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县市场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发布时间:2008-08-27 00:00
信息来源:南县人民政府
作者:
浏览量:
字体:大中小
“十五”期间,县委、县政府实施“县域经济工业化、产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战略,促进了全县城乡商贸流通服务业市场建设的快速发展。概括起来,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1、市场规模逐步扩大,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例如南洲中心城区2005年末,商业网点面积达到28万平方米,从业人员15000人,分别比2000年增长55%和34%。2005年我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4亿元。第三产业产值11.2亿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54%和93%。
2、商业网点快速扩张,商业设施日趋多元化。2000年在工商登记在册的个体工商户为689户;2005年为8969户,增长了30%。城乡一大批专业综合超市、市场、酒店、餐饮、茶楼、洗浴等商业服务项目蓬勃兴起,不仅提升了城乡市场品位,而且促进了城乡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3、新型业态不断涌现,连锁经营一派生机。市场建设和商贸流通服务业领域的社会化组织程度逐步提高,大中型连锁超市、零售超市、商业步行街等新型业态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呈现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2005年底,南洲城区拥有各类连锁、专业、综合超市110多家,其中具有大中型规模的有10多家,营业面积在1000—4000平方米的有4家,年商品销售额上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200多个。小型单体超市遍布全县各乡镇。除南洲镇外其他11个乡镇小型单体超市达到170多家。
4、民营经济发展迅猛,市场凸现活力。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竞争的加大,国有、集体商业企业大部分已退出了流通领域市场,取而代之的是民营、股份制和外资、合资商业企业,他们已经成长壮大为市场的主体。如在南洲城区:“步步高”、“恒生”、“远大”、“亨达”、“益丰”等民营、合资企业迅速崛起,使原有的市场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不仅拓展了发展空间,而且繁荣、搞活、壮大了市场经济,方便了群众,美化了城市、服务了社会。
综上所述,虽然南县城乡商贸流通服务业市场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和根本变化,但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对照高水平、高要求,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1、商贸流通服务业市场网点建设无章可循,缺少统一规划。盲目建设、重复建设的问题较为突出,恶性竞争,过度竞争和无序竞争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城乡商贸流通服务业市场建设朝高质、健康方向发展。
2、市场体系发育不全,市场功能比较脆弱。从目前市场商业网点建设的整体状况来看:小规模市场多、大规模市场少;零售市场多,批发市场少;综合市场多,专业市场少;供应居民日用消费品的市场多,销售我县地方工业产品、农副产品,名、优、特、土产品市场少。由此带来市场的辐射功能,服务功能以及推动县域经济稳定持速发展的促进功能有待完善,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商业设施档次不高,市场效率和效益较低。由于诸多因素影响,现有市场商业网点建设大部份起点较低。无任从周边环境还是服务设施来讲,普遍存在设施简陋,档次不高,服务功能不全,市场效率和效益低下的问题,更令人担忧的是,目前南洲城区还有几处“空壳市场”和马路市场。
4、重视商贸流通服务业市场建设的发展不够,体制的障碍和机制的弊端还制约着市场建设更进一步的发展,市场建设及投资的软环境亟待改善。有的部门没有充分认识到市场经济制度下商贸流通服务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或不闻不问,抓而不紧,使市场建设发展缺乏重商、亲商、安商的氛围,缺少优化的“软环境”和强有效的管理调节机制。
5、城乡市场建设发展失衡,乡镇商贸流通服务业市场建设不容乐观。与南洲城区相比存在网点偏少,设施更简陋、档次更低、服务功能更差等问题,不能满足富裕了的农民生活水平,消费水平提高的迫切需求。连锁经营超市、店及工业品下乡,还没有延伸到乡镇、村。
我县市场建设已初具规模,但存在的问题不少。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快南县经济发展,积极推进“三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促进南县城乡商贸流通服务业市场建设持续、快速、健康、协调、有序的发展,在“十一五”规划期间必须着力解决“十五”计划期存在的问题。
