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县工业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发布时间:2008-08-27 00:00 信息来源:南县人民政府 作者: 浏览量:
字体:
  “十一五”期间,为了加快我县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工业循环经济,提高工业整体效益,加速推进我县工业化进程,促进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五”期间,我县工业发展情况
  “十五”期间,我县坚持改革开放,大力招商引资,深化国企改革,把握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契机,结合我县实际,主攻“五大”产业,使我县工业步入了恢复性快速增长的发展轨道。
  (一)工业总量增加快
  “十五”期间,工业得到了长足发展,2005年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39.4亿元,比上年增长17.2%;全县规模工业2005年完成产值9.8亿元,比上年增长45%。纺织行业由2001年的2万多锭发展到2005年的13万锭,造纸行业年生产能力由2001年的2万吨,发展到2005年的8万吨。
  (二)结构调整步伐快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结合我县实际,我们加快了工业产业、产品结构调整。我县是全国棉麻种植大县,有丰富的纺织业资源,我们加大了对纺织工业的投入,使纺织工业近几年迅速发展,成为我县几大产业之首。在产品结构上,纺织业由生产低档的21支纱提升为生产32-60支和竹节、亚麻、包心等新品种高支纱。造纸业由过去只能生产低档且单一的文化用纸,到能生产静电复印纸、包装纸、卫生纸、彩色玻璃卡纸等10多个品种。
  (三)技术改造进度快
  我们加大了技术改造力度,特别是近3年来的技改投入资金达3亿元。纺织业由单一的普梳增加了精梳,由环锭纺到气流纺,由脱胶到织布、印染一条龙。造纸业由圆网到长网,并且新添2台1760型长网纸机。化工业由原来只生产一般橡胶制品、一般防水卷材等,到现在能生产硅橡胶、氟橡胶、氢化丁晴胶等高质量特种产品。通过技术改造,提升了南县工业产品质量,使工业产品产销率达到100%。“湖南省名牌”产品南洲大曲和克明面条,市场占有份额发展很快。顺祥水产品“龙虾”直接走出国门,销往欧盟、美国等国家和地区。
  (四)产权改制成效快
  2003年县委、县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决定》,工业系统认真执行,两年多来,对11家国有和集体企业实行了产权转让。产权转让后兴办的民营企业使5家关停了多年的国有企业盘活了、做大了。昔日破烂不堪、杂草丛生的地方变成了“花园式”工厂。汇源麻业有限公司收购一麻纺厂后,投入2000多万元,新上了日产15吨脱胶生产线和1.2万锭长麻纺生产线;德盛纺织有限公司收购织造总厂后投入2000多万元,新上了轧花、脱胶、开松、环锭纺、气流纺、织布等生产线,企业生产经营势头很好。南洲大曲产权转让后,受让老板动大手笔进行厂房扩建,厂区改造,企业面貌焕然一新。
  (五)园区建设发展快
  我县园区建设起步迟,但发展是快的,目前,南县共有县工业园区、茅草街工业园区、河口工业园区三个。县工业园区成立还只有两年时间,现已引进入园企业3家,基础设施正在建设之中。
  “十五”期间,我县工业经济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企业规模不大,没有形成规模效益。二是产品科技含量不高,竞争力不强。南县工业大部分产品属低档次的传统产品和初级加工产品,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不高。纺织行业是我县工业第一大产业,也基本上是生产销售初级产品──棉纱、麻纱和纯麻布。三是发展环境仍不宽松。近些年来,南县虽然加大了对经济发展环境的整治力度,但税外费、“站”外费等巧立名目的收费层出不穷。特别是水、陆交通“三乱”行为仍时有发生。企业经营者形容过南县境内如过“鬼门关”。企业周边环境仍然偏紧,强揽工程业务屡禁不止。四是环境污染仍然严重。造纸业、脱胶业的污染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好,污水排放污染了水面、污染了农田,以致造成了当地农民与企业之间的一些矛盾。由于资金紧缺,致使这些企业无法完成污水处理设施配套改造。以上这些都是“十一五”期间全县工业经济发展必须着重解决的问题。
  二、“十一五”期间工业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与主要目标
  (一)基本思路
  “十一五”期间,我县工业经济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招商引资为重点,以科技创新为主导,以本地资源为依托,在抓龙头、创品牌、上规模方面狠下功夫,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运用高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努力实现我县工业战略性调整,加速工业化进程,提高工业整体效益,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二)主要目标
  1、工业总产值,到2010年达110亿元,平均每年增长21.3%。
  2、工业增加值,到2010年达20亿元,平均每年增长18.6%。
  3、规模工业产值到2010年达40亿元,平均每年增长38.5%。
  4、技改项目投入总额:“十一五”期间技改项目及固定资产投入总额达20亿元,年均增长40%。投入造纸5亿元,纺织6亿元,食品3亿元,化工1亿元,机械制造及装备3亿元,其他2亿元。
  5、五大产业规模:到2010年:
  纺织行业:规模达30万锭,年均增长20%。其中:汇华纺织有限公司计划投入8000亿元,新上5万锭生产线,德盛、德兴各投入7000万元,新上3万锭生产线,汇源、众鑫、汇华兆丰纺织各投入5000万元,新上2万锭生产线,兴利泰投入3000万元新上2万锭生产线。计划投入1.9亿元新上染色、织布、针织等项目,使纺织行业年染色能力达2000吨,年织布能力达4000万米,针织能力达到200万打,纺织行业年产值达12亿元。
  造纸行业:年生产能力达20万吨,年均增长15%。其中:湖南建材纸厂计划投入3.4亿元,新上年生产能力15万吨生产线,并配套环保制浆;八百弓造纸厂投入7000万元新上年生产能力3万吨生产线,平云纸业投入5000万元新上年生产能力2万吨生产线,明山纸厂、厂窖纸厂各投入2000万元新上年生产能力1万吨生产线。造纸业年产值达10亿元。
  食品行业:年产值达8亿元,年均增长41.9%。其中:南洲酒业投入5000万元进行厂房、场地改造,并新上1000吨低度酒生产线,香港欣顺科技有限公司投入8000万元,新办南县九铺香麒麟酒业有限公司,克明面业有限公司投入5000万元,建成全国中型面条企业,成为上市公司,顺祥水产食品有限公司投入4000万元,成为我县出口创汇中型企业,夏桂秋面业、裕康食品、朝阳食品蔬菜有限公司、秋师傅腊制品、南县逢春肉食品厂、洞庭蛋业、茅草街米业等企业投入8000万元建成南县食品加工龙头企业。
