点骨干企业,延长纺织产业链,调整现有产品结构的同时,计划投资5000万元新上织布、服装厂,实行自主创新,品牌经营战略,力争实现年纺织值收入10亿元以上。二是积极打造棉纺企业集团经营的新体制,扩大规模效益,以德兴、汇华、众鑫公司为主体,组建纺织集团,充分发挥技术、设备、场地等优势,充分利用资源转变发展方式,形成集聚效应和龙头带头作用,不断提升产品档次,优化产业结构。三是以园区载体为基地,十二五期间,经招商引资的纺织企业,一律入住工业园,拟计划新增20万锭棉纺生产能力。

  3、苎麻产业建设重点

  苎麻产业建设重点在汇源麻业。该公司在十二五期间,一是继续完善长麻纺的扩规,至15000锭;二是扩大脱胶车间的生产规模,至10000吨;三是新扩麻棉气流纺2000头,5台进口设备;四是新建织布机生产机间,购置国内最先进的织布机150台。力争在2015内实现产值6亿元,安置就业人员1000人。

  四、纺织工业发展保障措施

  (一)认真组织实施纺织产业规划

  科学的规划是项目建设的指南,纺织产业发展的真正目的是要把规划变为现实。在规划的基础上,要根据项目建设进程,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对建设的重点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研究制定出相应的实施方案,分期分批组织项目实施。

  (二)加大纺织产业招商引资力度

  发展南县的纺织产业,重点应放在招商引资上。规划提出的6个建设项目中,有3个是新建项目,主要靠招商引资。应尽快制定切实可行的招商引资政策和高效的办事程序,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支持鼓励世界500强和国内50强纺织企业来南县投资。要主动对接省内常德棉纺织、益阳麻纺织、株洲纺织服装3个产业集群,以及华容棉纺家纺、汉寿棉纺和苎麻纺织、蓝山毛织、宁乡服装、炎陵棉纺等7个产业基地,利用知名企业的资金、技术和品牌优势,提升南县纺织产业的技术水平,主动承接我国沿海地区纺织产业转移。同时要鼓励民营资本投资纺织企业,扶持一批效益好、竞争力强、有发展潜力的龙头企业,逐步形成南县纺织产业集群。

  (三)加快纺织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纺织产业深加工的许多项目都将安排在工业园,园区建设的质量与建设进度直接影响到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应提前规划,加快建设。要认真制定园区建设规划和管理办法,落实建设项目,完善园区内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着力营造政策稳定,条件优惠,管理规范,服务一流的投资环境,增强招商引资的吸引力。

  (四)制定落实纺织产业优惠政策

发展纺织业一靠政策,二靠技术,三靠资金。资金和技术是硬条件,政策是软环境,只要有好的政策、资金和技术都不难解决。为支持我国纺织工业的发展,2009年国家出台了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规划,湖南省政府也正式出台了《湖南省纺织产业振兴实施规划》。《规划》以突出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品牌两大创新为重点,强化以创新为动力的结构调整,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做精做优特色产业,实现发展由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向主要依靠自主创新转变,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使纺织成为湖南新型工业化的支柱产业。提出很多支持纺织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是指导纺织业健康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县委县政府也要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纺织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在建设用地、税收、工商以及人才引进等方面都有相应的优惠政策。南县在严格执行这些优惠政策的同时,对关系纺织产业发展的重大项目和重要问题要采取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的措施,为企业排忧解难,让企业来有决心,干得舒心,留下放心。

  (五)扎实推进纺织原材料基地建设

  纺织属农产品加工业,原料主要来源于农副产品,要认真抓好竹、棉、麻三大原料基地建设。指导各基地乡镇落实建设规划,搞好土地流转,筹集建设资金,引进优良品种,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模式和运行机制,协调好农、工、贸之间的利益关系,基本实现主要原材料自给自足,保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六)强化纺织产业人才技术支撑

  进入21世纪以来,纺织科学与科术有了很大的发展,一些高科技纺织品不仅用于家纺和服装,还广泛用于航空航天、交通运输和医药卫生等领域,纺织业正由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化,纺织行业的竞争已由过去的规模竞争、价格竞争转向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的竞争。因此,必须加大科技投入,加快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企业创新中心和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加快新技术、新产品研发速度,引导企业由传统纺织业向现代纺织和高科技纺织转化。

  (七)加强纺织产业发展组织领导

  目前,南县纺织产业与沿海地区相比,无论软硬环境都还有较大差距,这也是我县纺织企业拥有资源而难以壮大的原因之一。要发展南县的纺织业,必须加强领导,进一步优化环境。县政府要成立纺织行业管理办公室,负责制定相关政策,建立纺织企业综合服务体系,组织招商引资和协调解决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建立纺织品市场信息采集、处理和发布机制,及时掌握国内外纺织技术、产品、市场发展动态,规避市场风险,引导企业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