二、“十一五”市场发展主要目标
“十一五”期间要大力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和新型业态,建立完善和规范的商业网点及商业秩序,加快与国际、国内商贸流通服务业接轨的步伐。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于民;坚持公平竞争、推进开放;坚持统一规划、各具特色;坚持突出重点,扶优、抚强;坚持结构合理、适度超前的原则。到2010年我县市场发展将要达到地市水平。其中南洲城区面积扩大到10多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15万人左右。第三产业平均增长13%,达到20.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7.1亿元,年均增长12%。为适应这一经济发展水平,必须构筑好南县城乡重点突出、畅通、灵活、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开放高效的大商贸、大流通、大市场与乡镇、村中小型商贸网点相呼应的市场格局。
三、“十一五”市场发展建设重点
㈠ 规划导向
根据南县城乡总体规划和县“十一五”规划,结合我县城乡商贸流通服务业市场建设的现状,未来5年我县城乡商贸流通服务业市场建设发展规划分为二大板块:其一是南洲城区;其二是11个乡镇。南洲城区的基本导向是着力建设好以下五大商业区:
1、南洲路商业区:以洞庭商业广场为中心,向东正街以东、和平街以南、南洲中路、建设街以北辐射,基本涵盖老城区。
⑴ 现有龙头企业:步步高超市、供销大世界、燕山宾馆。
⑵ 现有重点企业:益丰大药房、阳光电器广场、正大鞋城。
⑶ 规划新设置企业及重点改造企业:宝林巷集贸市场,东方大市场、南县大酒店、南县冰厂。
2、赤沙广场商业区,以金山角商业广场为中心,向南洲路以东、以西、南华路以南、以北辐射。
⑴现有龙头企业:南洲集贸市场、T衣区商业步行街、恒生超市、南洲书业城、亨达家电超市。
⑵现有重点企业:中盛服装城、利民鞋服城、永美珠宝行、湘鄂边家具城、台北婚纱摄影楼。
⑶重点改造企业:商业大厦、新枫宾馆、南洲商业城、德昌大楼。
3、宝塔湖世纪城商业区:以宝塔湖世纪城为中心、向双燕路以东、沿湖路以西、兴盛大道以南、南洲路以北辐射。
⑴现有龙头企业:世纪康大药房、绿化家园、南洲美食文化城。
⑵现有重点企业:电力大酒店、南洲路钢材市场、白马服饰超市。
⑶规划新设置企业及重点改造企业:世纪城商业街、沿湖路商业步行街、沿湖路大型综合超市、沿湖宾馆、畜禽肉食加工厂、大牲畜定点屠宰加工厂,九都集贸市场。
4、汽车北站商业区:以湘运汽车北站为中心向南华路以东、人民路以西、林荫路以南、运河路以北辐射。
⑴现有龙头企业,湘鄂边大市场、林荫路数码电讯街。
⑵现有重点企业:穗丰宾馆、湘鄂边大酒店、北宫宾馆、芙蓉珠宝商行。
⑶规划新设置企业及重点改造企业:北站大超市,高架桥大市场。
5、兴盛大道商业区:以建设中的南洲商业广场为中心,向南华路以西、南茅公路以东、大郎城遗址以北,双燕路以南辐射。
⑴现有龙头企业:森艺大酒店、洞庭明珠家饰建材批发大市场。
⑵现有重点企业:兴盛大酒店、兴盛集贸市场。
⑶规划新设置企业:湘北农产品批发超市、物流配送中心、电子商务中心、南门口商业步行街、兴盛家饰建材超市、兴盛摩托车市场、兴盛电脑数码专业超市、轻纺商贸城、兴盛宾馆、兴盛大型综合超市、兴盛名优服装超市。
上述南洲城区五大商业区,应结合各自的区位优势及特点,提高商业集聚程度、推进经营结构调整、完善经营服务功能、拓展新的服务领域;形成各具特色的商业氛围。南洲路、赤沙广场商业区鼓励设置专业店、专卖店;适度设置超市、便民店;限制设置大型综合超市、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北站、宝塔湖世纪城、兴盛大道三个商业区要鼓励引导设置现代物流配送中心、电子商务中心和大型批发市场;适度设置餐饮网点、百货店、专卖店;兴盛大道商业区还应设置一定的上规模、上档次的娱乐休闲企业。要完善社区商业服务配套设施的建设,使便民店遍布社区和小区。
乡镇要结合商务部开展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搞好搞活乡镇商贸流通,建立与南洲城区密切相连的新型农村市场流通网络,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保障农民方便消费,放心消费。健全农产品产销渠道。使农村市场日趋活跃,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求,使广大农民增产增收,不断改善和提高生活水平。各乡镇要根据本地的实际和自身的特点因地适宜地制定市场建设发展规划。
㈡ 主要发展载体
1、南洲城区
⑴连锁超市和专业超市:重点扶持发展步步高超市、兴盛超市、远大家电超市、亨达家电超市、恒生超市、益丰大药房、世纪康大药房。规划新设置大、中型综合超市3家(兴盛大道中心区、沿湖路、湘运北站),专业超市4家(兴盛摩托车市场、兴盛电脑数码超市、兴盛家饰建材超市、兴盛名优服装超市);引进投入资金5000万元。
⑵物流配送:2010年底前,南洲中心城区规划设置现代物流配送企业3家以上,重点在建材,日用工业品、农产品等行业设置。
⑶商业广场:重点扶持发展金三角商业广场、洞庭商业广场、宝塔湖世纪城商业广场。规划新设置项目:南洲商业广场(设新盛大道商业区)
⑷商业步行街、专业街:重点扶持发展T衣区商业步行街、林荫路数码电讯街。规划新设置世纪城商业街、沿湖路商业步行街、南门口装饰建材专业街。