  橡塑化工行业:湖南橡塑密封件厂投入4000万元,新上汽车密封件生产线,南县橡胶工业有限公司投入2000万元,新上胶管生产线,三湘防水材料公司投入2000万元,新上防水材料生产线,洞庭防水材料、荷花化工厂南嘉皮革等企业投入2000万元进行技术改造,使化工行业年产值达5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
  机械制造及装备业:茅草街先权船舶有限公司计划引进上海、福建等地老板组建湖南洞庭湖造船集团,新增投入6000万元,年造船能力达到10万吨,天力科技有限公司投入3000万元,建立生产基地,三仙湖齿轮厂通过产权改制,投入3000万元上项目,河口农机配件总厂、八百弓耐腐蚀泵厂、三仙湖化工泵厂、三仙湖农机厂、光顺管业、南洋泵业各投入1000万元进行设备改造,引进“3517”工程,投入上亿元,建成国有大型企业,使制造业年产值达5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
  6、工业产品产销率:100%。
  7、强势企业:到2010年达20家,其中年产值过亿元达10家,年税收过1000万元的企业达5家,力争实现年税收过2000万元的企业2家,年税收过3000万元的企业1家,税收总额超过1.5亿元。
  8、园区建设:完成工业用地190公顷,入园企业达18家,其中高新技术产业5家,总投资10亿元。
  三、工业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和主要措施
  (一)以工业发展为主题
  发展是硬道理。只有快速发展了工业,才能缩小南县与其它地区的差距,才能改变南县经济落后的现状。“十一五”期间,我们狠抓发展这个主题,要求各乡镇企业制定出工业发展规划,确定发展目标及工作措施,加速南县新型工业化的进程,全面实施“工业强县”战略。
  (二)以结构调整为主线
  “十一五”期间,我们将狠抓结构调整,提高工业运行质量。一是抓产业结构调整。突出机械制造及装备业的发展,接长纺织产业链,向染色、织布、成衣方面发展。二是抓产品结构调整。各企业要以市场为导向,提高新产品的开发能力,多开发市场畅销、前景好的新产,积极推行品牌战略。三是新办企业要求起点高、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小的项目,积极改造和提升造纸业。通过调整结构,提高我县工业运行质量。
  (三)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
  一是抓资金的引进,增加企业投入,扩大企业规模。各乡镇每年引资要在200万元以上。二是抓项目的引进,尤其是高科技的、大型的、环保型项目的引进。三是抓人才的引进。要求各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更应该注意引进人才,每年要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聘用专业人才、充实企业管理队伍,努力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科学决策、快速发展的能力。
  (四)以扶优扶强为重点
  重点扶持“五大”产业中的强势企业,政策上优惠、环境上优化、资金上优扶,扶持企业创名牌产品,全县工业争取创省名牌产品4个,国家名牌产品2个。扶持德盛纺织有限公司、德兴纺织有限公司、南洲大曲酒业有限公司、汇源麻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创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五)以优化环境为基础
  “十一五”期间,我们将积极打造企业发展的优良环境。一是推行企业联系点制度。县级领导以及相关部门的领导联合办企业联系点,明确办点责任,做到各个规模工业企业有领导蹲点。领导经常深入企业了解情况,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各乡镇领导也要负责本乡镇的一个企业,为企业协调好各方面关系。二是县委、县政府建立工业情况汇报例会制。每季度听取一次全县工业发展情况以及所需解决问题的汇报,并进行研究解决。三是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进一步完善“一站式”收费,坚决杜绝“三乱”行为,一旦发现有企业举报某单位有乱收费行为,对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当事人给予严厉查处;建好政务大厅,简化企业办事程序,切实为企业搞好服务;严厉打击地痞地霸强揽工程、干扰和损害企业正常运转的行为。四是进一步完善奖励制度。重点奖励纳税大户,奖励为工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人。五是在政治上关心企业法人。对那些确实优秀的企业法人代表,把他们推选为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参政议政,政治上给地位,使他们干得开心、干得舒心、干得尽心,在全县上下要形成一个大干工业的良好氛围。
  (六)以科技创新为动力
  “十一五”期间,全县工业技改投入20亿元,增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一是加大投入改造我县传统工业。我们要加大投入引进先进设备,更新我们的纺织、造纸、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技术,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二是加大投入,增加企业新产品开发能力。规模企业都要加大科技开发方面的投入,包括科研设施、人才方面的投入,建立企业科研开发队伍,使企业有能力不断打造出稳步发展的品牌产品,实施名牌发展战略。三是加大投入创办高起点、高科技新企业。今后我们新办企业尽量要多发展一些高新技术产业又符合环保政策的项目,要把“氧化锌晶须”项目尽快投产、做大。我们只有通过技术创新,才能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发展空间。
  (七)以安全生产为保障
  “十一五”期间,我们要吸取“十五”期间的教训,在企业发展方面,把安全生产放在首位,要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建立安全监管体系,对企业实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安全生产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尽量避免事故的发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