⑸批发市场:规划新设置湘北农产品批发大市场。建2层,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投资3000万元(资金来源:国省投、自筹)。重点改造高架桥市场,使之成为专业批市场(如水果、畜禽等)。
⑹集贸市场:重点扶持发展南洲集贸市场、湘鄂边集贸市场、兴盛集贸市场。规划新设置宝林巷集贸市场。必须取缔城区内所有的马路市场,杜绝以街代市现象。
⑺规划新建大牲畜定点屠宰加工厂。建5000平方米厂房及加工设备,投资1500万元(资金来源:招商引资)。
⑻大中型宾馆(酒店)和文化娱乐网点:重点扶持发展燕山宾馆、大世界宾馆、穗丰宾馆、森艺大酒店、新盛大酒店。改造好新枫宾馆、南洲宾馆、南洲美食文化城。规划新设置三星级兴盛路宾馆、沿湖路宾馆。中心城区现有文化娱乐网点为数较多,有238家,应当加以整合和提高。2010年前,在兴盛大道、南门口结合地建一个文化休闲广场,集餐饮、茶道、洗浴、娱乐、健身、休闲、古玩、字画和花鸟虫鱼于一体,成为中心城区规模大、环境优、档次高的文化娱乐场所。
⑼特殊商品市场:重点扶持发展南县报废汽车拆解中心和三维科技废旧收购公司,规范报废汽车拆解市场。规划新设置兴盛旧货交易市场。
⑽名优产品专卖店:规划在兴盛大道、沿湖路、双燕路设置120家名优成 产品专卖店(柜)。
⑾电子商务中心:2010年底前在南洲中心城区规划设置1—2家电子商务中心。将我县农产品、工业品、地方土特产等优势产业群的产销信息及各行业需求信息向外发布,开通网上商务交易。宣传南县、做大做强我县商贸,使我县产品在全国商品经济中占据一席之地。
⑿居民小区商业服务配套设施
2010年年底前在南洲城区住户40户以上的居民小区设置1个以上的小型超市、士多店、便民店,便民利民。
2、乡镇区域
⑴在茅草街、三仙湖、明山、武圣宫、华阁、厂窖、青树咀、麻河口8个建制镇各建一个适度规模的农产品批发市场,3个乡有条件的也要建立。各乡镇的批发市场要根据本镇、本乡在养殖、蔬菜、瓜果、食品、林木、水产等产业群中所具有的优势,强势进行规划。
⑵引进深圳新一佳连锁有限公司、湘潭步步高连锁有限公司和常德恒生连锁有限公司,在11个农村乡镇建设连锁骨干店;在人口相对集中,方便人民群众购物交易的村、组墟场设置386家连锁“农家店”。2005年底前招商引资在11个乡镇投入5000万元,设置19家农村乡镇连锁骨干店。
四、“十一五”市场发展规划组织管理和主要措施
1、切实加强对我县城乡商贸流通服务业市场建设和发展工作的领导,设立南县市场发展建设领导小组,由县委、县政府有关领导任组长、副组长,政府办、发改局、商务局、地税局、公安局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设办公室负责全县市场建设的组织、协调、监督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2、大力招商引资,积极开拓我县城乡商业网点建设发展的渠道。同时积极争取省市有关政策性的扶持资金。对于来我县投资建设市场商业网点的域外企业客商及其中介人员,将充分享受县政府制定的相关优惠政策。
3、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建立健全创业投资机制,积极促进和大力支持我县城乡民营、股份制和外资、合资商贸流通服务业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调整社会公益收费标准,压缩部门收费项目,规范行政收费行为,取消不合理的业内收费项目。特别是对新开发区的投资建设、经营,建立完整的“一站式”收费制度,提高对民营企业的贷款比重,完善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社会服务体系。创造最佳的投资软环境,使投资商享受实惠优良的服务。
4、大力提升城乡市场商业网点设施的档次。新建市场和沿街门面的建设均要采用轴线整齐的框架结构,商业步行街要选择仿古和现代建筑相结合的方法,配置绿化地带和象征商业文化的造型艺术,体现湖乡风采,使之具有旅游、购物、休闲的多种功能。地处中心城区的集贸市场,要重点改造提质,逐步向生、鲜、无公害、绿色环保型超市发展。
5、有关单位根据我县城乡商贸流通服务业市场建设的需要制定相关的载体建设发展详细规划(工商、建设局等部门),拟定实施细则,以结护本规划的权威性,减少实施中的随意性,增强市场建设规划的可操作性。
6、县商务局为本县商贸流通服务业的行政主管部门,应切实加强与我县其他部门的协调和沟通,认真做好城乡商业网点布局的指导、协调、监督和管理,遇到重大问题和情况,要及时向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报告,向有关部门通报。
7、对南县城乡新(改扩)建5000平方米以上建筑面积或投资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单体商业网点,实行市场准入制,其准入程序,由投资建设,经营者直接向县商贸流通服务业市场建设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县商务局)申报审批。
8、今后在南洲中心城区建设大型设施(如大型超市、大型娱乐设施)和社区连锁便民店,要逐步推行业听证制度。具体办法由县商务局制定,报县商贸流通服务业市场建设管理领导小组审批后实施。
9、按市场化原则规范和发展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商贸流通服务业各行业协会的作用,对本行业的商业网点设置,行业协会应行使指导,协调和建议处置的权利,并督促本行业成员规范经营、守信自律。